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文教什么,什么不教;文本解读止于何处;学生应学什么,什么不做要求……这些都是语文教学工作者热议的话题,同时也存在广泛争议。围绕"语文"教,应当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要求学科教学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本文就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3.
杨淑珍 《现代教育》2011,(10):57-57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要求,不断创新语文教育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与情感渗透,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走出"死教书"、"教死书"的误区,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到底该怎么教,关涉"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得怎么样"的学理关系。从专家角度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从学生的角度看,"教什么"与"怎么教"原本就是一体的,甚至"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基于教学认知偏颇及策略选择异化的窘状,从学科、学力、学生"三学"维度,建构学生素养提升框架,势在必行。语文教学应遵从"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维,让学生学会语文思维,学会智慧地、有价值地生活。  相似文献   

5.
马诚刚 《家教世界》2013,(9X):128-128
近年来一直强调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可是,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呢?语文专家指出: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不转变,再好的教材也能教"死"了,负担不重也能教重了。  相似文献   

6.
<正>20年前,也就是董旭午老师走上高中语文教坛的第五个年头,他自发地开始了"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当时称"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理由只有两个:一是他对"死瞄、死教、死考、死练"、目中无人、摧残身心、高耗低效的应试教育很不满,看不到什么希望;二是他受到了陶行知"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受什么样的教育"的思想的启发,要教学生过上一种真语文学习的生活,进而让他们接受一种真语文教育,将来能够成长为能力强、素养高的"语文人"。如今,20年过去了,全盘应试化、急功近利,"追分不见人"的高中教育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各种不利因素都在挤压、冲击着他的"生活化语  相似文献   

7.
教材不会直接告诉你"教什么和学什么"的内容。通过教材教师能够"教什么",学生能够"学什么"?通过教材教师需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通过教材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这些问题关系着语文教学对话的有效性。语文教学对话以教材为载体展开,在教学对话生成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把研究聚焦于"怎么教",忽视了对"教什么"的思考,造成了"非语文与泛语文"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课堂虽然热闹,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提高缓慢,学生学了几年的语文,仍然是"书读不好,文章写不通"。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我认为是教学内容选择不当造成的。语文教学内容还没有着落、还稀里糊涂、还有扭曲错漏,却一个劲地"研究"怎么教,这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其次才是"怎么教"。忽视了教学内容的  相似文献   

9.
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是为语文。当前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浪潮中,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上教师少说,让学生多说,就是在实施课堂改革,就是在教语文。但是怎样教好小学语文课,叶圣陶先生这样阐述:"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借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写话。"全国知名教师贾志敏先生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另一知名教师薛法根先生则主张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什么"和"怎么学"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的,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教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从而导致学生始终不会学习。此外,传统教学只让学生跟学,不让学生自学,学生对思维的内容和思维的结果全凭耳听脑记,往往会因时间的关系而淡忘。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个体是在真思维还是在假思维,是有效思维还是无效思维。小学语文"学案教学"的探索是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而进行的一项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罗璐 《时代教育》2013,(14):144
应试教育导致中学语文课堂趋向浮躁。语文课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都是在新课标实行十年之际,再次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的问题。于是"语文素养"这一语文课程理念应运而生。语文素养即平日的语文修养,而中学生应具备的修养是什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培养,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说明文虽然比较枯燥,但是并非没有语文味,也并非失去了趣味。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认真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引导,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挖掘说明文隐含的语文味,行走在语文学习之路。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银川举行观摩研讨活动,崔峦理事长在大会上疾呼:"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课文只是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材料,即语文只是一种"载体"。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课文只是"例子"。我们所说的语文课实际上就是依靠课文这一"载体"或者说是"例子",来教学生学习语文。那么,"教什么"便成为让广大语文教师困惑的一大难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指出:"语文课就是用课文教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和技能,即教语文本体的知识、技能与策略。"因此精心选取语言训练点,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要是能凸显文本中最为核心的语文价值,侧重文本的"文",解决"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的问题,这样,语文课就再不是"教课文",而是真正的"教语文",让语文课散发出浓烈的语文气息。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语文教师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应该教识字,而不应该盲目追求学生对文章的彻底理解;应该教会学生阅读,而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道理;应该教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让学生死背答案。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中,注重落实说明文知识已形成固定模式,"语文味"尽失。如何上出说明文的"语文味"呢?一要明确"教什么"。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原点。要在把握单元目标的前提下,围绕课文设计教学内容。二要明确"怎样教"。要上出"语文味",要重视文本的品读与咀嚼。三要明确"为什么教"。说明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用"课文"来教"语文",教"语言",说明文教学必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笔者在大量的听课中发现,课改10年,语文阅读教学在很多方面有了突破,但也有一些新问题成为"流行病",充斥于课堂。对照2011版课程标准的精神,下面试从"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样"角度作分析。一、"教什么",空中楼阁"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不仅是学界,也是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理性共识,但具体到课堂实践,非语文现象仍然严重。  相似文献   

18.
龚自伟 《考试周刊》2014,(40):34-35
对语文来讲,"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言是"形式",亦是"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本体式角度,从学情角度,从课程目标角度出发,做出既突出多元,又重视一元的准确透彻的解读,让课堂回归文本,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母语,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人文学科,《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更以法定形式确立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地位。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重视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比教学方法重要。原先教师们关注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而不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现在新课改要求教师们编写选修课程,已成为教师们深层次  相似文献   

20.
有学生来问:什么叫做"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这一问问到了语文教学的根子上,阅读教学乃至全部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正是教学生"读懂".读懂,是阅读教学的各项教学目标、各项课程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这个原点,就没有什么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