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现代阅读素养的内涵演变,知识储备、阅读能力和阅读态度三个维度勾勒出阅读素养的构成,并着重分析了数字阅读存在的问题以及数字阅读素养的重要性。认为现代阅读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重点有:树立和弘扬正确的阅读价值观、重视数字阅读素养提升和未成年人的阅读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2.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初中阶段是学生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初中生数字素养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的重要一环。依托2022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字素养测评项目,课题组编制了《初中生数字素养测试题》,并选取东中西部6个省市130多所学校的25032名初中生为样本,用以分析我国初中生的数字素养现状及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数字素养测试题》区分度良好,难度适中。总体上,我国初中生数字素养得分均值为72.83,近55%的学生处于中等分数段;在数字合作与交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社会责任三个维度上表现较好,得分率均在80%左右,在计算思维维度上则表现较差,得分率不足50%。另外,初中生数字素养及其维度得分在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初中生显著高于中部,中部显著高于西部;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八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七年级学生。未来应更加重视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政策引导和评价支撑,加大数字设备和资源的普惠应用,加强针对薄弱地区和学校教师的培训,不断缩小学生数字素养鸿沟。同时应提升信息科技课程质量,将数字素养培育与学科教学、校本课程相融合,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多管齐下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3.
国际数字阅读素养进展研究——一项基于计算机的在线阅读测评首次出现在PIRLS2016之中,为数字阅读素养的测评提供了新的思考框架。其试题呈现以下特点:情境创设巧妙生动,追求模拟真实;指示用语亲切友好,提升测试情感体验;答案来源丰富多样,着力跨界提取;界面设计合理美观,暗含深层交互。其测试重点主要为信息定位能力、源评价能力、多文本处理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意义建构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以及问题生成能力。通过研究获得的启示为:指向契合数字阅读需求的阅读能力;设计以问题生成为导向的阅读任务;模拟真实情境以彰显数字阅读特点;引导学生在测评中发展阅读与研究能力;营造激发个人独特感受的测试氛围。  相似文献   

4.
在人机协同演进的技术浪潮中,如何让数字公民跃迁为生成式人工智能(AI Generated Content,AIGC)时代的数智公民,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围绕此问题,文章介绍了人机博弈共生关系的演变过程,阐释了AIGC技术给人机关系带来的新挑战,由此延伸出对数智公民和数智公民素养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包含表达力、探索力、道德力、解读力、应用力、适应力六种能力的数智公民6A素养培养框架。以此框架为指导,文章从学校教育、企业培训、社区教育三个维度提出了数智公民素养的提升路径。文章既为理解AIGC时代的新需求提供了重要视角,又为培养并提升数智公民素养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而推动社会公正,促进全社会的数字包容,为AIGC时代数智公民的成长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能力被视为数字时代重要的生存技能和知识资产,是指在工作、职业、学习、娱乐以及社会参与中自信及创造性地使用ICT的能力。数字能力包含工具性知识与技能、高级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态度三个维度,这一概念框架聚合了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等一系列相关子概念。通过知识、技能和态度三维度将数字能力概念框架映射至教育领域,重构其构成要素,从而建立起数字能力的整合模型。数字能力整合模型的建构为培养个体数字能力灵活考虑各种知识、技能和态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勾勒了学习时代个人基本素养和教育目标的最新图景。  相似文献   

6.
贾梦汐 《英语教师》2023,(6):155-157
阐述外刊阅读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方式,提出精读内容,提升语言能力;词汇句式,提升文化意识;阅读表达,提升思维品质;理解标题,提升学习能力等阅读建议,并依此为学生构建英语外刊阅读框架。结合实例,通过学习探讨、英汉互译等方式,探究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数字阅读成为大学生的首选,但大学生在数字阅读中出现的浅阅读、碎片化、轻思考和易沉溺的问题也反映出其数字阅读素养亟须提升。通过对数字阅读素养概念和内涵的解读,针对大学生数字阅读意识不强、能力不强、道德需提升以及需要加强评估和反思等问题,从培养深阅读习惯、提升数字阅读能力、端正数字阅读行为、注重批判阅读思维培养等角度构建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提升策略,以期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数字素养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国家战略竞争力。数字素养是指在工作、就业、学习、休闲以及社会参与中,自信、批判和创新性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欧盟十分重视公民的数字素养,将之确定为欧盟8项核心素养之一。为促进公民数字素养发展,欧盟于2011年实施“数字素养项目”,这一项目建立了数字素养框架,框架包括信息域、交流域、内容创建域、安全意识域和问题解决域五个“素养领域”,呈现一种多维立体结构,具有多元适用性。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研究基于证据的教育政策研制与科学决策方法论,高质量完成这一系统工程;欧盟数字素养框架在内容上体现了将素养理解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跨学科领域复合体素养观;欧盟坚持数字素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进,既保持持续跟踪研究的连贯性,又体现研究的宏观系统性。欧盟数字素养及框架研究的方法和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9.
选取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的阅读素养测评维度,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基于CNKI数据库2002—2021年有关PISA阅读素养的研究成果进行数据输出,绘制成知识图谱,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阅读能力、阅读教学、非连续性文本等为高频次与高中心性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以及数字化阅读素养这类新型研究视角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45):99-100
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出,指导着广大教师在组织学科教学活动的时候,着力引导学生养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高中英语学科而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项内容不仅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还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本人在组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入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本文中,本人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等融入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儿童阅读素养作为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焦点.研究者可从人与阅读、人与自我、人与文化和人与社会四个维度出发,将阅读素养划分为能力发展、个人成长、文化底蕴和社会参与四大要素,尝试构建体系化的儿童素养框架,并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儿童阅读素养的相关内涵及实践途径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2.
数字公民与核心素养:加拿大数字素养教育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素养既是终身学习和数字生存的基础,也是21世纪技能的核心。在梳理数字素养与核心素养关系的基础上,文章首先综述了数字素养的研究现状,随后介绍了加拿大数字素养教育框架的三个层次和七大能力,分析了加拿大各省、地区的数字素养教育政策,并指出这些政策可归纳为融合、跨课程、整合、分散等四种数字素养教育模式。最后,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解析了加拿大数字素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培养合格的数字公民、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1 039名师范生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其数字公民素养水平的预测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预测结果显示:师范生的数字公民素养水平与其个人背景情况、网络自我效能感以及整合网络的技术性知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师范生所具有的网络自我效能水平以及整合网络的技术性知识水平是其数字公民素养水平的有效预测因子。预测结果为有效提升师范生数字公民素养水平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数字素养是新时期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对我国东、中、西部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 179名幼儿园教师的数字素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与“数字化应用”素养水平较低;不同地区、不同办学性质的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数字鸿沟显著;幼儿园教师年龄和教龄越高,数字素养越低;专业出身的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显著低于非专业出身的幼儿园教师。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树立整体观念,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加大政策支持,弥合地区与幼儿园之间的数字鸿沟;突出课程育人作用,将数字素养培育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推广微认证与微专业,助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英语阅读素养”是紧跟新时代英语教学提出的新概念。从“阅读能力”到“阅读素养”的嬗变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的重新构建。课程标准把我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目标概括成“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方面,六个维度共二十个要素。其中在阅读能力的六个维度中,解码能力占首要位置,解码能力包含四要素,分别是文本概念、音素意识、拼读能力、阅读流畅度。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正在广泛深入变革着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模式与成就。全民数字素养为创新、全纳、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加速了世界各地的数字变革,也警示了提升社会韧性有赖于数字素养、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数字公共服务以及数字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本研究围绕欧盟在2022年发布的2.2版《欧洲公民数字素养框架》的创新特征展开讨论,以点面结合的方式比较分析该框架与欧洲数字素养框架体系中各项框架以及与欧洲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中多项框架的关联配合,进而研讨欧洲数字素养框架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当前,作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和根本依靠,教师数字风险素养已成为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学者尚未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为此,文章首先探讨了教师数字风险素养的内涵和出场语境,认为提升教师数字风险素养是构筑国家数字安全体系、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开展数字风险教育、构建高品质数字生活的现实诉求;然后,文章探讨了教师数字风险素养的逻辑框架,包括数字风险意识、数字风险知识、数字风险能力、数字风险道德四个维度;最后,文章从个体自觉、学校支持、专业引领、条件保障等角度,提出教师数字风险素养的提升策略,以期为教师数字风险素养的模型构建、现实观照及其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数字时代的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对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水平、赋能学习者数字能力提升、培养富有创新性和批判性的数字公民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需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成分要素和评价标准。通过梳理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将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分为专业素养域、教学素养域和促进学习者域,并下设二级指标:将专业素养域分为数字软件使用、与他人合作交流、数据分析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将教学素养域分为数字资源选用与创造能力、数字教学设计能力、数字教学组织和数字教学评估能力;将促进学习者域分为学习者数字学习能力、数字交流与合作能力、数据安全意识。未来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需要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确保框架构建的实时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9.
论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其宗旨在于培养理性的媒介公民。科学的媒介素养测评是界定、评估、推进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文章聚焦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问题,运用综合性文献研究法,批判性地分析了国内外媒介素养测评框架研究现状,包括讨论了国外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的“能力、过程、目标”三大研究导向,归整了国内媒介素养测评指标体系、框架研究类型和群体媒介素养测评研究态势。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应注重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理论建模和实证研究:认识媒介素养范式变迁的要义;理解元框架设计的意义内涵;回应全媒体时代媒介生态诉求;超越方法单一的研究偏向;凸显本土考量的文化适应性,从而构建“契合时代,立足本土,融通世界,表达中国”的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这种测评框架是“元框架”意义的框架,能从根本上体现框架建构的学科性、时代性、本土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幼儿阅读素养是指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在幼儿阅读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幼儿阅读活动过程和效果的基本能力和相应的情感、动机的激发。幼儿阅读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阅读情意、阅读知识与经验、阅读技能三个维度。开展幼儿阅读素养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幼儿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使其在阅读中获得愉悦感;二是遵循儿童阅读过程的脑活动规律,合理设置阅读目标;三是师生、亲子共读,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四是遵循全阅读理念,促进幼儿早期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