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理在凸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O点,设△AOB、△BOC、△COD、△DOA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则有S1·S3=S2·S4.图1证明如图1,∵S1S2=AOOC,S4S3=AOOC,∴S1S2=S4S3,即S1·S3=...  相似文献   

2.
线面距离及面面距离通常都是转化为点面距离进行求解,异面直线的距离也常常须转化为线面距离,进而转化为点面距离求解.所以掌握点面距离的求法是学习线面距离、面面距离的基本和关键.以下谈谈求点面距离的几种策略.1 先作后求 先作后求的思路是:先过点作平面的垂线段,再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垂线段的长度.但这种解法一般要确定垂足的位置,通常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来确定垂足的位置. 例1已知正三棱锥P—ABC底面边长为4,二面角P-BC-A为60°,求P在底面内的射影O到平面 PBC的距离. 解 如图1,过P作*o上…  相似文献   

3.
立几是高中数学的难点部分,学生在答题时往往暴露出一个倾向性的问题———运算“不过关”.本文就如何减少运算量介绍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1 位变图1在解立体几何题时,常需配上一目了然的图,因而从变换图形位置入手,使其看得真切,想得透彻,是减少运算量的一个直接方法.例1 三棱锥S-ABC(如图1)中,已知三条侧棱SA、SB、SC的长度为a、b、c,且两两相互垂直,求三棱锥S-ABC的体积.分析 解这道题,一般学生易受图1和文字叙述的影响,把SA、SB、SC看作侧棱,形成如下思维定势:由S向底面△ABC作…  相似文献   

4.
直角三棱锥中的三角等式王小平(江苏省东台市四灶中学224248)图1如图1,在△BCD中,BC⊥CD,AB⊥平面BCD,则AB⊥BC,AB⊥BD.由三垂线定理证得AC⊥CD,即△BCD、△ABC、△ABD、△ACD都是直角三角形.故通常把这种四个面全...  相似文献   

5.
初中平面几何中关于证明线段等积式的问题 ,是常见的一种题型 ,它是教学的一个重点.现举例介绍八种常用方法.一、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例1 如图(1) ,AD是△ABC的∠A的平分线 ,交BC于D点 ,求证AB·DC=BD·AC.AB2∶AC2=PB∶PC.四、利用射影定理例4 如图(4) ,△ABC中 ,AB=AC ,以AB为直径作圆交BC于D ,O是圆心 ,DM是⊙O的切线交AC于M ,求证DC2 =AC·CM.思路分析 :证明△ADC是Rt△ ,并且DM⊥AC ,就可利用射影定理证得结论.五、利用圆幂定理例5 如图(5…  相似文献   

6.
成果集锦     
whc175的限定《初等数学研究的问题与课题》中的whc175是叶中豪提出的如下问题:设PQRS是四边形ABCD的内接四边形,A′、B′、C′、D′分别为SP、PQ、QR、RS的中点,则AA′、BB′、CC′、DD′共点的充要条件是什么?本文将其极特殊化(令D重合于C),得到定理 设△PQR内接于△ABC,A′、B′、C′分别是RP、PQ、QR的中点.记APPB=λ1,BQQC=λ2,CRRA=λ3,则AA′、BB′、CC′共点的充要条件是λ1λ2λ3=1.BQCAPy图1A′′CB′xRO证明…  相似文献   

7.
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它具有如下重要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求解某些几何证明问题,从构造线段垂直平分线人手,然后利用其性质,可简化思维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如图1,D、E是△ABC的边BC上两点,AB=AC,BD=CE.求证:AD=AE.证明过A作AF⊥BC于F.∵AB=AC,∴BF=CF.∵BD=CE,∴DF=EF.∴AF是DE的垂直平分线.∴AD=AE.例2如图2,E为△ABC的∠A的平分线AD上一点,AB>AC.求证:AB…  相似文献   

8.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这就是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这个定理可分解为下面三个定理:(1)在△ABC中,若AB=AC,AD是顶角平分线,则ADBC,BD=DC.(2)在△ABC中,若AB=AC,AD是底边上的高,则BD=DC,∠DAB=∠DAC.(3)在△ABC中,若AB=AC,AD是底边上的中线,则AD上BC,∠DAB=∠DAC.由此可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有三个基本功能:(1)利用“三线合一”定理可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2)利用“三线合一”定理…  相似文献   

9.
1.an∶bn=c∶d型如果欲证的等式是an∶bn=c∶d形式,一般要考虑证明分别含有a、b为对应边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然后利用面积关系或射影定理进行证明.图1例1 从圆外一点P引圆的切线PA,割线PCB.求证AB2∶AC2=PB∶PC.分析:含AB、AC、PB、PC的三角形是△PAB和△PCA,而易证△PAB∽△PCA,∴AB2AC2=S△PABS△PCA=12PB·AH12PC·AH=PBPC.例2 已知矩形CEDF内接于圆O,过D作圆的切线与CE、CF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A、B.求证:BC3A…  相似文献   

10.
文[1]给出了三角形内接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性质定理,笔者发现很容易将其移植到空间中去.为了便于说明,先将文[1]中两个定理抄录如下:定理1 △ABC中,D为BC上一点,E、F分别在AC、AB上,且DE∥AB,DF∥AC,分别记△BFD、△CED、AFDE、△ABC的面积为S1,S2,S′,S△,则(1)S′=2S1S2;(2)S△=(S1+S2)2.(图1)定理2 △ABC中,四边形DEFG为内接平行四边形,分别记△ADE、△BDG、△EFC、EFGD、△ABC的面积为S1,S2,S3,S′,…  相似文献   

11.
199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二试平面几图 1何题是 :如图 1,圆O1和圆O2与△ABC的三边所在直线均相切 ,E、F、G、H为切点 ,并且EG、FH的延长线交于P .求证 :直线PA与BC垂直 .这道题有许多证明方法 ,已被大家广泛发掘 ,此处不再重复 .利用这个竞赛题的结论并借助一些熟知的定理 ,我们得到与三角形的旁切圆有关的两个新结论如下 :命题 设△ABC为不等边三角形 ,∠A内的旁切圆分别与边AB和AC切于A3 和A4,直线A3 A4与直线BC交于点A1,相仿地可定义B3 、B4、B1和C3 、C4、C1.又设直线A3 A4与B3 B4交于点…  相似文献   

12.
正余弦定理是三角中非常重要的公式,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故值得我们研究和总结.为此,文[1]对余弦定理作了多方位探讨.本文再给出正弦定理的别证、变式及应用,供读者参考.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asinA=bsinB=csinC=2R.1.定理的证明教材中是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bsinC=12bcsinA=12casinB来证明的,除此之外我们可利用几何法构造直角三角形或利用余弦定理来证明.证明:如图1,在△ABC中,作CD⊥AB,…  相似文献   

13.
数学公式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刻理解公式的内在本质,就要进行适当的变形.公式变形是公式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教学中要讲究“三有”.1.变之有用公式变形的目的最终应体现在其实用的价值.一个公式的等价变形往往有多种,教学中教师应择其有用的变形,以提高应用公式的效能.例如应用棱台体积公式V台=13h(S1+S2+S1S2)解决问题:正三棱台ABCA1B1C1的上、下底边长之比为2∶3,连结A1B、BC1及AC1把正三棱台分成三个棱锥,则这三个三棱锥的体积之比(由小到大)是多少?如果…  相似文献   

14.
成果集锦     
分割梯形面积的一个不等式定理 在梯形ABCD中,底AB=a,CD=b,a>b,过对角线交点的直线l分梯形为两部分,其面积之差为Δ,梯形面积为S,则ΔS≤(a-b)(a2+b2+4ab)(a+b)3(=|l∥AB).设梯形对角线交点为O,过O作EF∥AB,M、N分别为AB、CD的中点,则MN过点O,如图.以下用△xyz同时表示三角形和它的面积,Sxyzw表示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分两种情形讨论.(1)l处于PQ位置.作ER∥CB交OP于R,则R在OP上,则△PRE≥0,从而△POE≥△QOF,同样,△…  相似文献   

15.
两个平面垂直的一个充要条件及其应用陕西省南郑县江南压铸总厂子校郝世富定理由一点S引不共面的三条射线SA、SB、SC,设∠ASB=θ1,∠BSC=θ2,∠ASC=θ,其中θ1、θ2、θ均为锐角,则平面ASB⊥平面BSC的充要条件是cosθ1·cosθ2...  相似文献   

16.
公式 若正三棱锥的侧棱长为l,侧面顶角为θ,则高h =33l 1 2cosθ ( 0 <θ<2π3)。证 如图 ,已知在正三棱锥P -ABC中 ,PO⊥平面ABC ,用向量法证明如下 :∵PO =PA AO =PB BO=PC CO ,∴ 3PO =(PA PB PC) (AO BO CO)。又因点O是正△ABC的中心 ,易证AO BO CO =O ,∴PO =(PA PB PC) / 3。∴ |PO|2 =( |PA|2 |PB|2 |PC| 2 |PA|·|PB|cosθ 2 |PA||PC|cosθ 2 |PB||PC|cosθ) / 9=(l2 l2 l2 2l2 cosθ 2l2 cosθ 2l2 …  相似文献   

17.
垂径定理的基本功能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和两段弧相等. 例1 如图1,已知AB为的直径,且AB⊥CD,垂足为M,CD=8,AM=2,则OM=(200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 分析… AB⊥CD,CD=8, ∴由垂径定理可知 CM=MD=4AM=2,… 欲求OM,只需求出半径OA的长即可.为构成直角三角形,应连结 OC.设 OA的长为x,则 OM=X-2.于是,在RtOMC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得x2=(x-2)2+42.解此方程,得x=5.从而可求得OM=3.解略. 若已知图形中没有垂径定理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它是揭示三角形三个内角关系的一个基本定理.本文试对该定理的证明思路作分析,供同学们参考.要证明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需进行这样的联想:什么角才是180°?具有何种关系的角的和等于180°?回答这两个问题并不困难,平角是180°,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样,就可以按照将三角形三内角转化成一个平角或两个同旁内角的和的思路去证明定理了.证法1过△ABC的顶点A作DE//BC(图1),则∠1=∠B,∠2=∠C所以∠B+∠…  相似文献   

19.
例1 如图(1) ,在四边形ABCD中 ,AB⊥BC ,AD⊥DC ,∠A=135°,BC=6 ,AD=I23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学生在解这道题时 ,往往急于连接对角线AC或BD ,之后就束手无策了.下面举例介绍求不规则四边形面积的两种方法.一、补形法如例1 可用两种方法 :1 将原题中的图形补添辅助线成图(2) ,有S 四边形ABCD =S△OBC -S△OAD= 12BC·OD-12AD·OD= 12BC2- 12AD2= 12 36-12 =12.2 将原题中的图形补添辅助线成图(3) ,有S 四边形ABCD=S 矩形…  相似文献   

20.
三角形中线定理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形中线定理是平面几何中非常重要的定理之一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 ,故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和研究 .为此 ,本文给出它的证明、变式及应用 ,供同行参考 .中线定理 若OA是△ABC的BC边上的中线 ,则 |AB| 2 |AC| 2 =2 (|OA| 2 |OC| 2 ) .一、定理的证明此定理的证法较多 ,这里仅给出两种较简洁的证法 .证法 1 :以BC所在直线为x轴、O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如图 1 .设点A的坐标为 (b,c) ,C的坐标为(-a ,0 ) ,则B的坐标为(a ,0 ) ,由此得|AB| 2 =(a -b) 2 c2 ,|AC| 2 =(a b) 2 c2 ,|OA| 2 =b2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