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们结合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以及学校课程建设与变革的特点,从"课程即教师"、"课程即对话"的教育群体发展理念出发,以学校"生命共同体"建设、学校共同愿景、学校教师合作、学校课程变革四方面为课程领导的具体内涵,以校长为课程领导的主导,以教师为课程领导的主体,在专家、家长、学生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组织和引导持续的学校课程对话,在促进教师群体发展的进程中,促进课程获得不断改进与完善,使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
我们结合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以及学校课程建设与变革的特点,从“课程即教师“、“课程即对话“的教育群体发展理念出发,以学校“生命共同体“建设、学校共同愿景、学校教师合作、学校课程变革四方面为课程领导的具体内涵,以校长为课程领导的主导,以教师为课程领导的主体,在专家、家长、学生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组织和引导持续的学校课程对话,在促进教师群体发展的进程中,促进课程获得不断改进与完善,使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发展之根基。校长是学校变革的领导者和学校文化的缔造者,校长课程领导是学校变革和文化生成的“引爆点”,校长必须正视来自多方要求的变革任务;充分发挥课程领导的作用,引领学校变革,在学校变革中发展学校文化,使学校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学校整体课程结构的构建呼唤得力的校长课程领导,校长的学校课程结构领导力成为学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校长的学校课程结构领导力表现为:定位学校课程发展的理念和目标;规划实现学校课程目标的课程门类;引领学校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开发;统筹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校长的学校课程结构领导力需要对校长进行培训,使他们确立一种学校课程整体规划的意识;校长要敢于承担起领导学校课程发展的责任;保障和扩大学校层面的课程自主权,解放校长。  相似文献   

5.
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意蕴、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课程领导是指学校中的课程领导者与追随者在课程事务上通过互动而相互影响,以促进学校中的人、事、物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参与是学校课程领导的必然要求.但在传统的学校课程运作中,教师与校长相互防范、教师与教师相互疏远、教师对学生独断专行,这三类病态主体关系严重地阻碍了教师课程领导功能的发挥.要解构这种病态主体关系,建构有教师参与的学校课程领导,就有必要邀请教师参与学校现状的诊断、学校课程愿景的设置、课程领导组织的构建、课程专业技能的发展以及课程事务的决策与实施.  相似文献   

6.
加强特教学校课程领导,促进初职校教师群体发展——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领导夏峰校长主持的上海市教育科学重点项目《特教学校课程领导中教师群体发展的研究》初步建构了符合特殊教育学校特点的课程领导运行机制。首先,创新与变革了学校组织结构,改变了传统的教导处、总务处等机构设置,设置了课程研究开发室、课程实施管理室、课程质量评估室三个新型中层管理机构。其次,促进与优化了学校人际沟通,基本形成了艺术性的校长课程领导风格,通过“金点子”载体促进了学校内部沟通和网际对话,建立了“努力过程、看淡得失、满怀感激…  相似文献   

7.
对于国家课程改革在学校中得以落实与学校实施自身的课程变革,校长的课程领导至关重要。新课程改革在学校层面反映出来的问题,包括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校缺乏课程领导,尤其是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欠缺。校长要历练自身的课程素养和课程领导能力,统领和规划多层次、多类型的学校课程,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要树立科学的现代课程观念,不再是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而应该不断地实现课程创生。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校长要与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形成共同体,着力科学、合理研制和开发校本课程,建构一个立体化的学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一、学校课程领导的含义与构成。1.学校课程领导的含义。学校课程领导是指学校层级的课程领导,具体是指在学校层级中,通过提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条件,提升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动机和能力,促进学校课程发展、教师专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变革中,"校本研修"有助于转变管理体制、推进课程改革、体现校本理念、促进教师发展、改善教学质量、打造新型文化。作为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应力求引领教师研修文化、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搭建教师研修平台、指导教师研究行动、参与教师研修实践;为此,校长应该认真学习、着力研究、勇于实践、积极反思。  相似文献   

10.
以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学校生活和变革教学方式为目的,后海小学快乐阅读校本课程发展走过六年的探索之路。本研究目的在于刻画此校本课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究其内在的课程发展机制。在过去五年间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文件收集的方法采集资料。研究发现,呈现出情境分析模式下校长课程领导教师跟进的课程发展机制。此脉络中校长课程领导是与行政领导的结合体,培育校长课程领导能力是校本课程发展的关键。教师表现出有限的课程领导空间,在开放的学校氛围中,教师课程领导空间的拓展并不在于外在赋权而要依靠内在的专业成长以及提供足够的组织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校长变革型领导、组织开放氛围和教师领导三者的关系,本文对408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正向影响学校的组织氛围;学校的组织氛围正向影响教师领导;变革型领导通过组织氛围这一中介对教师领导产生正向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依靠源自学校内部的力量而进行的持久的学校革新,应该采取不同于以往的革新方式;促成教师基于角色转型和职业生活方式改变的专业力量的兴起,是决定学校变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领导这一新的角色被视为教师增权、促进变革和教师专业社群建设的必然选择。教师领导意味着教师要成为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领导者,要推动其他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校内部领导群体的形成。教师领导的途径包括"参与"、"互动"和致力于生成"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王艳 《文教资料》2012,(31):140-141
全国第八次的基础课程改革的推行,对于我国中小学中的学校课程领导给予了重点关注。在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学的学校课程领导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校长的课程领导相对不足和教师的课程领导有待加强。作者对此提出了六个建议,即加强校长自身的课程领导,转变领导观念,放权给教师,重建学校为学习型组织,重塑学校文化,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教学文化;注重发展学校中教师的课程领导,增强教师课程领导的技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提供机会和条件,重视教师在学校课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教师赋权,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决策和管理权力,并组建有效的教师团队,实施学校课程的团队领导;转变传统的封闭型学校文化,塑造以对话、支持、合作、共享为特点的开放型的学校专业文化;重视和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教研和培训活动并增强其实效性:整合和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积极争取获得学校外部资源和外在支持力量,建立学校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与行为直接影响着学校课程变革的进程和水平,决定着学校课程改革的成败.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较弱,课程领导效能不高.要加强和改善校长的课程领导,必须从转变校长的领导观念,重塑校长角色,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改善组织结构以及加强学校与校外支持力量的合作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校长课程领导是在我国基础教育深刻变革过程中凸显的一个重大现实命题。校长课程领导是指为促进每个学生有效发展,校长统领课程创造性实施和积极主动建设的行为。树立现代课程观是校长课程领导的核心。围绕现代课程观,校长在学校中要整合各种教育要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课程实践,在课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稳定性和发展性以及课程的规范实施和创出特色、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差异发展等方面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设计,从而增强课程改革的执行力和领导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师课程创生构成了校长课程领导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6.
李森  赵鑫 《教书育人》2011,(5):26-28
教学领导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管理理念。校长教学领导主要是指校长协助教师教学和影响学生学习的直接或间接的领导活动。新课程改革对校长教学领导提出了新的挑战,校长有效教学领导是提升学校教学效能、促进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课程实施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它受变革层面的、学校层面的、社会层面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变革层面的因素主要涉及变革的必要性、变革目标的明确性、变革的复杂性;学校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校长的作用、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个人参与程度;社会层面的因素主要为家长的支持与否及课程微观结构的影响。基于对诸因素之系统分析,宜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如部分课题下放、增加培训机会、促进教师的合作及参与、加强实施策略的指导等。  相似文献   

18.
孙向阳 《教育导刊》2007,(10):24-2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通过学校课程的革新来实现,要想使学校课程变革继续走向深入,校长必须要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服务与支持是校长"课程领导"的角色定位。过程与质量是校长"课程领导"把握的重点。学校文化变革与重塑是校长"课程领导"的有效追求。  相似文献   

19.
李运福 《中学教育》2020,17(4):27-35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要补充,是文化生态取向下教师专业常态化发展的最新路径。本研究聚焦小学教师,通过解释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群体动力学视域下教师信息化领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尝试性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学校组织文化对小学教师信息化领导行为具有显著性影响,知识分享动机对小学教师信息化领导行为具有微弱的正向影响;组织文化中"愿景与使命""协作与参与"对"参与学校变革""推动家校融合""参与产品研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且"协作与参与""认识与实践"对"优化课堂教学""引领教师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促进教师知识分享的"保健因素"对"引领教师发展""参与学校变革""参与产品研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激励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学校组织文化对小学教师信息化领导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最后,从优化学校组织文化、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两个层面对小学教师信息化领导行为的优化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与课程管理重在课程实施不同,课程领导则重在课程创造。由于课程领导往往是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对课程制度的领导,因此对学校而言,进行课程领导的必要前提是实现校长的理念转型。这一转型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主动寻求课程变革的机会,而不是被动等待变革的指令;充分发挥学术权威以引导教师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凭借行政权力要求教师正确地做事;重新分配权力和权威以充分调动学校中每位教师的创造性,而不是把自认为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强加给教师并让其去执行;鼓励教师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做更有意义的事,而不是限定教师只能做规定许可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