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领导伦理学是研究领导活动中的道德现象的学说。它以领导科学为理论基础,属于伦理学的应用学科。它不同于侧重企业管理层面的管理伦理学,也不同于侧重阶级和集团活动层面的政治伦理学,以及侧重普通行政管理层面的行政伦理学。它面向领导实践,关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的道德情怀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道德互动,主要以领导道德为研究对象。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先后十多次提及有关领导道德建设问题,因此领导伦理学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文道关系已成定论,然在新的历史时期又面临挑战致使对文学与道德的关系作进一步思考。文与道密不可分,是双向互补的关系。困惑来自于对“世俗僵化的道德规范”和“真正的道德精神”的理解的误区。“道”乃是不同于伦理范畴的体现“颠倒道德精神”的“人性的光辉”,而非世俗生活之“伦理”。文学是审美与道德和谐统一,而道德与审美的一致性来自道德的中介作用。美善合一,是文学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教师道德冷漠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淡薄,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道德意识沟通的缺乏、道德情感的丧失以及道德行为的不关心,实际上它是一种逃避道德责任的表现。本文通过例举当前高校教师道德冷漠的种种表现,并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对高校教师道德冷漠原因进行剖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4.
一、行政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行政道德是调节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同行政对象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行政道德表现在自然人身上,就是指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即行政人员在本职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不同于社会普遍要求的一般个人道德,它是基于个体所从事的特殊岗位(多指公务员)和履行的特殊职责(行政管理)而必须具备的特殊道德要求。它不同于法律义务,但它同样是行政人员必须遵循的一种道德责任或道德义务。它不通过强制手段保证执行,而主要通过社会舆论、群众评价、自我内心信念的评价来实现对自我的道德约束。当前行政道德的…  相似文献   

5.
利润追求的最大化和利益占有的利己性是市场经济的道德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是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崭新的经济模式,从根本意义上说,就因为它是一种道德经济,道德是内在地通过市场主体行为和道德调控参与市场经济运作的重要构成要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参与市场的个体实行自我节制原则、诚实信用的道德契约原则,以及对市场经济总体运行的合目的性道德立法原则进行道德调控。  相似文献   

6.
德育虽然从属于教育,但它要获得自身的存在意义,必然要拥有自己的本质规定性。这意味着德育不同于其他诸育。它不是由教育的本性决定。而是由它的道德内涵所规定,对德育本质的追问首先必然建立在对道德本性思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学习     
长期以来,“道德”被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为个体所掌握和践履,成为个体的品行。因此,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构成人的品行的核心因素。我们认为,道德教育虽然与知识、技能不无关系,但它不同于知识、技能。一个人可以通过记忆掌握道德知识,还可以通过练习获得行为技能,但道德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本身不能保证他凭良心办事。这说明,道德的核心不在于道德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对道德的态度和情感。以态度、情感为核心的道德,是不可能用传统的方法“教”的,它只可由学生自己学习和内化。道德学习与道德教…  相似文献   

8.
道德需要:道德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需要是不同于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一种特殊的、高级的社会需要。所谓道德需要,就是人们对道德所具有的满足自我与社会的价值、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自觉遵守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践履一定道德要求的心理倾向。第一,道德需要是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表现为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践履一定的道德要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需要是人提升的需要,它不是从社会中去获得、索取、占有、使用、享受某种物质的或精神的产品来满足自己,而是通过对社会或他人的给予、奉献、牺牲来满足自己。  相似文献   

9.
伦理规范与道德之辨——从“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伟霞 《考试周刊》2009,(12):237-239
伦理规范不同于道德。对人性、人的本质的认识决定着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伦理学领域内的规范与道德问题。规范不同于道德:规范源于为获得利益的妥协,道德源于人对超越性的追求:规范的社会性与道德的个体性:规范的利己性和道德的利他性:规范的他律性与道德的自律性;规范的相对具体性和道德的普适性。规范与道德关系密切:规范的价值基础应基于道德;道德生活通常表现出对伦理规范的遵守。最后,规范是必要的,是应当遵守的;道德人生是一种可选择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既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的精华,又和传统社会的德治在内涵上有重大的差别,更不同于封建专制下的“人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与道德经济的统一,是自利与利他的统一。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证地统一起来,把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特别要把“从严治官”放到首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作为启蒙时代产物的休谟哲学通过对人类知识起源的考察,提出不可知论的观点,休谟把因果关系看作心理习惯的产物,否定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对宗教的起源扣各种证明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坚持情感主义道德观,他以批判的精神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对康德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思想中的怀疑思维和批判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启蒙时代产物的休谟哲学通过对人类知识起源的考察,提出不可知论的观点,休谟把因果关系看作心理习惯的产物,否定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对宗教的起源和各种证明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坚持情感主义道德观,他以批判的精神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对康德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思想中的怀疑思维和批判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麦金太尔通过对现代西方情感主义的审视,并经由对启蒙道德筹划失败的反思,揭示现代道德困境的成因及其实质.在“审视”和“反思”的基础上,麦金太尔深入分析传统的美德概念,进而力图重构美德概念,这就是“追寻美德”筹划的总体思路,其中所蕴涵的批判和建塑双重维度皆值得掘发,而这一筹划自身的品性也具深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德育由传统德育演化而来,保留了传统德育中的精华,加入了创新品质等现代性的特点。现代德育是一种促进德育主体现代化,以培养主体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和任务的现代性的德育。  相似文献   

15.
了解中国近代德育理论是深入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方面。其实际存在形态与发展主题是把握它的二条有益线索,从前者看,它有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等多种形态;而从后者看,它则先后经历了清末公德与私德理论、民初公民道德教育理论及民中期后的训育理论三个内容相对各异的阶段。近一、二十年来,对中国近代德育理论的研究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从而也为人们反思与构建新时期学校德育理论提供了有益借鉴。然而,相较近代德育理论本身实际状况而言,已有研究还与之存在不小差距。因此,有必要在认真回顾与总结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是现代文明的本质特征,现代文明对我国德育的影响恰恰是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浪潮带来的。积极的方面表现在:现代文明带来德育视野的变化;促进德育内容的更新和丰富;带来德育方法的革新。现代文明对德育带来的挑战主要是:价值多元化的挑战;文化多样性的挑战;意识形态复杂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传统德育需要实现向现代德育的转变。主要有:第一,德育目标:由教会顺从向学会选择的转变;第二,德育过程: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第三,德育视野: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德育与封建专制的意识形态并不总是形成共谋、共存的关系。从儒家德育与封建权力意识形态的关系来分析,至少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儒家德育:一是前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没有成为封建专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工具,它与专制权力保持着距离;二是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与封建专制权力形成了共谋关系,最终成为了封建专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工具;三是后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从封建专制权力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成为一种更为纯粹的品德教育形式。这三种类型的儒家德育对于现代道德精神和现代教育的适应能力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它们也将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现代命运。  相似文献   

18.
当代哲学家杨国荣在《伦理与存在》一著中,以历史考察与哲学沉思的交融为前提,系统阐述了道德形上学在当代发展的理论形态。这一理论形态体现了当代道德形上学理论建构的突破。其理论突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对道德何以可能问题追问的方法论层面的突破,以及对伦理与本体、伦理与认识,以及道德形上学中的形式与实质如何统一等问题反思和辨析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校德育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经历了原始德育,近代德育和现状德育三个阶段。现代德育观是现代学校生活的产物,它一经形成反过来又导引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按现代德育观要求革新现行学校的德育工作,对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我们冷静反思,发现现代地理德育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德育思想观念方面。从孔子德育思想中汲取其德育思想和智慧,可以正确把握现代地理德育的内涵和特征,从而完善现代地理德育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