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专利实施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专利权人获得许可实施费,而被许可人获得专利实施权。但被许可人是否有权转让其专利实施权呢?本文试对专利实施权的性质特征、取得方式以及专利实施权的转让与限制进行研究、探讨,以期能对我国专利实施权转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了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计算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提出了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综合计算方法。通过企业财务成本费用利润归类计算专利技术成本费用利润贡献占比,通过计算产品全部标准必要专利数占全部专利数比例计算标准必要专利数与全部专利数量占比,通过技术功效矩阵专利价值分析计算专利权人标准必要专利分值与全部必要专利分值占比。通过将三个占比相乘得出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费率,为企业专利许可、司法审判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我国应建立企业技术贡献会计核算制度,完善技术要素贡献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建立标准必要专利认定标准和第三方认定制度,制定技术功效矩阵标准必要专利价值计算基本规范和流程。  相似文献   

3.
大学拥有专利技术但缺乏商业化能力,技术许可是大学向企业转移技术获取收益的主要方式,建立了一个模型,分析动态环境中信息不对称对大学选择技术许可对象和许可时机的影响,提出了大学的三种技术许可策略及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4.
黄慧  刘均建 《科教文汇》2013,(10):207-208
在全球化的大生产中,专利权利人只有进行许可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被许可方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专利许可带来的不仅仅是利益,也有技术和市场上的风险。许可人和被许可人面对不同的风险,防范和救济的方式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5.
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传播有赖于制度设计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此,以古诺竞争模型为基础构建序贯博弈机制,分两阶段分析专利权人和专利实施主体在专利交易市场中的行为可能形成的6种局面,通过分析均衡支付求解占优策略,以期进一步优化我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研究发现,在现有市场和法制环境下,无论专利权人是否开放许可,专利实施主体都会选择侵权生产;而要鼓励专利权人提出开放许可声明且专利实施主体接受声明中的条件,需要足够大的市场容量、开放许可费和专利侵权赔偿额期望值.由此建议,可以采取规定差异化的专利年费减免制度、放宽对专利开放许可声明内容的约束、赋予专利行政部门一定范围的裁量权、打造并充分利用专利交易平台,以及构建侵权责任证明分配体系等措施对专利开放许可制度进行优化,从而激励专利权人实施开放许可以及专利实施主体接受开放许可.  相似文献   

6.
沈慧君  徐戈  黄灿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33-1042
基于我国高校与企业间的专利许可数据,本文研究技术成熟度、校企之间的地理距离和校企合作经验如何影响高校采取排他性许可的倾向。当商业化高校的技术伴随着高风险时,企业承诺投入必要资源的意愿降低。本研究认为,合理的许可合同设计是高校解决该问题的方式之一。排他性许可作为高校创造共同承诺的机制,能够减轻技术不成熟、地理距离劣势和缺少合作经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激励企业投入互补性资产,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实证结果表明,技术成熟度越低,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经验越少,高校采用排他性许可的倾向越高。同时,随着地理距离增加,技术成熟度减少高校进行排他性许可倾向的关系会被削弱。  相似文献   

7.
现实中的技术许可方式多种多样,选择何种最优方式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包括市场需求状况、创新技术类型、成本状况等.将许可方的创新技术分为优质创新、普通创新、中等创新三种类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创新类型下的最优技术许可对象选择问题,并通过一些参数化的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基于合约管理的大学——企业技术授权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大学——企业技术授权中双方都不可避免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为大学提出基于授权合约管理的一些防范措施,如选择合适的授权企业、支付方式等控制策略应对技术授权过程中的风险,促进大学——企之间技术授权的成功合作,为大学管理技术授权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By using the PatVal-EU dataset we fin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patent licensing is firm size. Patent breadth, value, protection, and other factors suggested by the literature also have an impact, but not as important. In addition, most of these factors affect the willingness to license, but not whether a license actually takes place. We discuss why this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transaction costs in the markets for technology. The issue is important because many potential licenses are not licensed suggesting that the markets for technology can be larger, with implied economic benefits.  相似文献   

10.
专利许可实施权转让研究 /FONT /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漆苏  杨为国 《科研管理》2008,29(6):89-94
摘要:许可是专利权利用的主要法律形式。专利权人放弃了部分独占地位,但获得了许可费收益;对于被许可方,以支付一定许可费为代价,获得了专利在一定领域的实施权。问题在于,被许可人是否有权对其专利实施权进行转让?我国现行法律对此并无规定,学界对此也存在诸多争议。本文着重分析专利许可实施权转让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并就其具体实施提出建议,希望对今后研究者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中国专利的转化率已成为专利工作的重点内容。运用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演化博弈论,从专利许可的二次研发角度构建一个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不对称环境条件下有限理性的专利权人与被许可者的专利许可行为决策,并探讨决定系统收敛方向的影响参数,研究得出二次研发的激励动机受到二次研发的成本、二次研发的额外收益、专利转化的成功率和收益分配比例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应的道德风险规避建议,以及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交易活动的频繁发生,作为知识交易方式中一种的技术许可也频繁发生。论文将从成本和收益角度对技术许可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分析;特别地,对技术许可的成本和收益的详细分类,将有助于技术许可双方和相关主体的技术许可行为的完善;同时,在文章的最后,结合中国实际,给出了一些规范性的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13.
赵丹  王宗军 《科研管理》2012,33(2):88-96
放松第三市场模型假定条件,引入企业技术许可这一策略性行为,建立一个四阶段的双寡头研发竞赛博弈模型,利用非合作博弈中常用的逆推归纳法,来考察具有不完全议价能力的竞争企业各自的政府在考虑消费者剩余时最优的研发政策。研究结论表明:首先,各国政府对本国消费者剩余的考虑影响其对本国企业研发的补贴率,进而影响竞争企业的研发行为。其次,只有当技术领先企业进行较小程度的非显著创新时,技术许可这一策略性行为才会对政府的研发政策产生影响。最后,在不同的技术许可策略下,双边政府最优的研发政策不同。对许可企业而言,该国对其研发的补贴率在固定费许可下要高于在产量提成许可下的情况。而在一定的技术许可策略下,许可双方企业对议价能力的预期则会明显影响各自政府的研发政策。如在产量提成许可下,对被许可企业而言,该国对其研发的补贴率随着自身议价能力的降低反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冯萍 《科研管理》2021,42(8):184-191
本文使用2008—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专利许可数据,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倍差法考察了企业专利技术对外许可行为与自身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专利技术对外许可行为存在显著的自选择效应,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选择对外许可其专利使用权的可能性越大;控制自选择效应后,企业专利对外许可行为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有长期促进作用。对不同技术类型企业研究发现,高、低技术产业企业的专利许可行为对其自身创新能力提升分别有长、短期促进作用,中技术产业企业的许可行为对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y market for patents in Japan, by using a novel firm-level dataset that combines a Japanese Patent Office survey titled Surve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ctivities, the Institut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 database, and the Licensing Activity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In this paper, we use a two-step model to estimate a firm's licensing propensities; the first step estimates the determinants of potential licensors (willingness to license) and the second step identifies the factors of the actual licensing out of technology (licensing propensity). We found that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atents held by firms are not licensed out, although the owners are willing to do so. Our econometric analysis reveals that a major factor behind this technology market imperfection is the potential licensors’ difficulty in finding licensing partners.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本土企业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许可备案登记数据、专利申请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取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2002-2005年间181家企业专利技术引进与其技术多元化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跨技术领域引进技术对其技术多元化发展存在消极作用;与国内技术许可引进相比,引进国外技术可以带来对技术多元化发展的积极效应;企业许可引进的相对技术年龄与其技术多元化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逆向选择条件下技术许可中排他性价格契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论文揭示了逆向选择条件下技术许可中排他性价格契约理论的内在机理。文章认为,针对差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可变费用价格契约,可以分离出不同类型的技术使用者。同时,因为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高效率的原因,所以针对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价格契约,在逆向选择和对称信息条件下,都是纯固定费用价格契约;不同的是,在逆向选择条件下,技术所有者由于处于信息劣势,故要向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支付一定的信息租。  相似文献   

18.
王君美 《科研管理》2012,33(10):37-47
本文建立了一个经济学模型,其中一个非生产性的技术研发企业决定如何向两个生产性企业转让降低成本的技术,两个生产性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进行Stackelberg竞争。本文的研究表明,技术拥有企业的最优决策不仅取决于其技术创新的程度而且取决于技术转让的合同形式。在固定收费合同下,如果新技术的创新程度较低(高),那么技术拥有者偏好向先(后)进入市场的企业转让其技术;在特许权收费合同下,技术拥有企业会向两个企业同时授权其技术;但是在双重收费合同下,技术拥有者的最优策略是只向跟随企业转让其技术。三种合同相比,双重收费合同不仅会使技术拥有者的授权利润达到最大,而且会使社会福利水平达到最高,从而实现了企业个体目标与社会整体目标的完美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最优专利长度与宽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旭  高山行  周为 《科学学研究》2003,21(2):191-194
专利制度在授予专利权人垄断权利的同时 ,必然会产生专利权人享有垄断期限的长短和垄断程度的大小问题 ,前者即专利长度 ,而后者是专利宽度的问题。专利长度是专利受到法律保护的年限 ,专利宽度的定义多种多样 ,我们把专利宽度定义为政府对专利保护的严厉程度。如何设计最优的专利长度与宽度以使全社会的净福利达到最大化 ,以及设计何种专利保护方向以平衡专利权人、模仿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 ,是本文将要讨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irm and contract level determinants of the incidence of cross-licensing among manufacturing firms. It develops a simple stochastic theory explaining such incidence, which implies that cross-licensing, compared with unilateral licensing, is more prevalent between large and symmetric firms under a reasonable set of assumptions. We find strong empirical support to these implications, based on a new dataset of more than 1100 licensing contracts by Japa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We also find that the incidence of cross-licensing is higher when the contract covers only patent than when it covers only know-how,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y. The licensing probability between two firms depends primarily on the size of a potential licensor, which,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a licensor is larger than a licensee on the aver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