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堂课后,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课上得好,教师满意了,他会兴奋地说:“学生配合得不错!”课上得不甚满意,教师往往沮丧地说:“这堂课学生不配合!”兴奋也好,沮丧也罢,其心情共同之处在于:教师们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中...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课才算得上一节好课 ,这大概也是一道不易找到标准答案的题目。且不说众口难调 ,就是众人的口味“调”得一致了 ,还有个“教无定法”的问题。但有一点恐怕大家都得承认 ,这就是师生之间能形成和谐而有机的配合 ,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最终还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大概也是上好一堂课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说到“配合” ,有一个问题恐怕先得理理清 ,这就是到底是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 ,还是教师配合学生的学?按传统的看法 ,恐怕认为学生配合教师的居多。即便在今天有关某堂课上得成功与否的讨论中 ,我们仍可以听到诸如“教师教得得法 ,…  相似文献   

3.
新学年的第一堂课,就是每年秋季开学后,教师上的第一节课,也就是开场课。开场课上得是否成功,会给接下来的整个学期甚至将来更长时间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影响。如果第一堂课上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韩宏让 《教师》2011,(4):68-68
新学年的第一堂课,就是每年秋季开学后,教师上的第一节课,也就是开场课。开场课上得是否成功,会给接下来的整个学期甚至将来更长时间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影响。如果第一堂课上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连续听了几位教师执教《秦始皇兵马俑》一课。他们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比较几堂课的教学设计,哪些是真正颇有实效的呢?一、优化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精心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就可以成功地敲好这“课的第一锤”,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为此,教师们作了别具匠心的设计:设计一:教师课件出示一套秦始皇兵马俑的邮票,引发学生思考:邮票是…  相似文献   

6.
初为人师,由于和学生“过于亲近”,结果出现了学生“不听话”“成绩差”等现象。此时,作为教师如果简单的一反常态,笑脸变阴是不可取的。作为青年教师,更应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查根源、想办法,真正走出暂时的困惑。首先,教师应在业务上多下功夫,做到以课“诱”人。在深入了解学生、深刻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悉心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让课堂始终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光采。这样学生不仅会对你的课感兴趣,对你的作业感兴趣,更会被你的授课“魅力”所吸引、打动。长此以往,不但教师课上得轻松,学生学得也会轻…  相似文献   

7.
杨先武 《教师博览》2023,(35):44-46
<正>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公开课、示范课和竞赛课,总有老师在课后对学生“配合”得怎样发感慨,或曰“这堂课学生配合得很好”,或曰“这个班的学生不太配合”。在某些老师看来,一堂课要想获得成功,除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之外,还得靠学生默契的“配合”。这便暴露出一种教育观念,即把教师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而学生只是起陪衬作用的配角。这种教育观念是亟待改变的。  相似文献   

8.
张恕 《四川教育》2010,(10):44-44
教学细节是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往往显现的是教育的理念和教学的实践智慧。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许许多多闪光的细节,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演绎而将其转化为深刻影响学生思想的可接受力量。一位老师这样说:“我那堂课也许就那一个闪光点。我就抓住了那一个细节,就把本来很枯燥的一堂课,上得很精彩。”  相似文献   

9.
每当听过一堂好课 ,人们往往会说 :“这堂课真有味道 ,听起来真过隐 !”看来 ,课上得是否有味道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笔者认为 ,政治课要上得有“味道” ,就得灵活运用幽默语言 ,使教学充满趣味 ;就得巧妙地运用情感熏陶 ,使教学饱含情味 ;就得切忌全盘授予 ,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使教学具有韵味。一、课要上得充满趣味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 ,课堂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 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 ,从中得出结论 :学生最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如果政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 ,也能巧妙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 ,就能使教…  相似文献   

10.
<正>从教以来,笔者听过很多课,也经常参与评课。听完课后,总有老师在议论执教者“教”得怎样的同时,对学生“配合”的情况发感慨,或曰“这堂课学生配合得很好”,或曰“这个班的学生不太配合”。在某些老师看来,一堂课能否获得成功,除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要看学生怎样“配合”。笔者也不止一次听到执教公开课的老师在下课时的结束语是:“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五课”的界定“五课”指设计一堂课、说好这堂课、上好这堂课、反思这堂课、评析这堂课。二、五课”活动的基本设想“五课”活动是在学校中进行的,把学校视为研究基地的校本研究活动。其形式主要是指教师本人与自身教学行为的“对话”;研究的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学校发展的自我觉醒、自我开发、自我提升,达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目标。三、五课”活动的操作方法“五课”活动是采用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和探究,即“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行…  相似文献   

12.
在我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召开的第三次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上,我国著名的教学法专家、尝试教学法的倡导者邱学华同志,应与会代表的要求,借吉首民族师范附小四年级丙班学生上了一堂“三步复合应用题”研究课.这堂课,以尝试教学法为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配合,特别是练习设计巧妙.“三步复合应用题”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这班教学这一内容,时间上又跳了半个学期,难度高,跨度大.可是,这堂课却上得生动活泼,师生在轻生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研讨会代表与自治州教师2000多人在州体育馆观摩了这堂课,规模空前.我们请邱老师把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整理出来,并请他分析每一步设计的理由,以便读者了解他的教学思路,学习他的教学方法——编者  相似文献   

13.
“我们办公室的老师看了这段视频以后,都说这些学生真是该死!可是这样的课,那个老师怎么能上得下去!”北京三中的王新利老师有些激动地对《教育》旬刊记者说,“反正如果是我的话,这堂课我是没办法上的。”  相似文献   

14.
陈萍 《班主任》2002,(5):15-15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把“学生不配合”挂在嘴边:一堂课上砸了,分析原因——学生不配合;一次活动开展得不理想,总结教训——学生不配合。由此,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学生配合教师,还是教师配合学生?教与学到底谁服从谁、谁服务于谁?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是第一性的,学决定了教;教是第二性的,教师要教学生学会、会学,教是为了学。在解决学生由不  相似文献   

15.
每堂课都有一个“结尾”,但是要上好一堂课,则需要一个成功的“结尾”。在小学自然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好每一堂课的“结尾”。一、梳理概括,再现新知给一堂课作一个概括性的小结:是自然课常用的“结尾”方式之一。如在讲《怎样认识物体(四)一金属》一课时,一般课堂上教师总是先借助于实验或举事  相似文献   

16.
笔者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一次优秀课评选活动。课后,笔者在同部分听课老师进行交流时,不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教师教得不错,可惜学生配合得不好。”言下之意是课上得不好是因为学生不会“配合”,并非教师教得不好。这就奇怪了,新课标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其量不过是平等中的首席罢了,怎么会冒出学生配合老师的问题呢?是不是这句话的  相似文献   

17.
“目标”与“目的”两词仅一字之差 ,在教学中却大相径庭。在“目的教学”这一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不知不觉 ,“目标教学”学生却是先知而先觉。目的教学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似“瞎人摸象”,它分典型的五环节传授知识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教师始终是绝对地位。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只出现在教师的备课本上 ,不出现在黑板上 ,老师心如明镜 ,一清二楚 ,学生则浑浑然不知老师要干什么。因此 ,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学生是茫然无顾跟着老师的思路转 ,一堂课结束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觉到点知识或者觉不到知识。唯一的弥补办法只能是课下多练习 …  相似文献   

18.
这一节逻辑推理课,大家都认为“不好教”。因为在40分钟的教学时间中跨越了亿万年的地球历史,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涉及到的科学知识比较复杂,学生有关这方面的现有知识不多,逻辑推理性强。如果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和功底差一点,就很难上好这堂课了。这节课之所以上得比较成功,我想作如下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李晶 《青海教育》2014,(9):91-91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他们而言,“认识平面图形”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认识几何图形”课,如何把这堂课上得既生动活泼,又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领会“深奥”的数学知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我上这堂课的主旨。据此,教学中我设计了“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等充满童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同时,感受到“体”与“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逛”新书     
又一轮情感的热身,又一轮友爱的孕育,又一轮信任的开始,起点就在“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堂课,预设应该更加精心。它是全期教学预案实施的开端,更是全期教学预案实施的引领;它是唤回学生进入新学期学科学习兴奋心理的抓手,更是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强化、得以更新体验的推手。“第一课”具有引发新学期学习热潮的作用,更有引领学生高屋建瓴地初次、全面接触新文本的的作用。上好学科第一堂课,学生会更如“死心塌地”地爱这个学科,会更加“死心塌地”地爱这个学期,会更加“死心塌地”地爱上你的课。这是“第一课”区别于其他课的重要心理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