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所谈的ing动词是指传统语法书上和教材上所讲的现在分词和动名词.几乎所有实意动词和助动词be与have都能构成ing动词.ing动词除不能单独作谓语外,能在句中充当各种成份.一部分ing动词可依照语法分析使用,但有些短语和句子结构用法很特殊,要与ing动词搭配.如果作语法分析则很繁琐,究竟是现在分词还是动名词,各家看法有时很不一致,这对学生学习这类搭配并无好处.由于这些搭配使用率很高,我们有必要将其列出,以便复习记忆,现将这类固定搭配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儿女英雄传》的动态助词“得”用于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后构成的“V+得+……”结构,主要有四种形式。本文对这些结构形式进行划分和研究,无论对共时的语法描写还是历时的语法研究,均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友军 《海外英语》2012,(12):267-269
英语分词后置结构在传统语法中被普遍认为可以充当补语和定语,在结构上一致被认为是分词短语。该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分析,从概念功能的角度提出了充当补语和定语的区分标准;并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指导,对该结构进行了句法分析,得出其是级转移小句而不是传统上所说的分词短语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v-ing(短语)包括传统语法中的动名词(短语)和现在分词(短语)。这种语法现象虽然在初一教材中已经出现,但却没有给出相关的解释和说明,常常令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或不知所措。此  相似文献   

5.
V.ing是指动词原形+ing,即:动名词、现在分词和动词进行体。大量的V—ing存在于英语中,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多种多样。本文主要分析V—ing的几种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6.
总的来说,V ing这种形态表示两个语法概念:现在分词(Present Participle)和动名词(Gerund)。二者虽然形态相同,都属于非谓语动词的范畴,并且也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但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在用法上也有相当大的区别。由于现在分词和动名词都是在动词之后加-ing构成的,所以两者的被动式(being done)、完成式(having done)及完成被动式(having been done)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7.
吴茂清 《初中生》2008,(1):96-101
对V—ing的考查,其实就是对动名词和现在分词运用的测试。它是各地中考的考查热点。现以2006、2007年全国部分省市的考题为例,分析对V—ing考查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ing分词短语无论在句中担任什么成分,都有它的逻辑主语。除非它的逻辑主语是句子的主语,否则就应根据语义意图在—ing分词短语之前标出它的逻辑主语。被标出的逻辑主语该使用什么格?各种语法书对这个问题都讲得简单、零散。本文拟对这个问题进行归纳和说明,以期对学生在掌握这个问题时有所帮助。 一、作主语用的—ing分词短语的逻辑主语的格的使用 〈一〉这一逻辑主语通常是用名词和代的属格。例如:  相似文献   

9.
V-ing形式是动词的一种非谓语形式。它由动词原形加-ing构成,包括V-ing分词和V—ing动名词。V—ing形式可以在句子中用作主语、表语,宾语、主语和宾语补足语、状语和定语等。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教学中,动名词、现在分词的语义功能及其用法差异是一个较难掌握的语法范畴。以前,人们就“v—ing”类词的界定颇有争议,80年代语言学家麦克尔、斯旺(Michael Swan)将这类词归纳为动词的“—ing form” (《牛津英语用法指南》1982:346)这一称谓排除了人们在使用时的种种争议,也有利于我们学习和使用这两种结构。再者,使用这一术语,也便于大家对其语义功能有系统、全面的研  相似文献   

11.
不定式结构和of -ing式短语都可以做名词的后置定语,但是二者的使用是有一定限制的。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不定式结构和of -ing式短语在做名词的后置定语时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分词是动词的一种非谓语形式,兼有动词和形容词的特性,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并能和自己的宾语和状语构成分词短语。现代的英语教材中常常使用分词或分词短语作修饰语。本文就以大学《希望英语》教材中常使用的分词短语为例,分析现在分词短语和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状语、补足语及独立主格结构等修饰成份的用法和区别,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汉语空间量构式的历时变化,注意到:1)上古、中古汉语只有(A)形+数量没有(B)数量+形;B式初见于唐诗,大多还可以看作连谓结构,同时已发展为典型的空间量构式;宋元明清时期B式进一步发展,A式逐渐萎缩。2)典型的B式是名词性偏正结构,是通过重新分析从唐诗中糅合的连谓结构语法化而来。3)B式能够语法化并最终趋于取代A式,与相关构式(数量名结构、平比句)历史演变的类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皖北方言的"很+VP","VP"的范围远比普通话要大,动作动词可以自由地受"很"修饰。导致差异的主因在于皖北方言"很+VP"中的"很"有不同来源,修饰动作动词的"很"源于元代虚化的"狠",与普通话用法相同的"很"是明清以来程度副词"很"的历史延续。历时考察表明,"很"与"狠"的分工基本形成,但是原始意义的"滞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现代汉语"很+VP"中程度副词"很"的认定。  相似文献   

15.
宾语还是补语?——关于动词后的数量短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杯”、“一次”这样的量词短语用在动词后面时的定位,长期以来在汉语语法学界存在着不同意见,有的将它们处理成宾语,有的将它们处理成补语。对这种“动+量词(数量)短语”结构,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其中量词短语的性质而定。如果是名量短语,就是动词后的宾语;如果是动量短语,则是动词后的补语。  相似文献   

16.
关注方言语法对普通话语法的影响,为人们更好地研究当代汉语语法的变异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首先,对方言比较式"形+过+宾"进入当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做了考察,认为这一格式还处在引入共同语的初级阶段;其次,对这一构式的形式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语言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探讨了这一格式引入普通话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在后现代时期,科技、数字、多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际交流方式和意义表达。除了语言,图像、颜色等其他社会符号系统同样也具有社会功能。以Kress & Leeuwen的视觉图像语法理论为基础,妈祖石雕神像为例,尝试对其社会符号学的视觉解读,探究神像所表达的互动意义。从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等方面分析发现,无论是设计者的创意、构思还是具体的表现手法和产生的效果,都充分体现了妈祖石雕神像丰富的人际互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中,短语分析从来都是重点,同时又是难点之一。本质疑现行教材中短语分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对短语的分类应遵从单一标准,并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9.
从构式语法和认知语法的角度,动量错配构式"Num.+VCl+NP"与"连"字构式的搭配这一语言现象的句法、语义特点与构式之间的融合问题探讨。得出如下结论:"Num.+VCl+NP"突显出NP的事件特征,"连"字构式压制下的子构式"Num.+VCl+NP"所体现出的是主观量语义特征,它与VP的搭配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名词、动词的数量特征的认知分析及动量词的语义特征的考察,我们将动词后动量词与数词组合的数量短语定性为动词的补语,同时又发现了动量词、名量词、抽象名词、具体名词之间的组配存在着一种不完整的关联标记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对“V 数词(一) 动量词 N”结构作出细致、准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