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系学生未来社会生存的关键因素,对学校拓展训练项目进行设计,探讨学校拓展训练的实践价值与项目设计原则,以有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等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北京林业大学2003级本科生。1.2研究方法1.2.1体质测试法在2003年9月对2003级本科生进行了入学时测评,目的是摸清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门时的体质状况。2004年6月和2005年6月对2003级本科生一、二年级测评,主要是了解在新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女子跳高运动员力量素质对专项成绩的影响程度,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30名女子健将级运动员力量训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抓举/体重指数、半蹲/体重指数,发现4步助跑摸高对专项成绩影响较大,通过对其中12名现役健将级运动员力量与专项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存在不均衡现象,建议在训练中采取有效训练手段使力量与专项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关系着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探讨了我国学校场地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政府应该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学校要科学进行场地设施规划,严格按照规范的标准进行施工,学校体育设施应该对外开放,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的管理和维修制度等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跳高发展史上的三次高潮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跳高发展史上曾经涌现过三次高潮,本文通过回顾从郑凤荣到朱建华,三人五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史实,分析三次高潮的产生、发展的原因、动力与背景,表明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是我国跳高运动不断前进的动力。20世纪50年代的"大运动量训练",60年代的"大强度训练",70~80年代的"以速度为先导,力求技术与力量的平衡",是不同历史阶段我国跳高发展史上的创新点。批判地学习和吸收国外经验,同时结合我国运动员的本身特点,形成适合我国的独特的训练体系和技术风格,是我国跳高登上世界顶峰的主要经验。在北京奥运会备战之时,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重振我国的跳高雄风。  相似文献   
6.
核心力量训练对排球各个技术动作的高质量完成运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与整理相关资料,总结出核心力量在排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及主要训练方法,为排球的教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满昌慧  孙承文  宋小荣 《广西教育》2012,(27):153-154,160
联系学生未来社会生存的关键因素,对学校拓展训练项目进行设计,探讨学校拓展训练的实践价值与项目设计原则,以有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等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美日英俄德体育研究生培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中、美、日、英、俄、德等国体育研究生的招生制度、课程结构、教学模式、专业设置、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学科研究生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向国际性与开放性发展,招生制度宽泛、灵活、多样化;课程设置厚基础、宽口径,课程内容为社会经济服务;教学模式多样化,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专业设置多元化,以学科为基础,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准绳;教育管理体制逐渐趋向于"均权化",学制由固定学制向弹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比赛试跳次数分析,从训练学角度来探讨女子跳高运动员的战术安排特点。  相似文献   
10.
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战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女子跳高出现了严重“滑坡” 现象。由于跳高比赛属于个人竞赛项目,比赛中战术的运用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关研究较少。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试跳次数多,持续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则很容易影响成绩的发挥,同时,也会影响运动员的竞赛计划。 通过对世界上跳过两米的35名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321次比赛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一、运动员所要的起始高度与最好成绩的差值范围在10~30厘米之间,且每个运动员的起始高度相对固定,浮动一般不超过10厘米。 二、优秀运动员的每次试跳均表现出高度的成功率。统计表明,在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