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育制度是教育活动的规则。逻辑结构和权力结构的不同组合和运作方式,影响甚至决定了教育制度的特征、轮廓和面貌。随着人类互动和教育交往的世界化与全球化,教育制度的形式化和逻辑化已成为教育制度变迁的真正动力,但形式化教育制度的逻辑结构又必须以一定的权力结构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权力分配则是大学治理结构的关键.双层治理结构是西方大学的共同走向,实现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适度结合.董事会遵循公共规则和社会逻辑,通过角色分配和责任制实现治理;评议委员会遵循学术规则和自然逻辑,通过大学章程和学术自律实现治理.双层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一种标准范式,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达成了多元利益主体的平衡,既获取了足够的办学资源,又增强了大学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重点。《共同治理》一书借鉴现代制度经济学和公司治理等理论,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大学治理结构,对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中的各种权力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大学利益相关主体的多元化,提出"大学组织定位-大学权力结构-大学共同治理"的分析思路和改革逻辑,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理论及其路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重点。《共同治理》一书借鉴现代制度经济学和公司治理等理论,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大学治理结构,对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中的各种权力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大学利益相关主体的多元化,提出"大学组织定位-大学权力结构-大学共同治理"的分析思路和改革逻辑,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理论及其路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学治理结构法治化表现为授权并规约高校治理组织及利益相关者之间权益关系的法律制度安排,其演化目的是完善大学法人治理。完备、细化的法律制度供给与创新;公正、平等、自由的法治理念;多样化的法人类型;学术权力主导、行政权力分化、政治权力式微、民主权力与市场权力壮大的法权关系,是德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大学治理结构变迁的规律性经验与实践逻辑,有利于引导我国公立与民办高校构建公平、均衡治理结构,实现有效法人治理。  相似文献   

6.
论教育逻辑学的性质、对象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逻辑学是应用教育逻辑学(教学逻辑)和教育应用逻辑学(教育用逻辑)二者的综合。前者以现代逻辑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建构起可以运算(演算)的、自圆的逻辑系统。后者是关于逻辑学知识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一是从哲学逻辑角度,依据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模态词项建构起可运演的、描述教学规律的逻辑系统;二是各门学科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所促成的逻辑层面的教育教学原理、技术与方法。教育逻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形式化方法与非形式化方法的综合运用,公理化方法和自然演绎方法,逻辑语言学方法,逻辑哲学方法,数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初论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及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江 《高教探索》2005,(6):13-17
研究现代大学制度本质的视角可以是“大学本位”的,也可以是“制度本位”的。从“制度”的角度看,现代大学制度本质上是关于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学术权力以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学术利益相互制衡的一系列规则体系。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和实践大体有三种逻辑: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学术逻辑。现代大学制度应超越较极端的“一元”逻辑和简单的“多元”混合逻辑而走向有机的多元“制衡”逻辑。  相似文献   

8.
教学活动中的正式结构,是指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形成的权力、职能配备体系,它为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一种明确化的制度保障.而非正式结构是一种依靠非体制性的规则建立起来的情感或利益交往的空间,它依靠伦理、传统、感情的力量,为教学活动提供一套没有明确的形式化规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9.
尽管法律和政策已经为高校学术权力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开辟了制度及现实空间,但在高校内部的权力结构和现实决策中,其现实作用依然式微。原因在于初始体制的惯性及其制约;现实制度激励行政组织并稳定受益群体;外部行政权力传递对学术权力的影响;学术权力机构的组织特性及可替代性。高校学术组织的趋同体现的是制度层面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场域权力结构的特点包括两个层面,宏观上大学场域独立而完整,与政治场域保持了适当的距离,微观上大学场域内部权力结构合理,运行有序。我国大学场域权力结构的失调在于其场域属性未得到理性认识,场域边界缺失,场域内部权力运行异化。调适的对策须从更新宏观管理观念、探索间接管理模式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入手,提高我国大学场域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使其按自身的特定逻辑形成良性的权力运行和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11.
数学知识系统有几种不同的组织结构:逻辑结构、认知结构、教材结构和教学结构,并且都有多种具体表现形式.逻辑结构是贯穿数学知识系统的骨架结构;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教材结构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教学结构是实现数学教育目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元路径"是掌控教育改革的最高之"道","具体途径"是教育体制、机制、方式改革中选用的实然套路。教育改革史上出现了三条元路径,即教育事业的自生逻辑、外力控制的强制变迁与教育理论的实践渗透。教育改革的核心变革力来自教育理论的扩散与衍生,它是三种力量,即教育理论的磁力、教育实践的应变力与教育体制的支撑力在相互角力中合成的。在教育改革中,具体路径存在的使命是侧应教育理论向实践转生的需要,理念优选、范例推销、制度配合与体制拆解等都是把教育改革导向成功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教育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归属到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综合范畴。教育治理现代化涵括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主旨为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度障碍、利益冲突、权力矛盾等从而实现教育强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理论特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育政治学,依据教育规律和国情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有的教育治理模式。正确认识与推动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它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确立教育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优先地位;厘定和阐明它的基本问题域,即为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方法与过程和治理评价等要素及其关联。  相似文献   

14.
逻辑学知识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发挥着重要作用。逻辑修养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逻辑素养的形成主要依赖专业教育,而目前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师教育专业并没有普遍开设逻辑课程,直接影响着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逻辑素养的养成。因此,应该逐步在教师教育专业开设教育逻辑,以适应学生将来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师教育专业开设教育逻辑过程中,必须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形式、构建“教育逻辑学”理论体系、应用中小学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构建突现个性的教材体系等措施。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教育活动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了教育发展、变化的逻辑结构,也构成了教育进步的逻辑基础。教育发展逻辑基础的建构途径,依次为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制度创新、教育文化建设和教师素质提高等。建构教育发展逻辑基础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立足于消除现行体制中的一个一个具体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德国教育哲学近期出现了一些思潮,以法兰克福学派哲学家霍耐特所提出的承认理论和法国哲学家福柯提出的权力理论为指导论述教育学问题.本文试图针对这样的思潮重新论述教育语境中的承认和权力问题.文章第一部分回顾了当代教育哲学中被遗忘的强调教育自身逻辑的欧洲教育学传统,并提出,论述教育中的权力和承认问题不能脱离教育自身逻辑.第二部...  相似文献   

17.
主体化知识具有逻辑结构、意义结构和机体结构,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合统一于主体生命实践活动本身。为此,有效的知识教学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引导知识的机体结构的建构,通过叙事与体验教学引导知识的意义结构的生成,通过反思与发现引导知识的逻辑结构的构造。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遇到了一些障碍,如缺乏一个自由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和独立、自主、自由的内部学术氛围,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内外部权力结构的失衡。从管理学视角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政府与高校管理上的错位,致使高校缺乏改革发展的外部压力;同时,在高校内部存在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现象,致使高校缺乏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构高校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使高校权力结构得到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19.
刘庆昌 《教育科学》2012,28(2):90-96
教育史研究的教育学内涵是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这将有利于教育史研究自身的进化。超越具体的教育历史事实,用思辨的方式追寻教育历史发展的逻辑,是教育史研究具有教育学内涵的重要途径。这种努力具体体现为通过教育活动史、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研究,对教育活动、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历史发展逻辑的追寻。为此,研究者需要拥有教育学的立场和哲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与美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两者育人观念一致、育人目标协同、育人方式融通,遵循从"劳动教育"到"劳动美育"的关联逻辑,从"局部创新"到"顶层设计"的育人逻辑,从"劳美分离"到"劳美融合"的融合逻辑。职业院校应以"系统化"的实践活动助推育人路径共通,以"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助力育人目标共融,以"科学性"的评价方案助成育人过程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