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汉语里,形容词修饰动词,一般都在形容词后加结构助词“地”.作词性分析时,“形容词+地”当作两个词看,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助词。有些学习英语的同志,却往往把“形容词+地”看成一个付词,如“安静地学”,就把“安静地”当作一个付词看。如果弄清了“地”和“ly”的关系,就有助于避免这种错误分析.  相似文献   

2.
“同志,请挂个号。”“挂什么科?”“小儿科。”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姑娘,一边慈爱地用小嘴亲亲怀中的布娃娃,一边细声细气地在“挂号室”挂了个号。然后,满意地抱着娃娃,拿着病历卡,到“门诊医生”那里去就诊。  相似文献   

3.
屌丝     
自从有了“粉丝”之后,各种“粉”和“丝”就如雨后蘑菇,咕嘟咕嘟地这里长几个,那里冒几朵,例如“河粉“僵粉”“铁丝”“钢丝”之类。冷不丁地,又出来个“屌丝”。  相似文献   

4.
三思而后言     
有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哲学家的跟前说:“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等”,哲学家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对我说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啊。”那人不解地问。“三个筛子,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实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那人说。“现在你用第二个筛子。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吧?”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哲学家又打断他的话:“那么你再用第三个筛子。我要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并不重要。”那个人很不好意思地回答。哲学家…  相似文献   

5.
一位教师在教学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角的初步认识》后,出示了这样一道拓展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截去1个角, 还有几个角?”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还有3个角。”教师笑眯眯地问:“你是怎样想的?”“因为4个角减去1个角就剩3个角。”学生高兴地回答。教师反问:“真的还有3个角吗?”部分学生坚持自己的看法, 部分学生面露疑惑。教师继续引导:“大家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剪一剪,看看究竟还有几个角?”学生马上动起手来。“还有5个角!”“还有5个角!”许多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还不断地跳,情不自禁地高声报告自己的新发现。老师仍旧笑眯眯地望着高兴得手舞足蹈的学生,转过身,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5个,√,100分。“耶!”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欢呼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高天天的作文本里,被老师改得最多的是“的”、“地”、“得”。高天天看得眼花缭乱,满眼都是“的、地、得”在飞,满耳都是“de,de,de”的同一个声音在争吵……忽然,高天天眼前的“的、地、得”变得越来越大,变成了三个小人儿,慢慢地飘落到书桌上,整齐地立正着。高天天认真一看,高兴起来,因为三个小人儿各戴了一顶帽子,分别是“的”字形、“地”字形和“得”字形的,让他十分好辨认。三个小人儿异口同声地说:“天天,现在你认识我们了吧?我们都是词配角,大事不会做,小事做得好。”高天天赶快问:“你们都会做哪些小事,能告诉我吗?”三个小人儿…  相似文献   

7.
三个筛子     
一个人急三火四地跑到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8.
三个筛子     
有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大师那儿,说:“我有个特大的秘密要告诉你……”“等一等,”大师打断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三个筛子,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用第二个筛子。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该是善意的吧?”那个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大师接着说:“我再请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真的很重要吗?”“并不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大师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  相似文献   

9.
三个筛子     
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确实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相似文献   

10.
<正>以下就转向关于如何很好地发挥数学教育文化价值的两个具体建议。一、切实抓好两个关键词:“入”与“出”鉴于“数学文化”有很大的特殊性,又由于数学教育应被看成整体性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成分,因此为了很好地发挥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我们就应很好地突出这样两个关键词:“入”与“出”。  相似文献   

11.
三个筛子     
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确实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12.
“的、地、得”这三个字常常用混。下面先说“的”和“地”的区别。“的”的用法范围广,“地”的用法范围窄,只有在修饰语后面,这两个字才有发生混淆的可能。我们用以下四条规则来概括二者的区别。 一、名词前头写“的”。例如: 新的情况 高高的个子 丁丁当当的声音 认真负责的精神 “情况、个子、声音、精神”都是名词,这时我们不管前头的修饰语是什么,一律写“的”。  相似文献   

13.
余辉 《衡水学院学报》2023,(5):101-104+117
《孟子》全文中共四处“廛”字用例,可归纳为三个义项:“房屋”“货物积压”以及“百姓居住的地方”。三个义项皆由本义“土地”引申而来,且后两个义项当为“廛”字临时性语境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四部辞书皆采用“愿受一廛而为氓”之句作为释义配例,并以训释词“房地”释“廛”字。由“廛”字“房屋”义可知,这种释义首先模糊了“房”与“地”的界限;其次该句作为“廛”字本义“土地”的配例也值得商榷。该义项可调整为“可供一家居住的土地”,以消除“房”与“地”的模糊性;例证设置可参考《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之句。  相似文献   

14.
我希望     
师范还没毕业,有人问我:“你喜欢小孩吗?”我说:“喜欢呀。”“那你喜欢教师吗?”“也喜欢”“那你更喜欢什么?”小孩?教师?我言词闪烁。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永远是个孩子。是个孩子多好啊。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可以别具一格地妆扮;可以天真地炫耀自己的新鞋;可以自豪地获得老师的小红花;可以显得幼稚;可以蹦蹦跳跳。哦!做孩子真好,可以无忧无虑地愉快生活。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是个老师。是个老师多好啊。众兵包围,凛然如大将风度,多威风。可以得意地帮孩子剥开硬桔子;可以带领孩子“寻找春天”;可以成为孩子眼中的大画家;可以是孩子心中的保护神。哦!做老师真好,可以听幼儿唠叨不止地“老师……”“老师……”  相似文献   

15.
由举一反三到“举三反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中国语文教育在操作上的总体思路,即四个字举一反三。每学期以二三十篇文章为“例子”,进行非常“科学”细致地“拆解”、深入地“鉴赏”、精心地“把玩”、反复地“历练”,以此达到让学生“循例”学会听说读写、“循例”自能“繁衍”大量言语的目的。前面师生对二三十篇“例  相似文献   

16.
抓好“趣”、“点”、“活”、“适”四个字李品玉,李思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科学地、适当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程序,抓好“趣”、“点”、“活”、“适”四个字。一、导人课题抓一个“...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教学中,师问:“4中有几个2?”生答:“4中有2个2”。生答后脸上露出自信的表情。师追问:“为什么是2个2?”这个学生立即低下了头,脸也红了,一直哑口无言地站着。课后,我请教这位老师关于“4中为什么有2个2”的答案,老师感到很难准确地回答,只好离题而言他。我认为“4中为什么有2个2”的问题,学生也许可以简单地回答:“因为4是2个2组成的”。但是学生已  相似文献   

18.
傍晚的森林里,萤鸟提着个“灯笼”好奇地看着小蜜蜂一个个涌回蜂巢。不禁感叹地说:“小蜜蜂可真勤劳又聪明。”“嘻嘻,聪明什么呀!全是一群‘傻蛋’。”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九字方针。贯彻“不动摇”方针就是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不懈怠”方针,就是要做到“两个永不”: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贯彻“不折腾”方针,就是要统筹“两个大局”:统筹国际大局,统筹国内大局。  相似文献   

20.
《酉阳杂俎》一书中因传抄刻录中的讹误或使用俗语词等而造成理解困难的词语有很多,现就其中四个进行了考释:“五百人”乃“五百”,与“所由”同义,“仰占”指观察天象,“地”乃“酹地”之误,后被接受又常写作“酬地”、“地”,“貌寝”指样貌普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