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常常思考:数学课上我要以什么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什么?是让学生去熟记一些公式、概念、性质、法则,死做习题,应付考试?还是在教学中让学生插上探究的翅膀,飞翔于数学知识的高空,让学生从心底爱上数学?课程改革的春风使我豁然  相似文献   

2.
我常常思考:数学课上我要以什么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什么?是让学生去熟记一些公式、概念、性质、法则,死做习题,应付考试?还是在教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曾经非常羡慕语文老师丰富的拥有:能与学生一起徜徉在文学的殿堂里,欣赏感人的名篇,产生心灵的共鸣。语文课堂,师生在文学的享受中,营造着激情飞扬、诗意流淌的境界……从教十几年来,我常常思考:数学课上,我以什么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什么?数学究竟是什么?是让学生去熟记一些公式、概念、性质、法则?还是教会学生做习题,去应付考试?不!数学教学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新课程呈现的数学是科学,是艺术,是语言,数学也蕴涵着人类文化的美。数学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发展,我…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常常思考:数学课上,以什么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什么?是让学生去熟记一些公式、概念、性质、法则,还是教会学生做习题,去应付考试?如何处理好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何形成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之间的关系?经过三四年的摸爬滚打,我觉得数学课应该是让孩子富有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应该是与孩子一起营造充盈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促进孩子智慧生成、洋溢生活气息、呈现灵动色彩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是孩子生命涌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我经常思考:在数学课上我能以什么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什么?难道是让学生去熟记一些公式、概念、性质、法则,或者是只教会学生做习题,应付考试?课改的春风唤醒了我,"追求智慧的教育,成就智慧的教师",不但是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堂追求。要在数学课堂中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改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数学与文学     
数学是一门科学,但数学教学却是一门艺术。我常常在思考:数学课上,我应该都给学生什么?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什么?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数学是科学,数学是艺术,数学蕴涵着人类文化的美。数学教学应该是美的教育、文学的教育、数学的文化涵养教育。  相似文献   

7.
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的思维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新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但数学问题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很抽象,很难理解。刚开始,我请学生看图提一个问题,有不少学生不问自答,如:图上有4棵树,树上有9只鸟。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什么是问题呢?我采用“走出去”的方法,即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观察、提问。到校园里走一圈,让学生认真观察校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回到教室后,我先问:“学校里有几个滑梯?”学生齐声回答有7个。我接着问:“你能向同学或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有了现实体验…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对每次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其中包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那么,数学日记应该记些什么?写数学日记有什么好处?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数学老师教学生写  相似文献   

9.
王媛 《甘肃教育》2002,(10):32-32
新生刚入学,在上第一节课时,我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数学吗?”学生回答道:“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是数学。”“中午爸爸买了10个包子,我吃了3个,还剩下7个,这是数学。”……对于“什么是数学”这个问题,大部分孩子都认为“数学就是计算”。我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能不能没有数字,没有数学?”学生讨论后说:“生活中买东西,做游戏,逛商店等都离不开数字,  相似文献   

10.
正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老师的诠释。但在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越来越觉得师者的第三个"功能"未得以充分发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大多是在课堂上被动的思维与接受知识,是什么让学生主动发问的现象越来越少?是什么让他们越来越不爱举起曾经是那么积极的小手?这种"问题感"缺实的现实令我不得不开始反思我的教学,反思我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探索,勇于改革,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一、学生自己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1.自评。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如,每上完一堂课,我们就让学生反思:“这堂课我学会了什么?怎么学的?”“我明白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惑?”“我有什么好的建议?”另外,我们还鼓…  相似文献   

12.
一、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给学生什么 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能从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得到什么?这些看似有明确答案的总是曾是困扰我很久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展示课堂实录,三问数学探究课:什么是数学探究活动?数学探究活动的本质是什么?数学探究活动中,老师的角色是什么?寻找让学生提出问题、开放水平更高的探究课.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教学实践,每上完一堂课,我经常让学生反思:“这堂课我学会了什么?怎么学的?”“我明白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惑?”“我有什么好的建议?”。更侧重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如“我明白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一次,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23学生喜欢数学,另31学生不喜欢数学。我把31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召集起来开了一次座谈会,问学生:“数学是什么?学数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数学?”不少学生回答“:数学是做题目。“”数学的用处是解答由老师或别人编好的题。“”学数学是为了考试。“”学数学太难了。”但也有学生回答“:学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问卷及座谈,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前学生学数学的心态。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不完全、不深刻是正常的。如何让大多数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  相似文献   

16.
数学实践活动课怎么上?应该展示给学生什么?学生会获得什么?我在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向深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设计了这节活动课的导学案. 一、在"放任"中点拨,让学生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 在本课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测量的方法,在三个物体中任选两个进行测量.教师让学生"放任"地思考,学生凭借着一点模糊概念"摸索着"前进.然而,当一部分学生在测量过程中,采用了不恰当的测量方法时,他们还是"一股劲地往前走,直至陷入了僵局".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才能对自己正在干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干有着清醒的自我意识."思维外显"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由思维的"放任"到适时地"点拨",让学生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7.
《数一数》是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课,第一课的数学课堂承载着学生的很多好奇与期待:数学是什么?数学学什么?怎么学数学?……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后,再次走进一年级的课堂,也多了很多思考:我的课堂体现课改新要求了吗?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了吗?怎样才能既上出一年级的特点,又能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突出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性。无疑,只有让学生体验真实世界里的数学才能体现学习的根本意义。那么,什么是真实世界里的数学呢?传统数学教学对真实世界里的数学体验究竟起了哪些作用?如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今后实践中的问题保持一致?我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为了更好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目的,我反复思考,不断探讨,积极改进课堂评价方式。一、自评促反思反思对于学生学习上的成长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自评机会,让学生口头描绘本节课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习惯,找出自身的不足,及时进行弥补。例如:“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我明白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我学到了什么本领…  相似文献   

20.
<正>1.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原始力我记得以前读书时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学习三角函数、抛物线这些知识用来干什么?学好它们又有什么意义?没有明白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也就谈不上什么兴趣不兴趣了,更谈不上有什么动力了。所以,我认为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才能使他们有主动学习数学的欲望,才能有学习数学的动力,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