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长期以来受根深蒂固的外语学习习惯的影响,大多数中国学生对教师抱有极大的依赖心理,未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加之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监督和现场管理,许多学生很容易忘记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也成了我们在外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应当解决的一个问题。基于网络写作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学习动机观、语言学习策略观、自我管理观和自我效能观念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体现出与外语自主学习观念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习,都能成才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观念;师生平等的观念;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现代课堂效应观;新的全面教学任务和正确的教学评价观,使教师更新观念,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等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3.
通过了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锻炼学生的个体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习化社会视野中高职生自主学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学习化社会自主学习的全新视野,对高职教育自主学习教育观念、思想的建树,高职生自主学习需求和能力取向的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新的审视,并由此认为,学习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职教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思想、方法、内容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师自主学习能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素质,但是目前中学教师自主学习在学习观念、学习途径、学习过程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论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给广大中学教师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改革要求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切实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写作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避免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打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意识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督,在高中语文写作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一、自主学习概述自主学习是将学生变成学习活动中的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分析、思考、实践等多种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曾对基础教育课程改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形势下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激增,而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并不理想,存在着依赖性、盲目性、易受干扰性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自主学习氛围不够、自主意识培养不足、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等。可从改进教学观念、培养自主意识、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普遍存在盲目性、费时低效、自主性差、词汇量小、自我管理和监控能力较差等问题。对此,应加强词汇、语音、语法教学,指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增强自主学习意识,运用合适的听力策略和自主学习资源,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督与管理,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需要教师的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的、有计划的培养,因此,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的同时。不断转变教法、研究和探讨有关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王微 《华章》2007,(Z1)
一、大众化形势下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凸显高校扩招后,由于生源因素,学风问题日益严峻。一些学生适应不了大学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学习的心理障碍,学习主动性不强;一些学生学习观念落后,不善于思考,不会提出问题,习惯于死记硬背,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效果很差;一些学生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单一,缺乏进取精神和创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心理问题,如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动机过强、学习焦虑、学习疲劳、考试焦虑、学习自卑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因而,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和疏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行政组织理论和学理比较角度,对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概念: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转化机制、知识传递机制进行了研究和辨析,结果显示:个体学习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组织学习是个体学习的系统性整合,学习型组织是组织学习的学习指导理念与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学习模式的个性化和学习路径的多元化等表征样态越发凸显,由数字化学习过渡到移动学习再到泛在学习进而发展成智慧学习的多模态学习形式备受关注。厘清智慧学习的学习本质观、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构建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意义重大。回溯夸美纽斯的“泛智”论、“泛教”思想及终身学校理念,分析其“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主张,发现该思想与泛在学习内涵实质联系紧密,二者共同构成“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教育思想。把握“泛”教育思想的本质,构建以学习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学习观可发现:学习观由知识本体论过渡到方法论、学习空间从一维扩展到三维、学习内容变得多而庞杂,继而学习方式需转型。  相似文献   

14.
混合式学习综合利用线上和线下两种学习模式,让学生经历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学习体验。该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云班课”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将该模式运用于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结果表明,混合式学习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成效更高;学习经验值与期末考核成绩具有显著的高度正相关关系。由于学习经验值源于学习活动的参与,为了改善混合式学习成效,该文提出教师应围绕教学资源、学习活动、学习监控、形成性评价等方面改善教学策略;学生应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动机、学习反思等方面改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5.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诉求,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够为实现个性化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文章针对传统层状自适应学习系统模型未阐明学习系统内部运行机制的不足,基于自适应逆控制理论研制了一种自适应学习系统动力模型。学习者的学习目标选择促使学习系统开始运行,学习者的初始学习目标与其后的学习成效之间的差值是维系学习系统继续运行的内在动力。学习系统在领域模型、学习者模型、认知诊断和自适应模型四者的协同作用下向学习者不断推送适切的学习资源,旨在消除学习目标与当前学习成效之间的差值,从而使系统重新归于稳定。文章从系统动力机制视角,设计了自适应学习系统包含的领域模型、学习者模型、自适应模型和认知诊断模型。研究将为自适应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92名初中英语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就所得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对初中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倾向以及学习风格与学习效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初中英语学习者倾向于审视型、视觉型和独立型的学习风格,而最不喜欢的是分析型的学习风格;听觉型、独立型、分析型和冲动型的学习风格与学习效果呈显著正相关,而依赖型的学习风格与学习效果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的逐步转型,教师应该建构适应转型的新教学思维,从知识传递式教学思维转向知识建构式学习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教学,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建构新思维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程思维: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导";内涵思维:从"知识教授"到"问题学习";模式思维:从流程式的传递型模式到内涵式的建构型模式;方法思维:从"讲授教学法"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学习思维: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角色思维:从"接受者"到"体验者";方式思维:从"单打独斗式学习"到"团队合作式学习";生态思维:从"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复习思维:从"线性复习"到"回归复习";期望思维:从"感知学习"到"理解学习"。  相似文献   

18.
在线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者缺乏实时指导,其学习效率与最终的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自动评测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是实现及时干预、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文章以“课工场”平台上“WEB前端开发”课程为例,选取参与该门课程的14名学习者的1011个学习回合,以8种学习活动特征来表征学习付出,以回合成绩表征学习成果,并采用层次聚类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案例课程的学习回合可以划分为4类,分别对应不同的学习效率,即低效型、低中效型、中高效型和高效型;评测学习效率可以反映学习者的全程学习状态,并与线下的教师记录相对应。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自动评测的结果了解全体学习者的情况并及时调整课程,而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态调整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的自动评测还可以作为个性化学习分析的依据,成为自适应学习系统的重要部件。  相似文献   

19.
网络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探究式学习更加富有成效。但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网络学习对象、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因素对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了解并把握这些因素,才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探究式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Many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web-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 as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educational paradigm with potential to increase learner satisfaction and interactions. However, peer-to-peer interaction often suffers barriers owing to a failure to explore useful social interaction information in web-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is easily leads to learners being unable to seek appropriate learning partners for facilitating effect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This problem frequently causes poor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web-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Generally, instructor assigned or learner selected learning peers cannot ensure to compose suitable learning partners for individual learners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suitable learning partner can help the learner, who is learning in the personal way and encounters the difficulty, to solve problems. Inappropriate learning partners cannot only easily lead to poor learning interaction and achievement, but can also lead to the meaning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being lost. Although many web-based learning systems have already been developed to assist cooperative learning, supporting peer-to-peer interaction in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 (CSCL) is still immature. As a result, this study presents a novel scheme for recommending appropriate learning partners for individual learners utilizing mining of learning interactive social networks in a cooperative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environment.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helps encourage learners to interact with learning peers more actively and positively, and facilitates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a cooperative PB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