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科生科研是令所有专业本科生受益的“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经历之一。对259位完整参与过至少一次科研活动的人文社科本科生的科研效能分析发现:不同背景的学生,科研效能存在显著差异。控制学生背景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是否团队负责人和参与科研次数对学生的研究能力与技能影响最大;与导师的接触程度和是否团队负责人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人际交往能力影响最大;对读研与从事科研的意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与导师的接触程度和导师风格。为了提高人文社科本科生科研效能,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学生科研参与次数;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互动;学生可尝试建立团队负责人轮换机制,丰富科研体验。  相似文献   

2.
《滨州学院学报》2022,(4):92-96
在科研合作中,导师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有深刻影响。随着导师制模式的发展,导师和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行为越来越受原有惯例、思维等限制,这不利于导师作用的发挥和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故从惯例视角切入,基于演化博弈模型,以导师和本科生为博弈主体,研究不同因素影响下博弈双方策略选择的演化过程及演化稳定策略,并通过数值实验验证理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打破惯例的额外收益和参与创新的意愿,对导师制的发挥和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搭便车收益的提高则会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方式之一,也是评价高校本科生教育质量的指标之一。本研究以42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发现,“双一流”高校本科生科研参与比例达到75.37%,但发表学术论文者仅占23.70%。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年级、科研参与意愿和投入时间上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对撰写学术论文的指导需求不同,参与科研动机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倾向。本研究建议:首先,制定操作性强的培育政策,完成政策从“虚”到“实”的转变;其次,稳扎稳打做好本科生导师制的各环节工作,完成制度从“浮”到“沉”的转变;最后,尝试创办面向本科生的学术期刊,完成期刊从“无”到“有”的转变,为本科生学术成果交流提供渠道和平台。  相似文献   

4.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基于成本收益考量后的决策行为,本文在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参与成本与收益分析基础上,比较分析德国、澳大利亚与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与收益,提出要提高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必须规范参与成本、提高参与收益,密切校企合作双方关系,建立多方共赢的企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科研与创新活动是本科生高阶学习经历。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中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在参与机会上供需矛盾突出,在参与动机上功利倾向明显,在参与经历上整体意识欠缺,在指导与管理上重结果轻过程,在学习收获上深层体验不足。为此,需构建“教-学-研”共同体并在其中重构本科生科研经历,其路径包括:盘活资源,扩大学生受益面;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循序渐进,让学生获得阶梯式学习体验;注重联系,融通本科生学习经历;同伴互助,发挥合作学习的潜力;悉心指导,在师生互动中达成顶峰体验。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6-2019年全国本科生能力追踪测评与调查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从是否参与科研、参与科研数量、参与程度最深的科研项目来源、级别及承担的主要角色等维度,探讨科研参与对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的净效用。研究发现:科研参与显著影响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参与科研项目数量越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程度越大;自主申请项目、参与国家或省部级项目、担任“主持人”或“核心成员”角色对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净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慕课数量和规模已居世界第一,进入了质的提升阶段。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是当前慕课研究的重要任务。创新引入体验价值理论,构建了“社会交互—体验价值—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路径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使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发现,一是MOOC社会交互的正向价值进一步被印证;二是功能体验价值、情感体验价值和社会体验机制对持续学习意愿有影响;三是体验价值在社会交互与持续学习意愿的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改善MOOC平台社会交互设计以及提升交互质量和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8):177-180
医学本科生参与基础科研实验是医学院校培养"医生—科学家"这一创新人才的必要手段,但从参与者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考量,参加科研实验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对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管理进行改革,针对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工作提出时间规划、针对参与科研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由此提高医学生在科研工作中的参与度和成效,达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培养本科生科研素养是当代本科生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我国高校多采取资助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方式进行。为了解这一方式如何影响学生未来科研职业发展,本研究以复旦大学的本科生科研资助计划为对象,对该校2000—2017级参加和未参加科研项目的共576名大学生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对在校生队列样本的分析,发现科研项目对学生在大学阶段从事科研职业的意愿提高23.2%。通过对毕业生队列样本的追踪分析,发现科研项目提升了本科生14.1%的攻读博士概率,以及提升了17.2%的在高校科研岗位就业概率。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本科生科研项目主要通过促进学生对科研的了解和提升科研工作的自我效能感(而不是比同伴更有竞争力)来激发学生投身科研的意愿。  相似文献   

10.
科研意愿是文科硕士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提升文科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中国海洋大学在校文科硕士研究生为对象,通过研究发现:不同性别文科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意愿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制度奖励以及导师状况中的部分变量对文科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科研条件以及科研成果对文科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应通过加强有效的制度激励、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加强导师对学生的针对性引导、着重关注学生的首次科研实践等途径提升文科硕士研究生参与科研的意愿。  相似文献   

11.
中职生的升学意愿不仅直接影响我国中高职衔接,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的诸多问题。依据扎根理论处理分析资料,通过对4所中职学校10位中职生的深度访谈,构建出中职生升学意愿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中职生的升学意愿受到预期升学收益、个体差异、重要他人、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国家宏观政策等六个因素的影响。基于中职生升学意愿影响机制模型,国家应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打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学校应引进优质师资,设计相关课程,全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家庭应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改进家庭教育方式等,以促进我国中高职人才衔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调研发现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实效性仍不尽如人意。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江苏省12所职业院校的25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凝练出74个概念标签、21个初始范畴和6个主范畴。在此基础上,构建“职业院校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模型,并揭示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意愿-表现-收益”的动态化决策行为过程,以及“学校支持”“企业需求”“学生表现”对教师决策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效果,应致力于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化及服务能力的提升,激发其参与意愿;建立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关注其参与表现;完善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提高其参与收益。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江西省大学生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本科生报考大学生村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自我了解变量中,从政偏好、吃苦耐劳精神、政治面貌对报考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职业知识变量中,学业成绩对报考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村官职业情感对报考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整合变量中,白酒酒量对报考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家庭变量中,报考时父母态度对报考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构建了一个影响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因素的受力模型。该模型表明,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要受到推动力、支持力及扰动力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成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创新实践项目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平台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结合2018年宁夏大学在校本科生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的现状出发,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本科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学生专业、年级、学业排名、兴趣偏好、学生对创新实践项目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参与科研项目的经历等变量对其参与创新实践项目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其次依据实证结果提出建议:高校要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实践途径,逐步拓展覆盖范围;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实践意识;促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参加创新实践的兴趣;建立激励机制带动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以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心流理论构建研究模型,考察学习者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获得心流体验的影响因素,以及心流对持续学习意愿的作用机制,为深入探索虚拟现实学习提供新方向。选择在基于HTC VIVE配套设备的虚拟现实学习环境中,实施大学生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搜集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心流发生的前因包括多目标取向、交互性、自我效能和临场感,其中的自我效能是促进心流体验的最重要因素;心流体验通过影响价值认同感和感知有用性间接影响持续意愿;感知有用性在心流对继续意愿的影响中起着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深入探讨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动机、行为及收益之间的作用机制,对更好地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意义重大。基于对浙江省97家参与学徒制合作企业开展的结构性访谈和问卷调查,在明确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动机、行为及收益观测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假设关系模型,并采用AMOS软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模型拟合。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动机对采取的行为及收益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行为对收益以及在“动机—收益”间的中介效应不够显著;“动机—行为—收益”间的作用关系在企业规模、所有权性质、所属行业以及科研&技术人员占比等方面表现出异质性。对此建议,进一步提升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一要强化制度保障,增加企业的参与收益;二要增强校企交流,提高校企合作匹配度;三要完善合作机制,提升学徒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对华中科技大学900名理工科大学生实施了参与科研情况和创新素质的问卷调查后发现:参与科研与未参与科研的大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深广、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刻、敏捷和独创三个创新素质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科研参与频次和科研参与强度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持续参与科研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尤其是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据此,构建一个覆盖全体学生、学生持续参与的本科生科研体系是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可为之举。  相似文献   

18.
美国研究型大学素来重视对本科生发现问题能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理论写作能力、跨学科能力和数据能力等科研核心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化培育与发展路径。其集中体现为融入研究元素的课程设置、贯穿全程的个性化指导、弹性多元的科研活动选择空间、追求卓越的本科生科研管理机制、多方合力的科研资源支持等多个方面。这些实践经验对我国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育机制的改革完善以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影响本科生创业意愿8因素假说模型,在问卷调查数据基础上,运用loot模型对该假说模型进行验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将8因素假说模型修正为7因素模型。研究表明,影响本科生创业意愿的7个因素分别是个性特质、家庭住址、创业动机、创业环境认知、社会实践经历和就业压力认知。并根据研究结论对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师海蓉  张磊  付政祺 《考试周刊》2011,(62):201-20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育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达成共识。作者就大学生科研的特点和带教历届学生的体会和实践经验.对医学本科生如何更好地参与和完成科研,总结了一些经验与体会,为今后其他实验性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