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编者按:1999年第4期刊登了《跳高比赛中“免跳”的使用技巧》一文。文中个别内容与1998年田径竞赛规则的有关条款精神相违背,出现了错误。为了能及时地给予纠正,特刊登田径国家级裁判员蔡利新同志撰写的《跳高规则中的“免跳”与名次》一文,以示更正。中国田径协会审定的《1998年田径竞赛规则》中第171条7:“允许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第1次或第2次试跳失败后,在其第2次或第3次试跳时请求免跳,并在后继的高度上继续试跳。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请求免跳后,不准在该高度上恢复试跳,除非出现第1名成绩相等的情况。”在跳高比赛中,运动员经…  相似文献   

2.
跳高比赛中的战术运用与比赛成绩紧密相关。运动员在比赛中要重视起跳高度的确定,正确运用免跳战术,并认真对待每个高度的第一次试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比赛试跳次数分析,从训练学角度来探讨女子跳高运动员的战术安排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铁录 《中华武术》2001,(12):62-63
巴巴科娃,乌克兰女子跳高运动员。在第7届世锦赛女子跳高比赛中,她以连续试跳不败的战绩获得冠军,并创造世锦赛女子跳高纪录。这组图片是巴巴科娃在第7届世锦赛中试跳1.99米时的技术图。 在这次比赛中,实际上只有3个高度决定了比赛的名次。1.93米有5位选手越过,1.96米4人过杆,1.99米3人试跳成功。2.01米,巴巴科娃和俄罗斯的叶列西娜、拉皮娜3人均失败。最后巴巴科娃因1.99一次成功而获金牌。 从巴巴科娃的比赛和技术图片中可以看出,她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技术特点,仍是当今比较完美的女子跳高技术,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著名女子跳高运动员西梅奥妮去年两次征服2.01米的高度,成了世界上女子第山个攻破了2米大关的人。而在一九七七年世界前十名优秀运动员名单中,她还是第三名,成绩1.93米。去年她把自己的成绩提高8厘米之多,一举成了世界冠军。去年在布拉格欧洲田径锦标赛中,当她再次平了自己2.01米的世界纪录,超过前世界纪录保持者阿克曼(成绩2.0米)以后,曾试跳2.03米的高度,并且二次接近成功。  相似文献   

6.
在运动竞争中,比赛的胜负已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的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还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跳高比赛中,横杆高度、对手实力、观众情绪等都给运动员造成很大压力,特别是关键试跳,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最后成绩。因此,  相似文献   

7.
星海拾贝     
德伦哈特跳过2米37之谜据外电、外报透露,今年以来,已先后有十一人在室内跳高比赛中超过2米30(其中最高者为2米36)。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一些世界跳高名将在试跳时均十分讲究战术。如苏联的帕克林在2月1日越过2米36时,他的起跳高度为2米15,之后是2米21、2米27、2米33、2米36。联邦德国的特伦哈特和默根堡在2月24日的比赛中,特伦哈特跳出了2米37的目前世界室内最好成绩,他们所用的战术更耐人寻味。他俩的起跳高度分别为2米15与2米20,中间相继采用免跳的战术,除了最后的两个高度,每次试跳成功后,均加4——6厘米再跳。这样试跳,起跳高度高,试跳不同高度少,能减少试跳次数,有利于体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欧洲一些国家兴起一种新颖的田径比赛形式——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比赛。我国田径优秀女跳高运动员郑达真、叶佩素在赴西德的一次比赛中,就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分别跳过了一米八七和一米八四的高度,并创造了亚洲一九七七年女子室内跳高最好成绩。采用音乐伴奏训练将会给运动员有机体带来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9.
前言在田径运动中,跳高比赛由于在时间、空间和竞赛规则上与其它项目有较大的区别,因此运动员在跳高比赛中会出现不同于其它项目的心理特点,它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比其它田径项目更大,尤其是高水平的跳高比赛,优秀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往往决定着比赛的成败。而对于我国跳高选手来说,掌握跳高比赛的心理特点及自我调节方法,有着更  相似文献   

10.
田径高度项目比赛试跳次数多,时间长,运动员体力消耗大,影响成绩的发挥;起跳高度过高提升幅度大,不能真实反映每个运动员的水平,兼项请假不易掌握,轮次概念认识不一致。高度项目比赛有必要减少试跳次数,提出了减少试跳次数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一、比赛情况第五届全运会男、女跳远决赛是在紧张、激烈竞争的气氛中进行。男子第2至第6名水平非常接近,成绩仅差5厘米。女子第1名和第2名、第4名和第5名,第6名和第7、8名之间实力相当,难分伯仲。比赛结果,男、女前八名的平均成绩均超过第四届全运会(表)。女子提高的幅度更大,提高了26厘米。前八名全部跳出6米,平均成绩为6.25米。从本届运动会比赛情况来看,女子跳远表现出较强的实力,广东运动员黄东活在4次有效的试跳中,全部超过6.44米,平均成绩为6.58米。廖文芬在6次试跳中也有4次超出6.44米,打破了十几年来女子跳远停滞不前的局面。这充分说明女子跳远有了新的起色。  相似文献   

12.
在跳高比赛中,运动员可以依据规则在宣布的任何高度上开始起跳,也可在任何一个高度上决定是否免跳。在一个高度上,第一次或第二次试跳失败后,仍可请求免跳,但在下一个高度上试跳次数只能是前一高度上试跳失败后所剩余的未跳次数。在某一高度上已请求免跳,则不准再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女子跳高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跳高项目曾在世界体坛上有过辉煌的时期,男女运动员都打破过跳高的世界纪录,但是,近年来这种优势却消失殆尽,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越拉越大。就目前我国的跳高水平与世界纪录相比,男子差距为14厘米,女子差距为15厘米,都远远落后于世界纪录。本文试从跳高成绩中的3个高度来分析我国目前女子跳高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探索提高我国女子跳高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田径高度项目成绩相等录取名次的建议矫纪庆,王春留1992年田径竞赛规则第146条第二节跳高及撑竿跳高项目中规定:“(a)在出现成绩相等的高度中,试跳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b)如成绩仍相等,在包括最后跳过的高度在内的全赛中,试跳失败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  相似文献   

15.
跳高运动员过杆后,横杆落下来,成绩如何算?我们在观看跳高和撑竿跳高比赛时,经常能够看到运动员轻松自如地一跃跳过横杆,而横杆纹丝不动,这是试跳成功。但有时也看到运动员在越过横杆时,身体轻微触及横杆,使横杆在架上颤动,待到运动员离开海棉包后,横杆却落下来...  相似文献   

16.
自1967年倪志钦以2.29米的成绩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以来,我国男子跳高多年停滞不前,前几年最好成绩一直在2.16至2.20米之间徘徊(注一)。从现有资料来看,起跳距的不合理变化是成绩徘徊的重要原因之一。前几年我国男子跳高成绩最好的崔红军与詹永安,起跳距的变化幅度较大,与跳高成绩的关系见表1。在调查的三次全国性运动会中,崔从2.18至2.07米,成绩变化为-0.11米,而起跳距的变化从0.70至1.00米,变化幅度为 30公分。詹从2.17至2.10米,成绩变化为-0.07米,而起跳距从0.55至0.90米,变化幅度为 35公分。崔1979年在杭州赛区比赛时,7次试跳平均起跳距为94.1公分,比1977年时的平均起跳距增大24.1公分。詹在1979年京津沪对抗赛中五次试跳的平均起跳距为83公分,比1978年增大26.7公分。在同样的三次运动会上,女子跳高运动员叶佩素成绩从1.72升至1.83米,而起跳距从0.62至0.55米。其他成绩提高的女子运动员,起跳距都基本稳定或只稍有改变。从男女对照可说明,以原最好成绩的起跳距为基  相似文献   

17.
由于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的不断深化,怎样才能合理安排女子跳高运动员的训练周期与训练量,更快地提高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的成绩,这是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探索的问题,尤其是出成绩的年龄问题,它是制定多年训练规划时首先要解决的难点。探索与研究女子跳高运动员不同年龄运动成绩的增长规律,找出最佳成绩年龄段,对跳高运动的发展以及指导运动实践有重要意义。1 研究对象国外研究对象10名,均是80年代至今创造过世界纪录或是在重大世界性比赛中获得过冠军的优秀女运动员;国内研究对象6名,均是80年代至今创造过中国或亚洲纪录或在全国比赛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跳高运动是平动和转动两种运动形式组成的一项复杂的空间运动。它具有周期性运动和非周期性运动的双重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跳高技术是田径运动技术中较复杂的技术之一。当今跳高竞争,对运动员在思想、意志、心理定向及“主变”、“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比赛中如何打响第一炮以及在各高度上如何处理好第一次试跳,已成为每一个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讨论与分析(一) 掌握和运用高度规律:跳高比赛高度的递增是有一定规律的。运动会的组织者根据大会的性质、比赛的规律、参加的人数及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等,事先已制定高度的递增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阐述跳高运动员在试跳时限内的心理自我调控方法及手段,旨在提高竞赛中心理自我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20.
第四届中日田径对抗赛上男女跳高均创造了对抗赛的最好成绩。中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首次获得对抗赛的冠军。两名运动员均提高了个人成绩,郑达真创造了我国女子跳高新纪录(见表一)。日本两名运动员原来水平比我们低,此次比赛也未发挥出原有水平。男子跳高日本队取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