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出合作学习分组的三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座位编排"不等于"形式"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分组的座位排列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合作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传统"插秧式"的座位排列方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只局限于同桌和邻桌之间,大范围的合作受到限制,难以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因材施教.因此,适当改变座位排列方式,按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具体情况混合编组,例如教师将桌子摆成L型、矩形、圆桌形、方阵形或其他各种新组合方式,学生不再只是面对教师,更可以直接面对学习上的同伴,这一形式虽然不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但也显得非常重要.这种座位编排的形式有效创设了"无威胁"的课堂气氛,常常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好地解除学生创造性思维束缚、为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最初尝试的时候,教室里可能会出现课堂纪律上的不适应或"盲区",结果往往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当前,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普通运用,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随处可见。但笔者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入观察和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较片面,大多数教师追求的是合作的形式,而将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窄化成对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追求,如变教师讲授为小组讨论,变个别提问为小组汇报,变“秧田式”的座位安排为“圆桌形”,对合作学习的本质特征缺乏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以至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生了偏差,造成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在中小学教室里,课堂座位编排有以下几种:秧田式排列法(按行列式排列)、圆形式排列法、会议式排列法、小组式排列法和U形排列法等,其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是秧田式排列法。秧田式排列法最适合于大班教学。目前,在城市中小学,一个班级有四五十名学生,然而在农村中小学,每个班的学生可能更多,有的多达六七十人,因此,各个学校在课堂座位编排上基本上都采用秧田式排列法。这种排列法使教室中学生的课桌整齐划一;所有学生都面向教师;教师比较容易控制学生和课堂纪律;课堂教学效果相对于其他座位排列方法比较理想;学生…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室座位排列方式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已难以满足课堂上教学的需要。因此,本文主要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个性发展等四个方面来考虑座位的排列方式,提倡综合应用“秧田式”、“小组式”、“圆型”、“U形”和“论坛式”等排列方式来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5.
保继哲 《甘肃教育》2007,(12S):37-38
课堂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合作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合作任务和小组人数因地制宜地安排座位。例如,同桌的两个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适合pairwork;前后两排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小组适合group discussion:多个学生围圈而坐组成一个合作小组适合teamwork,survey,interview和discussion;组内并排.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各年级教学中的互相干扰,也便于小助手的活动,复式班学生的座位排列,是人们研究的课题之一。本世纪初我国推行复式教学时,学生座位排列有纵行、横行,都是同向排座。到二三十年代,一些教师创造了背向排座,这种形式,解放以后为众多的教师采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依然是以同向排座居多数。同向排座,便于同教材异要求的共同教授,便于晨会和班队活动的开展.便于年级间的“动”“静”同步,也便于全面维持课堂秩序。教师面对“动”态年级的位置,只需在教坛前横向移动,方便而省力,这是优点。缺点是:声音、色彩、演示实验及小助手活动等,年级之间互相干扰大。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落实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使导学、互学、帮学落到实处,我校在教学班级中提倡"U"形座位编组组织教学,改变班级的教育生态环境。座位"U"形编组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形态的变化,而是新的教学理念的落实。一、"U"形座位编排,让合作更有效一直以来,在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座位的排列横成行、竖成列,全体学生面向老师。而将座位改为"U"形,带来的变化就是教师一人传递信息同各小组之间互动信息交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当前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存在的误区有: 一、认识片面化1.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只强调学生座位排法与讨论形式,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工合作。2.认为合作学习是万能的学习方式。摒弃所有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任何时候、任何内容都可用合作学习。3.认为合作学习会加大学生的“贫富差距”。认为合作学习将导致“差的更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大。在课下,一说起新课改,每位农村学校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这些教育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便只留下了新课改理念的空壳。一是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坐”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嗨、嗨,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自信心;不切实际滥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二是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挖掘不深入。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内容简单了,难度有所降低,但覆…  相似文献   

10.
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循环交流式、圆桌式、合作争议式、两组合作讨论式等等。在教学中,笔者常以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即座位邻近的6个学生分别编成一组,围坐在一起,这样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严肃呆板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使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同时,把每组6个学生推选为召集员、书记员、统计员,组员都有各自的工作和职责,大家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操作如下: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其形式有小组成员一人问而其他人抢答、轮答;小组内…  相似文献   

11.
课堂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课堂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哲学和教学理念,倡导课堂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活动”。目前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有其形,而无其实”之嫌。科学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更加的广泛。咱们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传授必要的合作技巧,构建合理的课堂合作小组,建立有序的合作规范,才能实现有其形,也有其实的合作学习。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才会做到既学到了知识,更享受了合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吴晓静 《考试周刊》2012,(39):33-34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合作学习众多形式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备受教师们的重视和青睐。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要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有必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对语文课教学进行改革。一、教室座位的排法教室里的座位应该怎样排列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不同的排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在各类学校的教室座位最普遍的排法是:教室前面是三尺讲台,下面横向排五、六张桌,纵向排八至十张桌,每张桌坐两人,整整齐齐。教师在讲台前面向学生讲课,学生在讲台下边面对教师听课。这种排法如…  相似文献   

14.
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而言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之间的合作,是一种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5.
杨海艳 《云南教育》2002,(16):27-2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从兴趣入手,诱发思维,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欲,从而达到搞“活”课堂教学的目的,我认为教会学生合作学习,是一条重要途径。一、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1.学生座位的安排。我国传统的学生座位安排  相似文献   

16.
<正>1.科学确定合作学习小组组织形式和模式第一,对合作小组进行科学划分,并对座位组织形式进行合理安排。高效开展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合作小组进行科学划分,并对其作为组织形式进行安排。首先,教师可以采取指令性的方式来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划分。即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爱好、兴趣以及学习能力来对学习小组进行划分。其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在中小学教室里,课堂座位编排有以下几种:秧田式排列法(按行列式排列)、圆形式排列法、会议式排列法、小组式排列法和U形排列法等,其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是秧田式排列法。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理念下的坐位排列方式应该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服务。在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致面向教师和黑板,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范围与互动方式受到限制,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也受到很大影响。什么样的坐位排列方式更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呢?为此,我们开展了 “学生坐位排列方式与教学关系”(徐州市“九五”课题)的研究。结合我校“六边形”教室的实际,我们变传统的“秧田形”课桌摆放方式为圆形摆放方式,即在六边形教室中依次将六边形课桌摆成圆形,并根据学生的身高…  相似文献   

19.
1.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如课堂中的讨论,我通过变换座位的排列方式.改变传统的直线座位排法为环形或方形排列座位的方式,开展热烈的争论。我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加以引导。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20.
姚群 《宁夏教育》2008,(11):60-61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课堂上给学生合作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的一种学习方式。但目前,在一些课堂上,合作学习往往只见其“形”,难觅其“实”,许多学生正如混在乐队中的“南郭先生”,“滥竽充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