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编制一个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适用于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量表,并探讨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自编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对205名大学生进行测评,进行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确定最终题目;以最终题目为指标,对158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及其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均满意或非常满意,效度可靠;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10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r=0.326~0.374,P<0.01);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10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群体(t=5.690~7.001,P<0.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信效度较好,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一个较为可靠的工具;大学生网络成瘾能够显著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网络使用正常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成瘾群体.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杨文娇等编制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问卷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验。测验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存在性别差异,网络成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较大。结论:高网络成瘾倾向者与低网络成瘾倾向者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笔者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成瘩量表对内蒙古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网络成瘾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女生;理工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癌量表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得知大一学生得分最高,且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和大四学生,大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群体;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最后得出结论:大学生网络使用正常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成瘾群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SCL-90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267名聋人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24%聋人大学生上网成瘾;聋人男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显著高于聋人女大学生;聋人大学生网络成瘾显著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机制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网络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疾病诊断范畴.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应充分了解大学生不同的网络成瘾心理原因和机制,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与网络成瘾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法对264位大学生(男115人,女149人)网络成瘾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不同性别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类型呈现显著差异,(2)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和类型。(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精神质、抑郁、人际关系、二年级、掩饰性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较强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及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对网络成瘾现象和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共有514名黑龙江省某大学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439人,女生75人,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SCL-90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占18.09%,其中,男女比例差异显;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大学生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艾森克各项人格特征平均分普遍高于非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大学生的SCL-90的10项因子分与艾森克E量表呈负相关;与N、P量表呈正相关;且在躯体化、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项上正相关显。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危害。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危害,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与建设等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不同类型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人格特征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分析人格特征在不同类型IAD中的预测作用,以期为针对性干预策略的实施和有效性评估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作者整群随机抽查某高校2350名学生,用YongKS网络成癌诊断问卷、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调查,并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人格特征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和网络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采用《大学生网络依赖调查表》和《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分层抽取的甘肃省10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在强迫性上网及上网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时间管理问题、人际与健康问题、网络依赖得分上,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差异都非常显著,但藏族大学生比其他民族的大学生网络依赖轻;正常群体、网络依赖群体、网络成瘾群体在强迫症状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其余九个因子及总分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因此,网络依赖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关注知识价值、教师理性权威与面向未来的教育,而忽视个体经验价值、学生的反思力量与面向当下的教育意义,以致心理健康教育遭遇瓶颈。“经验重构”对提升个体经验价值、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主体精神,丰富学生的个体经验以及加强“经验重构”的自我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危机更是层出不穷,建立"寝室——班级——校园——网络"的"四位一体"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并形成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全方位的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系统,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属于高自尊群体,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中存在着假性自尊和弱势群体。自尊是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核心因素,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低自尊是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异常的重要根源。形成良好的自尊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是关系祖国未来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使用SCL90和UPI量表对广州某女子高校2010-2012年入学的90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90后女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常模,但在强迫、焦虑、恐怖三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将“自我”成长课题引入课堂、团体心理辅导、二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获得自我成长,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中应倡导带着问题前进与生活,促进女大学生的全面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师范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师范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做好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对赣南师范学院2004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出现较为严重症状的因子主要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城镇和非城镇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极其明显;师范院校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非城镇学生。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个人品质及人际关系为主要目标.实施对积极心理学理论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接的研究.旨在将积极心理学理论精髓转化为实践,并恰当地融入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之中,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转向积极、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补救转向预防、从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的新方向、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断拓宽、职业认同和个人发展的局限、社会挑战与高校保障机制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使高校辅导员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充分认识到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着重强了调辅导员对自我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调适.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体育舞蹈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机抽取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6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20周的体育舞蹈锻炼,对其锻炼前后进行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体育舞蹈锻炼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人际关系”、“抑郁”、“敌对”、“焦虑”等项因子的健康水平异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是了解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方法是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院校2010、2011和2012级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UPI显示最近三年一类学生的比例大约占总学生数的10%左右,对这类学生需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注。SCL-90结果显示,占10-14%的学生总分显示出阳性症状,得分最高三个因子分别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此,有必要对入学新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