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企业强调“以人为本”,中小企业面临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完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近年来,西宁城区学校却逐步呈现“大班额”态势,对此,本人深入学校调查分析问题原因,就新形势下全面消除“大班额”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需要。主要体现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等等,旨在形成一个师生相互尊重的氛围,还学员一片自我、自由的学习天地,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具体到成人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满足学员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声音     
建设世界最大的学习化社会 “创建世界最大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題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提出21世纪前50年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并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该倡导和形成与创建世界最大学习型社会相一致的“四个”教育理念;建设“学习之邦”、倡导“教育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育品质”。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人是首要因素。在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为宝贵的资源。重视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成为高等院校行政管理部门发挥管理和服务作用的前提条件。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以其特有的导向、凝聚、激励功能,成为开发组织人力资源的最佳方式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也是一外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时强调,“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1]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制度创新至关重要.有效解决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所面临的尖锐矛盾与突出问题,制度创新至关重要. 这是因为: ——制度创新是扫除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性障碍的根本手段; ——制度创新是实现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出路; ——制度创新是全面推进教育理论创新、体系创新、机制创新的根本核心; ——制度创新是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开发“第一资源”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一"、以人为本"引导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要求教育尊重人、理解人、为了人、开发人、解放人。根据价值认识的特点,教育不仅要强调我们想教什么,同时必须  相似文献   

8.
尊重学生     
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很少强调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今天来看,我们应该强调教育“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学校不应再是“以教定学”,而应是“以教助学”、“按需助学”的个性化服务,学校应成为个性化学习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9.
尊重学生     
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很少强调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今天来看,我们应该强调教育“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学校不应再是“以教定学”,而应是“以教助学”、“按需助学”的个性化服务,学校应成为个性化学习服务中心。新的学校应该像一个“教育超市”。“超市”是商业的一个伟大创造,在“超市”里,不仅售货员与顾客的距离拉近了,而且顾客有了更多、更直接的选择权。新的学校把学习者领进了原先是教育者独占的领地,所有教育资源“开架”展示,学习者在这里可以自由徜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教育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该倡导和形成与创建世界最大学习型社会相一致的教育理念,即建设“学习之邦”,倡导“教育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育品质”。学习之邦建立一个无人不学、无时不学、无地不学、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之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国民学习能力是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力基础,善于学习的民族是未来最有希望的民族。中国政府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必须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投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