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吉 《海外英语》2020,(6):73-74
文化负载词是极具地域性的传统文化输出,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译者采取了用汉语拼音代替文化负载词的策略.在进行翻译时,译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翻译策略,如音译和意译等策略.该文基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版本做对比,分析了文化负载词的具体翻译策略,总结了几种常用方法,以期对该类词的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董培  张媛 《英语广场》2020,(7):34-36
作为一部描写蒙古族风貌的著作,《狼图腾》一书中带有大量反映蒙古族风土人情的文化负载词。随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数量逐渐增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了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以归化、异化为理论基础,进一步探析《狼图腾》中蒙古特色词的翻译技巧,如直译法、意译法、替代法和增词法。  相似文献   

3.
南阳旅游资料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阳文化底蕴深厚,其旅游资料富含文化负载词。恰当处理这些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对南阳旅游业的进一步宣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南阳市旅游资料的英译现状,从实际出发来探讨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期对南阳旅游资料的英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汉语文化负载词在翻译研究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英译面临着各种问题与不同程度的困难。近年来,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文本、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的视角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5.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探讨了汉语文化负载词,尤其是汉语新词的英译优化策略:直译中国英语、音译/直译加解释以及补偿的运用。异化翻译有助于传递中国文化的特色和内涵。  相似文献   

6.
《楚辞》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反映了典籍翻译的研究型特征以及译者传播中国文化的态度。以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为例,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五个方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管窥如何使《楚辞》的民族文化特色走进英语世界。孙大雨以源语文化为依归,采用了直译、意译、直译与文外加注、意译与文外加注、音译与文外加注、文内补偿等多种方法。“加注”参与建构了整个译本的意义生成,也是译者的文化翻译观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屯堡文化负载词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挖掘其文化涵义,解读了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在英译过程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主要调查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英译失误现状调查。调查发现:在我国景点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英译失误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受英汉语言形式、文化习惯等方面差异的影响。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建立了翻译的生态环境,在对文化负载词进行英译时,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进行选择性适应,有效提高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质量,能够正确传递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便于国外游客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屯堡文化负载词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挖掘其文化涵义,解读了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在英译过程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指出旅游资料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现状,根据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论述如何正确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提高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质量,以期对旅游资料的英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历来是口译界的难题,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一直缺少科学、规范的参考。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及其译语为例,结合口译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的特点,探讨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口译的可行性,认为适当地运用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策略能帮助译员更好地完成文化负载词的转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及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不断加快,翻译界对文化翻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研究更加深入。音译作为一种并不新颖的翻译方法,却在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对于极具中国特色的几类文化词汇采用音译翻译,能够避免文化误读,增进中国文化在异域文化中的认知和认同,最终达到最佳效果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引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全新考量。  相似文献   

13.
经典名著《水浒传》中蕴含着数量众多的文化负载词汇,对这些体现着高度文化差异的词汇的翻译一直以来存在着同化与异化之争。霍米.巴巴的杂合理论能够解释沙译《水浒传》中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问题,该理论对于促进不同文化间交融和翻译研究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准确翻译至关重要。文章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为中心"的观点出发,指出译者在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汇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角度,借助于常用的翻译技巧不断地进行"适应"和"转换",并对其中的文化缺损进行补偿,保持翻译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创造出生态化的译文,以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从词汇意蕴看英汉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看,英汉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往往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最广。本通过分析不同名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蕴含的意义,从词汇意蕴层面探讨了英汉化的差异,指出化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人们的化心理、审美情趣和时代风尚。同时,通过对英汉词语中词汇空缺现象、词义的联想和化意象差异以及词语的语义和化内涵不等值现象的分析,阐述了深刻理解英汉词语的化内涵在翻译实践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顾鹏 《沧州师专学报》2010,(4):30-32,35
文化动物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文化内涵丰富、形象生动。英汉两种文化的异同也反映在其所使用的文化动物词中。试从文化构建模式的角度对英汉动物词语加以对比分析,并探索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的密切联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角度出发,对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以及英汉语言中的词汇空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英语、汉语是英汉民族各自的文化产物,因而在语言中必然存在许许多多的反映各自文化特征的文化负载词。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在目的语中很难找到确切的对等词,从而形成语义空缺,这些空白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将从四种空缺类型分析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状况。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在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时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英文表达。因此,译者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来传递汉语文化信息,以便其译文既便于读者的理解、又尽量保留汉语词汇的民族文化特色。为此,本文在分析和研究名家译者注解的基础上,依据周志培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和廖七一提出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原则,总结出其主要的翻译方法有:借用、替代、释义、仿译和注解等,目的是为汉英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对"心"和"heart"作了比较与对比,并对不同语境下"心"的英译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两个在翻译文化词语时供参考的基本方法:寻求合适的对应词和使用融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