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数字素养成为每个人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程,其与数字素养教育的融合既是承前启后,也是应时所需。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素养教育融合的内部路径为将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作为融合数字素养教育的基石,注重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数字素养,学校要加强对数字素养教育的关注。外部路径为从政策维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数字素养教育的融合,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素养教育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生存成为普遍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人的思想引导、价值观塑造为价值旨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的系统变革、智能升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的动态过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技术融合中的潜生风险、内在张力以及进阶逻辑等,遵循“问题驱动+目标引领”、“伦理限度+功能效度”、“系统进化+迭代升级”的原则,在理论研究、基础建设、实践探索方面系统谋划、持续发力,以数字化赋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数字社会的新境遇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样态、价值意蕴、权力建设进行重新架构,以更新对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储备。从数字社会的视角出发,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以融合数字技术肇始,以创造思想政治教育数字空间为生存基础,以沟通数字化身为主要工作方式,从而在数字社会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生存,继续完成社会化的学科使命。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变革,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但数字技术也有着自身局限性,存在一定的边界和限度。因此,在享受数字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正向赋能和便利的同时,也需要从本体、认识和伦理三个方面客观认识数字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限度,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反思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隐忧,进而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革新”既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需求,又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优势”。借助于大数据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数据采集、筛选以及可视化等多个环节。然而,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片面性、数据分析的局限性以及数据主体的僭越性等困境,可以采用持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加强数字能力培育以及充分发挥主体性价值等实践策略,以期实现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字转型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兴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体系化育人生态的实践要求。从数字转型的结构改变来看,以数字关系为基础的交流方式变革、以人机交互为驱动的信息内容变革、以场景应用为拓展的空间资源变革,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转型的基本内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生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理念、升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空间,三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转型的目标要求。深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转型,需要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呈现、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交往。  相似文献   

7.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融合驱动的数字化变革,是全要素、全系统、全过程、全结构的数字化创变,是数字赋能的育人新形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思维转型、技术应用、价值引领、数字素养等方面面临一些挑战。为此,应注重理念驱动,坚持数字技术赋能,追求铸魂育人为本;推进技术赋能,破解数字技术壁垒,赋能主流价值观培育;夯实价值引领,以主流价值驾驭技术,厚植数字化人文情怀;加强主体培育,提升数字素养,培养数字化人才。  相似文献   

8.
每当一种技术成为社会化应用时,它往往会以重构性姿态介入人类生活。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依托的现代数字技术就具有这种特质。随着数字化场景的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价就是对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的介入程度、实施效度、呈现状况、价值效用等问题进行测度和评判,它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认识。当前,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过于关注变量评价、结果评价、单向评价,相对忽视增量评价、全过程评价、协同评价。循着“明晰评价界限”、“培育数字素养”、“反思评价方式”的致思路向,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价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数据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需充分认知当前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为此,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内在价值及困境,从认知层面、技术层面、平台层面及制度层面寻找大数据发展的突破路径,进而发挥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趋势和重要推动力。当前,推进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践尚面临着思维、技术以及伦理层面的现实困境。系统思维方法立足于要素耦合,旨在形成相互联结的整体合力,通过系统思维的目的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和动态开放性原则能够从新的视角拓展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立足系统思维,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应始终以提升学生获得感为目的,找准技术在融合过程中的边界与尺度;加强多要素之间的有效联通,打造全域协同的技术应用环境;突破思维桎梏,积极推动开放型的跨学科学术团队建设,打通融合实践“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1.
精准思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立体联动、融合协同,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课堂、课外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和数字空间第三课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面临“主流场域”话语式微、“聚合场域”多元分散、“虚拟场域”主体弱势等现实困境。在新时代,聚焦精准思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必须在紧跟精准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精准思维”“精准设置”“精准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守正创新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既是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实践育人的表现,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条件。新时代环境下,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机融合在育人环节具有突出优势。时代的发展趋势要求二者有机融合发展,但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着困境,二者融合仍具有挑战。文章认为高校可以从创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体系、拓展实践场所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融合。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新媒体成为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的重要载体,它的融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输路径畅通、内容供给精准、覆盖范围拓展。高校要探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融合常态化发展的措施,重塑对新媒体的价值判断、实现内容和技术双向驱动、建立重大事件新媒体联动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ChatGPT等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高校各项教育活动,这些新兴技术打破了高校传统教育与业务模式,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供了新路径、新思路。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困境,提出数智时代高校党建与业务深入融合的有效路径,有助于提升高校党建引领作用,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成为大势所趋。数字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融合,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独特优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动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在探索过程中面临着思维认识工具化、关系互动失序化、范式变革割裂化、治理实践失范化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和现实挑战,必须进一步强化以价值塑造为核心的理念定位、优化以素养培育为基础的主客联动、形塑以融合创新为导向的育人范式、激发以效能提升为重点的治理优势,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朝着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技术、大数据等不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内涵及其关系产生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以虚拟数字的形式呈现,表现为图像符号和文本信息,呈现由现实人物向符号人、虚拟人和赛博人转变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在智媒时代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需求。在智媒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产生了新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性在离散中不断减弱,客体的主体性在不断增强中走向湮没,进一步导致主客体在虚拟空间中不断分离,主客体关系逐渐走向异化。在智媒时代破解主客体困境需要正确把握三重维度,加强主体建设和客体建设,实现主客体双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元宇宙通过虚实融合的数字交往深度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路径的同时也面临着虚实融合衍生“去具象化”、圈群闭合衍生“去权威化”、交往耦合衍生“去中心化”等挑战。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包括:利用数字替身技术实现多场景共在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展仿真实践,提升个体创造力;利用沉浸式交互技术营造共情体验,强化教育价值引领。该过程存在诸多挑战,要坚持理论灌输、人文关怀和伦理逻辑,有效规避技术风险,推动元宇宙嵌入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困境的重要表征,其深层内因在于"人性化"和"生活化"两个重要维度的缺失。回归生活世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视域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延伸至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探索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三个层面改革的实践路径,从而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微文化的形成,为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文化载体。但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下,教育者主导地位逐渐缺失,使得微文化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面临严峻困境。基于此,必须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地位,实现微文化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顶层设计和运行探索,实现方法的智慧协同和智能运行,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应然选择。需要我们遵循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锚定全数据的意识理念、全要素的协同联动、全场域的空间融合,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基本指向;将数字技术逻辑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全过程,使之呈现过程可视化、服务精细化、精准定制化和形态智慧化的鲜明特质;联动立德树人、数字赋能、管理控制、德法规范,找准方法数字化创新的价值定位,完善方法数字化创新的赋能机制,加强方法数字化创新的运行保障,铸牢方法数字化创新的安全屏障,从而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