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腐蚀防护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保荣  张盾  王鹏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1326-1331
海洋环境是最为恶劣的自然腐蚀环境;海洋腐蚀问题是海洋工程安全服役面临的主要威胁,也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未来人类对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拓展,也将面临不断出现新的腐蚀问题的挑战。文章结合目前海洋开发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了海洋腐蚀环境特点,分析了我国海洋腐蚀防护现状及需求,并对海洋腐蚀防护研究以及相关政策规章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水对金属的腐蚀极其严重,制约了海洋开发事业和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腐蚀环境的研究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这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侯保荣博士强调的。 随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资源宝库和环境调节器。为此,全球共识21世纪将进入海洋开发的新时代。海洋开发的规模将不断扩大,海洋产业,包括临海工业、海洋大通道工程、海滨旅游业及运输业,特别是石油开发所建造的海上固定石油平台、海底油气输送管线等将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3.
潘静 《科学中国人》2006,(12):51-51
地质工作是人类探索地球奥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事业。而地质分析作为地质工作的“眼睛”,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的各个领域。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是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与知识宝库。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已成为当今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4.
王慧祺  车志伟  潘剑宇 《科技风》2012,(14):198-199
近年来海洋自然灾害的频发,对沿海居民的生命造成威胁,对财产造成不计其数的损失.在社会主义建设脚步的加快的同时,中国海洋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海洋产业的升级,预报减灾工作的开展,都是保证人类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降低海洋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近年来海南省三亚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的数据,结合各种海洋灾害,提出防止海洋灾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系统破坏和海洋环境污染的程度日益加剧,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证海洋经济和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洋保护区应运而生。而我国的海洋渔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资源持续衰退等问题。因此,如何优化中国海洋渔业管理就显得很重要了。本文着重对海洋保护区与渔业管理的关系及其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作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对海洋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使海洋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必须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大力治理海洋污染,改造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增加海洋产业知识含量,走“科教兴海”之路。  相似文献   

7.
材料环境劣化与失效的危害遍及包括能源、交通、化工、机械、航空航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开发等所有领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能源的巨大浪费。2003年中国工程院统计,腐蚀损失占国民经济GDP的5%,因此研究材料在服役环境下的行为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及时进行防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 世纪议程》指出:“海洋经济是支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在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的形势下,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必由之路,因此许多沿海国家都加大了海洋开发的力度,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我国拥有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在近海,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环境的恶化也对资源的开发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发展更是如此。在近海很多区域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海洋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导致海洋环境恶化、海洋灾害频发,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严重挑战,前景堪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远离岸边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技术的研发,到深海大洋寻求更多的资源,同时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海洋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同时并举,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资源开发模式,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解决相关的科技支撑问题,实现综合管控海洋的目标 。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匮乏、空间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发海洋这一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宝库也已上升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性问题。我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快速发展的经济对资源的需求又不断增加,使得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起到越来越重要。丰富的生物、港口、矿产、旅游等资源,有利的地理位置,显示了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优越性。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海洋运输、旅游、海上油气开采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第一产业比重过高、资源开发不合理、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灾害频繁、领土争议等困扰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为了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到:①实施以淘汰高污染产业、发展清洁及环保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②加强包括宣传、规划、环境治理、防灾减灾在内的综合管理;③发展深海开发、海洋生物和海洋探测等技术,走“科技兴海”之路;④大力发展海洋油气、旅游、生物、化工等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邵蒙  黄海滨 《中国科技纵横》2010,(7):157-157,172
海洋石油开发环境的恶劣、大浪、海流、潮汐等因素容易造成海底管线破损和管线的提前老化腐蚀,再者海洋平台附近施工作业船只来往比较密集,容易发生钩挂碰砸等事故,造成原油泄漏极易威胁海洋环境。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海上平台海底管道的施工对海洋造成哪些影响,及生产过程中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事件进行分析,针对发生的高风险情况,提供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 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环境科技是科学技术中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比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只有提高环境科技水平,才能实现“九五”环保目标。 一、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环境问题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而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另一类是人类在生产、建设及生活中向环境排放有毒、有害废弃物而导致的自然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如何有效地保护海洋环境,维护近海海域生态平衡己成为各国制定本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海洋污染的途径很多,其中海洋溢油被认为是最严重、最广泛的海洋污染类型之一,已引起当前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监测表明,石油类是我国海洋环境中三种主要超标污染物中唯一的有机污染物;部份站位沉积物中的石油类含量劣于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受石油烃等的影响,12%监测站位的生物质量劣于第三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石油污染不仅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且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严重的溢油事故会对局部海域的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因此,加强海洋溢油污染的有效监测体系的建设,深入研究石油污染的生物累积效应及毒性影响,对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夏斌博士开展了基于整合生物标志物法的海洋溢油污染的贝类监测方法研究,为监测海洋溢油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是人类面临的双重历史使命。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需要,是全人类共同的义务与责任。《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已成为海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而我国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修编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5.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都有重大影响,环渤海经济区是我国下世纪经济发展的重点,对带动“三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渤海的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加强对渤海海洋环境和资源的监测、调查、研究及信息服务,对环渤海经济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防建设有重大意义。建设“渤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和信息服务系统”,对支持环渤海经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支持渤海的海洋科学研究、减轻渤海的海洋环境灾害损失及提高我国北部沿海的海上防御能力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产业的集聚,而海洋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参考陆域产业体系,海洋产业集聚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可能也会产生空间效应。为了探究海洋产业集聚对海洋环境影响是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文利用2006—2015年中国沿海11省市海洋产业的数据,选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出现集聚污染现象;另一方面,海洋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会加剧海洋环境污染,并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从控制海洋产业的污染排放、合理布局海洋产业和构建区域共同发展3方面提出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产品高价、资源低价和环境无价”的价格体系,矿山企业未将环境恢复和复垦成本列入经营成本,而是通过对环境资源的无偿或低价占有获得超额利润,导致矿产资源浪费严重和单位产值能耗强度大,生态环境长期超载负荷引发了难以修复逆转的复合性环境污染,影响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就是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要求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或不良影响的生产者、开发者和经营者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进行补偿,对生态环境由于现有的使用而放弃未来价值进行补偿,用于修复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坏,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由谁补偿”、“补偿多少”和“怎么补偿”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每年的6月8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海洋日",其目的是希望人们重视海洋因人类活动而付出的可怕代价,致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最为直观,它们漂浮在海洋上,随着洋流的运动而聚集起来,形成一座座"垃圾岛"、一条条"垃圾带",比如位于美国加州和夏威夷之间的"大太平洋垃圾带"。海洋垃圾不但破坏海洋环境,对鸟类和海洋生物构成威胁,也危害着人类健康。如何清除海洋垃圾呢?人们提出很多设想,有的简直是"脑洞"大开。  相似文献   

19.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0,(14):34-35
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合作进行了一项名为“各国对环境相关影响的评估”的研究,评估包含了造成环境退化的7项指标:天然林木损失程度、动物栖息地的破坏、海洋捕捞、化肥使用、水污染、碳排放和物种受到的威胁。以下是对地球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十个国家的排名。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指的每个国家的总的破坏程度,而不是“人均”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一、海洋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空间和资源宝库在人类发展的陆、海、空、天四大战略空间中,海洋是第三大空间,是生物资源、能源、水资源、金属资源的战略性开发基地,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巨大的支撑作用,是最现实,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