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一家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权力学》。这本书从政治上全面否定斯大林,并对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大肆攻击,造成了很恶劣的社会影响,曾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严厉批评。1988年,又有三家出版社先后翻译出版了[英]列奥耐德·亨德林的《克里姆林宫秘史——斯大林情妇的回忆》。  相似文献   

2.
戈宝权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对于他大多数读者大概是不会陌生的,因为在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翻译的俄国诗人普希金脍炙人口的抒情诗《致恰阿达耶夫》、《致西伯利亚囚徒》以及童话故事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徐东妮 《大观周刊》2013,(12):22-22
埃德加·斯诺通过《红星照耀中国》向世界人民报道了中国红军,如实描述了中国红色革命。笔者有幸参加了斯诺一百封家信的翻译工作,在此笔者选取了斯诺家信中具有代表性的长句翻译为例,探讨了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以及长句翻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4.
一件往事遇机触缘常在我脑中泛起。1947年夏天 ,我碰巧与已故徐铸成先生同车 ,由南京回上海。那时正好《文汇报》和《联合时报》、上海《新民报晚刊》等三家进步报纸被蒋政权封禁后不久。谈到时局 ,徐先生沉郁地道 :“《文汇报》是站在第一线的 ,现在第一线没人挡了 ,看别的报纸谁能承担……”接着是评估了几家别的报刊 ,那些话如今都不宜说。徐先生当时的感情是很沉重的 ,那份庄严的历史责任感在一般报人中并不常见 ,使我深深感服。1957年《文汇报》和徐铸成被点名批判时 ,我想起了这次谈话 ;五十年代后叶“莺歌燕舞”时期 ,报刊的…  相似文献   

5.
正纵观近年来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方言节目"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让广播电视艺术百花园增添了诸多色彩,已成为一道引人关注的"独特风景"。较早出现的方言节目如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绍兴电视台的《师爷说新闻》,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家在天堂》等,它们用浓郁、地道的当地方言演绎百姓故事和凡人生活,观众评价非常好。此类节目的成功登场,引得各级媒体纷纷  相似文献   

6.
<正>萧乾(1910—1999),蒙古族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世界闻名的战地记者,也是卓有成就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萧乾一生写下了以千万字计的新闻特写、散文、随笔以及译著。其中他的译著有《尤利西斯》、《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人生百味》、《篱下集》、《梦之谷》、《一本退色的相册》等等。本文拟概述萧乾的翻译成就与思想,以纪念这位为中国翻译学界作出卓越贡献的前辈。  相似文献   

7.
<正>张谷若(1903—1994),原名张恩裕,山东烟台人,北京大学教授。张谷若一生从事英国语言文学教学和翻译工作,以治学严谨执著、做人正直厚朴而备受尊敬,因成功翻译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以及狄更斯的《大卫·考坡菲》、莎士比亚的《维纳斯与阿都尼》等著称,其译文忠实精雅、注释得当,成为高等院校外文翻译教学、研究及实践的范本,也反映出他所具有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8.
王文娜 《兰台世界》2012,(25):32-33
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上海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和艺术鉴赏家。傅雷学贯中西,擅长领域横跨翻译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在翻译方面,他以译著欧洲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著称,多达500多万字的《傅雷译文集》是他毕生翻译心血的结晶。在文学方面,他的文学评论深入浅出,特别是他对张爱玲著作的系统评论堪称文学评论界的典范;还有极具文学鉴赏价值的傅雷书信集《傅雷家书》也全面展现了傅雷高超的文学造诣。在艺术方面,他的文艺评论、绘画评议和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9.
丙戌读书录     
1.《哲学家与英格兰法律家的对话》(托马斯·霍布斯著,姚中秋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在汇报自己过去一年阅读史的时候,先谈《哲学家与英格兰法律家的对话》也许有点自恋,或者有做广告的嫌疑,因为,这本书就是自己翻译的。但我相信自己还是出于公心:先谈这本书,跟我之所以翻译这一本,乃是出于同一个理由:这是一本很重要的著作,但它又在思想史上被普遍忽视了。  相似文献   

10.
张金华 《青年记者》2007,(17):36-37
今年是鲁巴结好10周年,思绪牵着又回到了1997。10年前,作为纪念鲁巴结好十周年项目之一,在山东青州市举办了"中德双边农村发展研讨会"。会上,云集了国家、省、地市20多家媒体的记者,他们是冲着"国际会议"去的,但我却"捡"到了"我们用自己村的翻译"这句最具新闻价值的一句话,并成为一条独家新闻。《我们用自己村的翻译》一稿,先后被《潍坊日报》、《大众日报》、《外向经济导报》、  相似文献   

11.
贝内特晚年得志《先驱报》后来居上詹姆斯·戈登·贝内特是一个地道的记者出身的报人。他1795年生于苏格兰,1819年移居美国,当过教师,后来在南卡罗林纳一家报纸当采访员,不久又转到纽约,为几家报纸当采访员,因工作出色,得到《问讯者报》主编诺亚的赏识,于1827年12月派他当该报常驻华盛顿记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清朝晚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的总体概貌,在此基础上重点介述了《万国公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推介、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泰西民法志》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清朝晚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有效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正>董秋斯,汉族人,本名叫董绍明,字景天,曾用秋斯、求思作笔名,清末直隶静海(今属天津)人,1899年出生,1969年12月31日含冤与世长辞,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与杰出的翻译工作者。在1926年,董秋斯先生从燕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之后,主编了《血路》,在同年底就参加了当时的北伐战争。在1930年,董秋斯先生主编《国际》月刊,还参加了社联与左联的组织发起工作。  相似文献   

14.
彭艳 《兰台世界》2012,(22):55-56
周作人对文学翻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其对日本文学的翻译成就,迄今也少有与其比肩者。周作人对日本文学的翻译贡献最多,在他的30多种翻译著作中,对日本文学的翻译就占了五分之三。本文将对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就进行一番粗略的梳理,这些日本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如梦记》、《平家物语》(前七卷)、《枕草子》、《古事记》、《日本狂言选》、《日本俗歌六十首》、《浮世澡堂》、《徒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汶川大地震周年祭之际,苏州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日本著名地震学家、日本极地地震观测和研究的开拓者神沼克伊教授编著的《地震知识读本》。  相似文献   

16.
近一两年来,出版物的花色品种逐渐丰富起来了,形势实在喜人。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翻译出版外国侦探小说成风,而且多是你出我也出,目的不明,计划不周,造成重复浪费。最近听到,全国十几家出版社翻译出版外国文学的选题计划中,光是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就有十部之多。其中有《睡眠中的谋杀案》、《目的地不明》、《斯泰尔斯的神  相似文献   

17.
我曾读过中文版《心灵鸡汤》的一些文章,由于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语言翻译的过滤性,这“鸡汤”仿佛加了水,索然无味。可当我读了原文后,才品出其中的真味,体会到那种震撼心灵的情感和难以言传的意境。另外,书中优美简约、地道流畅、语言新颖、口语化明显的英文更是让英语爱好者喜出望外,获益匪浅。再者,每本书通俗易懂,篇幅适中。一般不必查  相似文献   

18.
支颖 《出版史料》2012,(4):117-119
黄秋耘(1918~2001)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成就突出的编辑家。他曾编辑过《文艺学习》《文艺报》等多种刊物,参与主持修订《辞源》工作。他写过大量的杂文、随笔、散文、文学评论,并结集出版了文学作品和评论集十馀种,也翻译过外国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1897—1986)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也是一位书评家。他的书评主要是对美学书的评论。这正是书评史上的缺项。上世纪20年代他就开始研究美学。1932年出版了《谈美》一书。他还著有《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美学批判论文集》等。他还翻译了克罗齐著《美学原理》、哈拉普著《艺术的社会根源》、柏拉图著《文艺对话集》、黑格尔著《美学》、莱辛著《拉奥孔》、维柯著《新科学》等外国名家的美学著作。可见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美学家。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史料》2006,(1):33-33
著名作家、翻译家叶君健(1914~1999年)一生视文学如生命。他是参与创办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对外文学刊物《中国文学》的编辑出版家。他与钱鍾书一起承担了《毛泽东诗词》的英文翻译工作。叶君健能用中文、英文和世界语进行写作,留下创作、翻译达900万字。从丹麦文原版翻译的全本《安徒生童话》(160万字)获得了“丹麦国旗勋章”的殊荣。“文革”期间,他在白天挨批斗、烧锅炉、扫厕所,晚上则坚持偷偷地写作,十年间完成长篇小说《土地》三部曲,还整理旧作《寂静的群山》,这些书稿用塑料布包好藏在家门口石板下,最终在80年代得以出版。1992年患重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