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社会史史料研讨会于 2 0 0 4年 9月 17-19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西、广东等地 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作为建国以来中国社会史史料的首次会议 ,大会首先回顾了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发展历程 ,总结并肯定了 19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史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会议期间 ,与会学者围绕着社会史史料的范畴与价值以及具体的历史研究过程中社会史史料的挖掘与运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首先 ,就社会史研究对象及其史料范围问题 ,与会代表孟世凯、冯尔康和张晓唯先后作了大…  相似文献   

2.
贺晓燕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4):58-65,76
中国社会史研究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随着出土资料、契约文书及民间文献、口述史料的深入挖掘与广泛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史尤其是明清史研究中,社会史已突破传统史学,成为重要的研究范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集合相关文献,对2015年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的热点进行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社会理论的引入直接关系着社会史研究的取向。社会史解释框架的转换是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反思中形成的。“国家 -社会”理论在中国社会史学界的出现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命题和模式的批判。这一理论主要致力于建构地方社会与国家统治之间的互动过程 ,力图消解意识形态化的民间与国家的简单对抗关系 ,从而凸显出区域社会所具有历史总体性。因而 ,以更广阔的视野阐释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地方制度、组织、社区、精英、信仰、仪式、风俗等方面对国家整体的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对传统史学的反思中,社会史学者大都在整体史的旗帜下力图将社会史研究推向纵深,但整体史的具体内涵只有在不断的史学实践中得到充实。在近几年的社会史研究实践中,人们可以通过否定性思维确定整体史非"普遍史"、整体史不能"碎片化",接着人们还需要通过肯定性思维确立整体史的学术使命,即思维方式的更新,包括历史理念、知识结构、观察视角、史料样式,等等。以社会史的史料发掘与考证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整体史的构建是在不断改变内部要素以适应整体的结构性更新,许多人们并不陌生的传统和其他领域的方法则是借以更新的基本资源。  相似文献   

5.
“二十五史”主要记载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人物传记,因此,研究社会史,很难立即想到它会包含丰富的社会史材料,可供采摘利用,或者也因为它的巨大部头把人吓坏了,只是为了研究社会史也不敢去翻阅它。这些都是难免产生的误解。其实,“二十五史”拥有大量的社会史资料,而且不难阅读和搜集,只需稍加说明,便可揭示出“二十五史”与社会史研究的内在关系。我们想从前辈史家对“二十五史”社会史史料的运用,从“前四史”的资料对社会史研究的意义两个方面来了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体现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研究阶段性成果的大型专著《中国社会历史研究》(第一卷),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于1999年8月出版,全书七十余万字。该书为南开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之一———“中国社会历史”研究成果汇编(以后各卷陆续出版)。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文化思潮等多个主题。全书关注古与今,面向海内外,登载中英文论文,涵盖面广,功力深厚,立论独到,其对中国社会史诸多课题内容的论证、反省、理论建构的学术价值不可低估。首先是对史料功夫的重视。书中各篇论文以扎实的史料收集为基础。如有从甲骨文、金石…  相似文献   

7.
新编地方志的编纂出版,恰逢国史和区域社会史研究肇兴,它不但是当代区域社会史研究选题的淘金地,而且为学者们进入并研究地方社会提供了路线图和资料库。地方志是研究区域史的基本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切入点。随着修志工作的不断完善,新志必然随着史学常新成为永不枯竭的史料来源,为我们提供新中国社会尤其是底层社会的全息图片,以揭示地方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的不同面貌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燕行录全集》是韩国出版的一部反映中国史料的资料集,其史料价值可与《李朝实录》相媲美,而从中国社会史资料的角度来看,其价值应胜于《李朝实录》.丰富的资料不仅反映了明清时代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的历史,也真实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领域的广阔历史层面,不少记载未见于同时代的中国史籍,可弥补中国史料的不足.中国学术界虽利用其资料推进不少领域的研究,但该书的史料价值仍需中国学界努力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9.
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但也是史学研究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笔者从事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凡四十余年。涉足该领域有一些偶然因素,但能取得成绩,则得益于多年来对大量档案资料的阅读、整理与分析。科学研究贵在创新。笔者首倡的天地会创立于乾隆二十六年说就是深入挖掘史料后的一种突破,该说现已得到更多史料的证明和学界的广泛认同。史学研究应关注现实,当代中国黑社会问题成为我关于秘密社会史研究的自然延展,相关的研究结论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已呈现如下新的趋向和前景:趋向于地区性和专题性;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多学科交叉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重视社会史研究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1949年以前,学者们在社会史研究方面就程度不同地有过相当不错的理念和著作。吕思勉、顾颉刚等人曾在自己的研究中涉及到社会史的内容。1948年,吴晗、费孝通等人组织过一个关于中国社会结构问题的讨论班,历时半年,中心内容是在中国传统结构中皇权与绅权怎样合作和冲突,它们的性质如何,  相似文献   

11.
库莫奚是北魏时期始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北方诸族之一,从《魏书》到《新五代史》的历代大多史书,对库莫奚都有详略不等的记载。《魏书》、《周书》、《隋书》、《旧唐书》和《新五代史》中的库莫奚传,是建构库莫奚基本历史框架的基础材料,而《北史》等其他一些史书中的库莫奚传,或可作有益的补充,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理论来自实践 ,只要我们对史书的编纂过程作一系统透视 ,便可发现专门研究史书编撰理论与方法的历史编纂学应该包括编纂层次、编纂体裁、编纂义例、编纂程序、语言表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而不是一般所理解的仅仅局限于史书体例  相似文献   

13.
古今多数史家都认为《国语》是我国古代记言体史书的代表。但这种判断一方面是源于对书名和内容的表面认识,另外也没有关注到《国语》编者对《国语》体例的精心安排和对前代史书的继承和发展。《国语》并不是先秦所谓的语体书,也与实质上的记言史书有较大的区别,其重心应在叙事而非记言。《国语》与《左传》一样,应该是先秦记事史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
古籍注释已有数千年历史,前人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祖国传统化的延续与发展作出极大贡献。今天的古籍整理和注释,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更当有所发展。只是我们应有一些与前人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古籍内容跟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古籍注释必须考察当时的历史环境;古籍注释必须注意方言这个领域;古籍注释应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古籍注释需要考虑战略、战术等战争方面的因素;古籍注释还可以从考古发现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5.
秦始皇三十五年的焚书坑儒运动,使不少人发出了秦"少书"、"无书",以至于国家"书绝"的浩叹。但实际上,秦不仅有自己的史乘典册,还在咸阳专门建有"书府"以收藏各种文书。即便是在焚书运动中,烧书也是有范围限制的,医药、卜筮、种树以外的"禁书"也是允许在书府、丞相府、御史大夫处和博士处保存的。这些典籍与民间藏书一起流传于后世,为《史记》、《汉书》等文献所载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刘承幹兴办嘉业堂藏书楼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其藏书刻书的特色和他本人的藏书思想,对嘉业堂的历史地位和刘承斡为传承祖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做了较客观的评价,最后对嘉业堂"聚而复散"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希望能为文献学研究和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研究提供一些线索与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中国社科院经济所藏徽州文书置产簿的考察,指出将散件文书抄录成簿册之目的不仅是为便于检阅散件文书,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产权.置产簿不光有家族置产簿,还有非家族置产簿.置产簿的抄录并无固定形式.较之散件文书,置产簿有其独特而丰富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历史基本常识 ,基本技能、历史学发展动态 ,历史能力展示及高考试题检测等几个方面的问卷调查 ,指出高师历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存在着多方面引人深思的缺陷 ,并进一步在与中学历史教材及高考走势的分析比较中 ,提出存在这些缺陷的原因在于高师历史教材教学内容单调 ,表达形式呆板、缺乏科学性 ,课程设置不合理。因而提出要使高师历史教学走出困境 ,能尽快和中学历史教学接轨 ,适应跨越式教育的要求 ,必须进行内容彻底的改革 ,走大历史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从石油史书的解析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史书有关石油的4条记载为例,剖析了其中蕴涵的石油地质知识,指出这4条记载石油之最的史书中包含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把它应用于课堂教学时,能加深学生对抽象地质知识的理解,更容易把握该课程的整体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汪世显及其家族,三世袭爵,六世封王,在元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汪氏万卷楼藏书丰富,但史载甚少。通过对“万卷楼”及相关史料的分析,阐发了汪氏藏书及其文化现象,认为汪氏万卷楼是这一时期甘肃乃至西北最大的私家藏书楼。同时它也填补了甘肃这一时期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