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常说“物理难学”,从教后,笔者也时常反思“为什么学生感觉物理难学?”“如何让学生轻松地学会物理概念和物理方法?”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认为“物理难学”的那部分学生大多未能明确和掌握物理学的语言,进而影响了学生对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的掌握与提高。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心有“物”,言有“理”。“物”指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物理事实和物理过程;“理”指根据已知的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分析和求证。对物理题中条件的分析便是寻找解题之“理”。现就如何分析和处理物理题中的“条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魏嵋 《甘肃教育》2000,(9):41-41
“轻绳”与“轻弹簧”是两种常见的理想化物理模型,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本质差异。同学们常因对这两种模型的特点和区别分辨不清而造成解题错误。下面就这两种模型的共同特点和本质区别谈些粗浅认识。 一、两种模型的共同特点 “轻绳”与“轻弹簧”都是不计质量的理想化模型,它们常常都被用来连结物体;“轻绳”与“轻弹簧”对物体所施加的作用力都为弹力,其方向都沿绳或弹簧的方向,并且各处作用力都相等。 二、两种模型的本质区别 “轻绳”的弹力可发生突变,而“轻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因为,“轻绳”的劲度系数很大,形…  相似文献   

4.
论述高等师范专科物理教育专业物理教学中开设“窗口”,增设“接口”的必要性。内涵以及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的理论和规律是建立在一定的“物理模型”基础上的。物理习题就是依据一定物理模型进行构思设计而成的。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模型”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力线”产生的历史背景为依托,着重阐述了人类把握物理概念和物理思维的一些方法.通过“电场线”和“磁感线”的应用,让学生知道抽象的“电磁场”其实是很形象而具体的,在纷繁复杂的物理表象下有着它最本质、最简单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7.
所谓“理想化”,就是有意识地突出研究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在头脑中构思成理想化的研究客体———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用以代替实际的研究对象和难以实现的实验来进行研究。但在实验过程中,“理想化”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取得普遍承认的想象实验。“理想化”的产生是以大量的观察、观测和类似的实验为基础的,并最终以实际实验的证实为目标。在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中我们就采用了理想化的平面实验。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让它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滑动,观察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的滑动距离。伽利略…  相似文献   

8.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哲学理论,其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实践行动联系起来,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初中物理知识和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知行合一”应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践行“知行合一”,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结合具体实例从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个方面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践行“知行合一”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物理教学实验”有三种“原型”:物理学家曾经做过的经典实验、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事实和科学技术应用活动中的物理现象或事实.物理教师应该理解“物理教学实验”的“原型”,在教学中凸显“物理教学实验”的“原型”,让学生了解“原型”的内容、过程、目的与思路,从而清楚物理实验的方法、过程和设计思想.依据“原型”设计“物理教学实验”时,应该遵从简约性、工具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0.
物理概念是描述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件及构建物理规律的基础,在物理学基础知识中处于中心地位。准确领会概念的涵义,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步。这些枯燥、难懂的概念如何让学生顺利地掌握呢?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用“说文解字”邛“规范表述”两步走的教法,效果较好。“说文解字”就是从字面上诠释“概念”的物理意义,使学生先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规范表述”就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描述对象的特定事实用严格的规范化的“文字”或数学方法去下定义。现举例说明,以示其详。[例1]比热容[说文解字]“比热容”就是…  相似文献   

11.
方位词“上”和“下”的空间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位词“上”或“下”所表示的空间位置,主要由它们依附的名词所代表的物体的物理形状和几何形状来决定。物体的使用面和使用部位的不同,造成方位词所表示的空间位置和意义的不同。方位词“上”一般可以表示“上面”“下面”“里面”“表层”“深层”“方面”“上级”“上方”“角度”“范围”“部位”等空间位置和词汇意义。方位词“下”相对比较简单,可以表示“下方”“下部”“下面”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匀速运动”与“匀变速运动”中的“速”字到底指“速度”还是指“速率”?平抛运动是否属于“匀变速运动”?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数学近似计算中,对小数部分常按“四舍五入”的方法处理。但物理量的计算,受到物理意义和题目条件的限制,计算结果往往不能简单地进行“四舍五入”.而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景决定“舍”与“入”。  相似文献   

14.
高一物理“难学”与“难教”这是高中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感叹!那么,到底为什么难?又难在何处呢?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5.
徐有芳 《中学文科》2009,(11):68-68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课程生活化”和“生活课程化”是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我们应该在物理教育中实现“课程生活化”和“生活课程化”.  相似文献   

16.
当你吃饭的时候,掀开锅盖,会有大量的“白气”升腾。盛夏当你撕去冰糕的外衣,又会发现缕缕“白气”萦纡飘散。这时你是否会想到这磐顽皮的“白气”中,蕴含了许多奥妙的物理知识呢?  相似文献   

17.
冉国锋 《中学理科》2007,(11):31-31
“问题解决”教学新理念提倡以“问题”为先导,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探究,谈不上创新.能否有效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物理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教学中“教”与“学”是双向的、互动的,“提问”本身也具有双向性,理应提倡互动.本文力求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对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做粗浅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光学作图中,一些同学对“根据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方向完成光路”和“根据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方向在弯折处填上适当的透镜”一些题,作图不正确,主要原因是由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不理解,从而造成判断错误.下面就“会聚”和“发散”浅谈其意义. 一怎样判断“会聚”和“发散”一些学生把两条光线“相交”理解为“会聚”,把  相似文献   

19.
船山诗论重视以“理”入诗,以及“理”在诗中的审美化存在的价值;它标举“物理”,主张“气和理匀”,提倡诗“势”,有其独到之见和新人耳目之处,值得研究者关注并探讨。  相似文献   

20.
物理图象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工具,用图象法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地叙述物理过程、鲜明地表达物理量间的依赖关系.物理图象的“面积”表示Y轴物理量在x轴物理量上的积累效果,如压强一体积图象中所围的“面积”代表压力做的功,力一时间图象所围的“面积”为该力的冲量,力一位移图象所围的“面积”为该力做的功、电流一时间图象所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