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育分权:公共教育体制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的组织原则是官僚科层制,它的典型特征是政府对公共教育的集权和垄断。在当今巨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官僚科层制已暴露出诸多的弊端。教育分权是各国对公共教育体制的官僚科层组织进行重构和再造所“不约而同”达成的共识,已成为改革公立学校,提高公共教育的质量、效益和效能的核心理念。教育分权使“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的范式发生了转变,带来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九五”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大量增加有力地支持了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经济不发达,财力也不充裕,教育投入规模和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公共教育经费支出职责划分不同   由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同,世界各国教育经费筹措政策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实行集权制的国家,公共教育经费主要由中央政府负责。如法国中央财政提供公共教育经费的 2/3,地方财政负担 1/3。第二类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实行分权制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分权是政治领域的一个范畴,教育分权是政治上的分权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新自由主义是教育分权的社会背景,这使市场原则渗透到教育领域之中;公共选择理论为教育分权准备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教育中的“经济理性人”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科层制的弊端则成为教育分权的现实原因,打破科层制的级层化控制,必须引入教育分权。  相似文献   

4.
教育分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公共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趋同理念和实践策略。教育分权与新自由主义、新公共管理理论等倡导的市场机制、民营机制密切相关。同时,这种通过市场进行的分权还与新公共管理等倡导的绩效管理、目标导向管理等理念相关联。教育分权有两个基本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分权”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全球性主题,然而,对于教育分权及其有关实践需要进一步予以理性审视。实践中,分权并非与集权构成相反相成的平衡关系,教育分权易导致政府义务和责任的失衡,并不必然促进教育民主与效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分权理论抓住了我国政府间关系的关键特质———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但是在解释地方教育供给时存在分析架构上的不足,因而未能对教育财政支出占GDP 4%的目标实现给出合理解释。本文聚焦于教育的直接提供者,在讨论公共教育的产品属性以及地市和县支出偏好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中国式分权对地方教育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地市—县教育职责同构和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县级政府边际教育支出倾向递减,而在以私人物品和俱乐部性质教育供给为主的地市政府,教育支出并未呈现边际递减的倾向。21世纪初以“政策制定集权上收中央,财政支出分权下沉到县”为特征的中国式分权改革改善了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但是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分权制度是奠基于欧洲的思想原则之上的,美利坚的缔造和思想家们结合北美的实情与需要,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大胆改造与创新,勇敢地冲破了盂德斯鸠所设置的“小国寡民共和论”的思想障碍,以“复合民主制”和宪政主义的理念在美国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世界各国的立体分权木工,维护了美国的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权成为全世界教育政策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然而,在大多数文献和报告中,人们对所实施的是哪一类型的分权阐述不清。来自世界各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权被采纳之后,人们对分权实施的结果知之甚少。对于不同类型的分权,人们在概念上有所混淆。本文首先对分权进行综述,对相关的研究结果加以说明;然后陈述对分权问题的分析框架;最后根据该分析框架对分权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教育分权内涵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分权的内涵可以从其客体、授权主体和受权主体三个方面做出新的阐释。教育分权的客体是隶属于第三部门教育领域的一种公共权力,它包括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和学校自主权。教育分权的授权主体与权力来源主体一样,都是政府。消解政府在公共教育权力配置中的垄断地位,重新定义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行为范式,是在新的现实条件下的迫切需求。教育分权的受权主体是社会与学校。从社会角度来讲,主要考虑建立市场参与教育事务的运行机制;从学校层面上讲,主要考虑赋予学校自主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财政分权理论认为,财政分权有利于提高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有助于当地居民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但这是以许多前提假设为条件的。通过考察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历程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发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政治制度使得我国并不存在满足蒂波特模型的条件,财政分权并没有提高地方政府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效率,也没有促使当地居民参与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决策制定中去。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尤其是资金上的困难。因此,需要发挥中央政府在联邦制下无法发挥的协调作用,调节不同地方政府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成本和收益,促进地区间中等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满足不同地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s aimed at exploring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in Shanghai by drawing on data from Shanghai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 (PISA) 2012. While doing the research for this paper, the author found that from a policy perspective, Shanghai had launched a reform policy aimed at transforming the highly centralized education system. This included a devolution of the decision-making authority to local departments of education and a reduction of control over schools. Private school policies were also initiated with the understanding that private schools ought to enjoy autonomy in almost every aspect of decision-ma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decentraliz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could be categorized as county-based school decentralization. In such a situation, the county bureaus of education wielded decision-making authority over a number of areas in the public school sector, while gradually devolving some decision-making authority to the public schools themselves; and the private schools enjoyed autonomy within their major decision-making areas. Given both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of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in Shanghai,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regarding: (1) how to promote school decentralization, and (2) how to balance it with accountability.  相似文献   

12.
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我国高教,目前正处在一个问题诸多,饱受质疑的时期,这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过度管理、大学内功利性管理等不当方式有很大关系,应借鉴“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精髓进行大学治理。作为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履行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作为大学内部,应依据大学组织特性,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充分强化教师和基层办学单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主体性,构建大学自治、自主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reform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in an attempt to draw out its implications for other countries. The focus is on three main areas of reform: decentralization and local management of schools, markets and choice programs, and increased use of large‐scale student assessment. Other countries should be very cautious in borrowing these ideas about education reform for at least three reasons: these reforms embody problems of contradictory purposes; reforms with similar names actually end up looking quite different because of contextual differences; and such reforms are weakly connected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hence to outcomes. A program of reform in any setting should be grounded in a clear sense of educational purpose that fits the particular social context.  相似文献   

14.
教育系统的不同成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难以简单化地将教育系统称为集权型或分权型。大多数教育系统是动态的,在集权与分权之间不断寻求平衡。探讨不同背景下教育集权与分权的含义、动力、模式和度量,并就关涉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实例特别是中等教育毕业考试、中小学教材管理和大学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表明,尽管教育集权与分权通常用技术标准加以证明,但政治因素常常是最重要的。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要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国家的模式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经济学视角中的成人教育管理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成人教育需求、成人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成人教育投资等教育经济学视角中,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变革要遵循集权与分权、干预与调控有机结合的原则;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变革要赋予成人教育办学主体自主权,发挥市场配置成人教育资源的作用,贯彻“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建立宏观管理机构与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中美两国由于社会制度、文化历史状况的不同,在高校德育目标的设置及其实现途径的选择上有相异之处。但由于德育是人类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再加之中美两国今天所处的时代背景比较相似,这促使中美两国德育途径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考察中美两国德育途径的异同,有助于我国以“美”为鉴,更好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analyses how political preferences, which are co-determined by the beliefs of decision-makers and influences of interest group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ffect the decisions to maintain or cut public funding for tertiary education during the economic crisis. Our sample included 29 European countries which w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depending on the level of public funding for tertiary education before the crisis, which we used as a measure of revealed political preferences. We then observed the differences in changes in public tertiary education funding during the crisi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of countries using five different indicators. Three of the five indicators show that countries with a stronger political preference for tertiary education public funding cut their spending on tertiary education to a lesser extent (or even increased spending) during the economic crisis.  相似文献   

18.
中泰两国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上存在各种层面上的差异。从两国高职适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职业教育政策这三方面,比较分析两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潜力,可以深刻把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结果发现两国在不同方面各具优势,我国应发扬优势,学习并借鉴泰国的长处,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