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由于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的不断深化,怎样才能合理安排女子跳高运动员的训练周期与训练量,更快地提高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的成绩,这是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探索的问题,尤其是出成绩的年龄问题,它是制定多年训练规划时首先要解决的难点。探索与研究女子跳高运动员不同年龄运动成绩的增长规律,找出最佳成绩年龄段,对跳高运动的发展以及指导运动实践有重要意义。1 研究对象国外研究对象10名,均是80年代至今创造过世界纪录或是在重大世界性比赛中获得过冠军的优秀女运动员;国内研究对象6名,均是80年代至今创造过中国或亚洲纪录或在全国比赛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对跳高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的跳高运动水平提高得很快,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已达到2.36米,女子跳高运动员在1982年业已跳出了2.02米的好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我国跳高运动发展得也很快,1982年男子跳高最好成绩已达2.33米,是1982年的世界最好成绩;女子跳高继郑达真之后又有一名运动员跳过1.90米的高度。然而我们的跳高水平的基础还不够雄厚,男子跳高成绩在2.20米以上的只有三人,他们的特点都是速度快,在快速助跑中能迅速起跳;女子跳高成绩在1.85米以上的也寥寥无几。因此,就有必要对如何迅速提高我国跳高运动水平的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近年来,我国女子跳高进步较快。1975年没有一人跳过1.80米。1976年杨文琴以1.83米破了全国纪录,1978年郑达真创造了1.84米新纪录,同年亚运会上又以1.88米获得冠军,创造了新纪录,今年又提高了一厘米。叶佩素跳过了1.86米居全国第二位。解放军运动员郭玉以1.82米创造全军新纪录。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12人达到了1.80米健将标准。说明女子跳高新生力量迅速成长,基础较雄厚。和第三届全运会比较,第一名的成绩提高了14厘米,前6名平均成绩提高了12厘米之多。提高的幅度较大,前6名均达到了健将标准。从两届运动会的成绩对比可看出女子跳高进步迅速。  相似文献   

4.
不同专项运动员骨骼肌弹性能利用率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24名专业队田径运动员、30名业余体校田径运动员、12名专业队举重运动员和30名中学生进行了反向跳和不同高度的下落跳测试,比较弹性能利用率。结果表明,弹性能利用率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受试者弹性能利用率高于女性;弹性能利用率存在专项差异,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弹性能利用率高于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弹性能利用率高于女子跳跃和短跑运动员。女子跳远、女子跳高运动员的弹性能利用率与身体素质水平和专项成绩呈显著性的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曾经进入世界前10位及跳过1.82m以上的女子跳高选手38名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选手比较发现:我国女子跳高选手在训练年限、达到自己最高水平的年限及保持成绩等方面都明显短于世界优秀跳高选手(P<0.05),这就造成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运动寿命”短,从而影响我国女子跳高水平在近几年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目前田径项目中由于“背越式”技术的出现,使女子跳高的运动成绩迅速提高,强手云集,如越过2米以上的运动员就有20人之多。便着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的不断深化,探索和研究女子跳高运动员在不同年龄的运动成绩增长规律,对指导运动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对象(表1) 国外研究对象10名,均是80年代创造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等,对全运会跳高成绩发展态势进行分析,运用邓氏灰色预测模型对第15届全运会男女跳高项目第一名成绩进行预测,对全运会跳高项目备战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全运会男女跳高成绩发展趋势具有相似性,第1-5届呈上升趋势,第5届后略有波动,但总体趋于平稳。(2)全运会男女跳高项目发展相对不平衡。其中,男子跳高运动员成绩波动明显,比赛竞争激烈;而女子与之相反。(3)另外,男子跳高成绩发展态势优于女子;第15届全运会跳高成绩第一名的预测值男子为2.24 m,女子为1.90m。建议:重视科技备战;健全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系;探索青少年选材方式方法;注重男子跳高运动员心理建设和技战术运用;制定和实施女子跳高运动员“请进来、走出去”的竞技备战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三维摄像方法,对参加200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中山站比赛、成绩在1.80米以上的10名女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阶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起跳时间短,水平速度损耗较大,速度转换率偏低。  相似文献   

9.
要重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的技术与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越式跳高技术在我国引进的时间虽不长,但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去年在四届全运会上女子跳高第二名的成绩都达到了1.80米,今年以来跳高场上又频传捷报,我国优秀运动员郑达真分别以1.91米和1.92米的成绩创造了亚洲室内和室外的新纪录,另一名选手葛萍也取得1.87米的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时间序列数据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和世界女子跳高前20名的运动员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使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及第12届全运会女子全能前八名运动员各项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800m、200m、100m栏、跳高、跳远等项目成绩对其全能成绩总分贡献程度很大;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各项目与全能成绩总分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速度类项目>跳跃类项目>投掷类项目;世界优秀女子全能运动员速度类200m和100m栏,铅球与跳高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00m和800m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各项目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我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各个单项和整体实力与世界水平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12.
我区女子跳高从1971年—1975年,在历次全国比赛中都有一至二人进入前六名。1974年李莉以1.72米的成绩,创造了少年女子跳高全国纪录。在三届全运会上获得女子跳高第三名。(见表一)如何通过三年的基础训练,进入当时全国水平的呢?现谈一点  相似文献   

13.
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战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女子跳高出现了严重“滑坡” 现象。由于跳高比赛属于个人竞赛项目,比赛中战术的运用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关研究较少。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试跳次数多,持续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则很容易影响成绩的发挥,同时,也会影响运动员的竞赛计划。 通过对世界上跳过两米的35名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321次比赛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一、运动员所要的起始高度与最好成绩的差值范围在10~30厘米之间,且每个运动员的起始高度相对固定,浮动一般不超过10厘米。 二、优秀运动员的每次试跳均表现出高度的成功率。统计表明,在运动…  相似文献   

14.
跳高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目,体能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跳高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发展水平。文章对山西省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青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的下肢比例均值低于标准,但无显著差异;男子的身高、克托莱指数、下肢比例、踝围比跟腱和大小腿比例和女子其余四项均值都达到了选材的标准;山西省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心功指数较差;山西省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较为全面,但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相对较差。如何把专项速度和专项力量科学的结合起来成为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提高专项成绩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三年,世界男女跳高运动都取得重大进展。中国著名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先后以两米三十七和两米三十八的成绩,两破世界纪录。西德的迈法特先以两米零二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接着苏联的贝科娃也以两米零三和两米零四的成绩两破世界女子跳高纪录。一年之内,女子世界纪录提高了三厘米,男子世界纪录提高了二厘米,八三年是世界男女跳高运动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纵观世界男女跳高运动的形势,跳高运动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当今跳高训练发展趋势、国外训练体系和国内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早期训练实践的分析,旨在说明要改变我国女子跳高成绩滑坡的现状,必须重视女子跳高运动员的早期全能化训练。  相似文献   

17.
参加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女子跳高决赛的有21人,广东运动员葛萍以1.92米夺得第一名,这个成绩比第四届全运会第一名的成绩提高了7厘米。本届全运会前六名的平均成绩为1.81米,提高了四厘米。其中有5人达到了运动健将的标准。我们调查了18名运动员的情况。年龄:平均22.1岁,前八名的10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2.5岁,其中最大的是28岁,最小的三人只有18岁。身高:最高的是江苏的杜文洁、福建的刘勇君,均为1.79米,最矮的是贵州的辛歌为1.67米。亚洲女子跳高纪录创造者郑达真,1959年出生,身高1.76米,这次  相似文献   

18.
摆动技术对背越式跳高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技术参数为依据,探讨了摆动技术对提高背越式跳高成绩的重要性,合理的摆动技术不仅可以提高Hl和H2的值,而且为选择最适宜的H3值创造了条件。从理论上分析了摆动技术对提高跳高成绩的制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女子跳高运动员力量素质对专项成绩的影响程度,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30名女子健将级运动员力量训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抓举/体重指数、半蹲/体重指数,发现4步助跑摸高对专项成绩影响较大,通过对其中12名现役健将级运动员力量与专项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存在不均衡现象,建议在训练中采取有效训练手段使力量与专项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跳高曾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但近20年来,我国女子跳高逐渐失去优势,出现相对停滞和滑波的局面。对我国十运会女子跳高决赛前6名运动员与世界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绝对体重较轻;助跑时水平速度较快但利用率不高,导致垂直速度较低;起跳时支撑腿蹬伸不充分,摆动腿摆动速度与幅度不够,摆动方式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