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哈尔滨市(8区11县市)的171所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客观地反映出了目前哈尔滨市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状况、工作状况、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与队伍状况、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状况及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我们对海南省一些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结果显示各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很不平衡,一些地区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在认识上或实践中还存在着偏差.正确认识和分析目前海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对于做好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面对高职生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对高职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摆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面前。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其教育工作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效果等情况究竟怎么样呢?为了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意见或见解,对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加以推广,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大力发展,故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展开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和改善我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对中职管理者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评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数据覆盖我国21个省市495名管理者。结果表明:(1)在整体层面上,72.9%的管理者对学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感到满意,62.2%认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存在不足,亟待完善。(2)在具体层面上,就工作意识而言,83.6%的管理者认为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就基本状况而言,91.3%的管理者认为学校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在制度建设上,97.7%的管理者认为学校已制定具体的制度;在专兼职教师要求上,91.6%的管理者认为学校已配备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69.5%认为学校有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在信息化能力上,74.9%的管理者认为学校已设置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3)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识、工作状况、制度建设、专兼职教师胜任力和信息化能力均存在显著区别。未来中职管理者应牢固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精细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规范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有效提高专兼职教师胜任力,持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依据,通过采用CCSMHS对504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学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常模;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农村生源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镇生源学生;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这说明目前该校本科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但要关注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不同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王杨 《考试周刊》2014,(63):154-155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普遍关注,但在各大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却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等现象。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前提下,对高校心理健康当前的教育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探讨了高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如何使实效性切实提高的方案展开了研究,期望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及工作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结以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体系及工作机制应为:建立和完善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学校、院系、学生三级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创立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控制、跟踪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大力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切实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胡华调 《职教论坛》2006,(22):51-52
针对目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一、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关的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本文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出发,分析了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提出了增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状况评定中的误差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心理健康状况问题的评定,在数量方面存在估计偏高的倾向,导致这种误差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认识方面的;二是社会环境方面的;三是评定工具使用方面的;四是被试方面的。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当前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但更应当关注心理教育和心理训练。“预防重于治疗”应该成为心理健康研究者的主要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委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借鉴西方国家和港台地区朋辈心理咨询模式的经验而创建形成的。建立心理委员制度,充分发挥班干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朋辈心理互助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构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长效机制。心理委员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心理委员须通过专门的选拔和系统的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任职后还需接受长期的专业督导,同时校、院(系)两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加强对心理委员工作的指导、管理与考核,方能使心理委员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心理健康观念的研究:分析的框架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观念有不少争议,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差异的影响。笔者通过跨文化的安全分析,说明心理健康观念进行文化对借鉴欧美心理健康理论、建设我国本土化心理健康理论、促进少数民族心理健康专门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三个维度-文化区域群体、文化族群和文化个体间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以近年已有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为依据,综述了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起源、研究分类、测量工具和干预研究等,并对心理防御机制未来研究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体育运动作为一项身体活动,在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体育运动在增进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从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各要素的关系、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系统地分析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关注心理健康的学生中,常常会听到他们谈论或评价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或询问良好个性特征的培养和塑造等方面的问题。这三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近年来,个别大学生恶性事件与轻生厌世问题的出现,都会引发人们对原先未被留意的可能存在的不良心理健康、过分敏感的人际关系和过分压抑的个性特征等问题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比较外向的性格又有利于更好地打开人际关系的局面,同时更有利于在危机来临时寻求合适的社会支持。但具体来说他们的互相影响又是怎样的呢?如果能通过一定的途径寻找到三者的相关规律,将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防微杜渐,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社会生存能力与职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大学生SCL-90评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河池学院591名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并不是由所属民族自身的特点造成的,而是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8.
体育运动的心理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运动能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本文论述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生理机制和运动处方的四大要素与锻炼心理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离不开道德健康。通过健康的整体论视角的解读和对心理健康的内在前提的追问以及不同学派心理健康观的审视,可以认为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内在前提。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内在前提这一命题的提出,扩大了心理健康的内涵。相应地,心理健康教育在功能、价值与目标等方面也应作一定的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20.
团体咨询技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咨询技术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心理治疗形式,具有比个别心理咨询影响广泛、咨询效率高、效果明显易巩固的优点,特别适应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能够缓解高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相对不足,解除学生对个别咨询的顾虑。团体咨询以其高效性和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作用将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