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郑在柏◆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第3、4批"徐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徐州总会计师协会顾问◆徐州市建设会计学会常务理事郑在柏财会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团队成员11人,其中教授1人,省级财会专业带头人2人,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名师1人,徐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帅培养对象1人。工作室以"突出名师培养,打造优秀团队,引领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为宗旨,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专业实践服务与企业专家互动,集教师发展与培养、专业技能研究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优秀教师团  相似文献   

2.
<正>李建红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姑苏教育领军人才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李建红信诚财会名师工作室创立于2014年。几年来,工作室秉持"扎根职教,建一流团队"的目标,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的宗旨指引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为交流载体,打造一支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研修团队。  相似文献   

3.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根植于行业的职业化教学背景的产物,是虚拟现实工作状态,是高职教师科研平台,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锻炼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广厦学院高职财会工作室为例,探讨工作室的建设模式及对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功效。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出现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旨。然而,名师工作室运行的现实状况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主旨,在组织建设、运行机制、绩效评估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引发教师反思"我为什么参加名师工作室"、"我如何参加名师工作室"和"我对名师工作室的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提升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功能,需改善名师工作室的入口、强化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拓展名师工作室的边界。  相似文献   

5.
许爱军 《成人教育》2013,33(5):51-53
"双师"工作室是在教师工作室的基础上,由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合作组建的新型教师工作室。与传统的校内教师工作室相比,"双师"工作室具有与企业更接近、项目来源更充足、校企合作更深入、人才培养更高效等特点。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IT专业为例,探讨"双师"工作室作为教学平台、科研平台、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技能竞赛培育平台的具体实践,进而从历史沿革、实施保障和应用成效方面,总结从教师工作室到"双师"工作室的建设启示。  相似文献   

6.
名师工作室引领下的县域教师培训现已成为各地教育部门的一种新选择。本文从构建研究型"名师工作室"的内涵及价值、洪泽县"魏书彬名师工作室"研训实践和关于构建研究型"名师工作室"的思考等三个方面,介绍洪泽县"魏书彬名师工作室"在以研究型名师工作室培养研究型教师方面所做的探索,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总工会决定,自2011 年起,每年命名 20 个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十二五"期间共命名 100 个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此后将动态保持在 100个左右。为规范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和管理,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2012 年 6 月 15 日上海市总工会制定出台了《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从体制机制建设和制度保障等方面为劳模创新工作室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教师培训与发展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教师积极性不高、培训实效性差等问题。近年来,以"名师工作室"引领下的县域教师培训与发展模式成为各地教育部门和教师机构的一种新选择。本文从不同的视角解读与理性反思"名师工作室"的内涵、多元目标追求、活动开展形式和"名师工作室"的应有价值取向。理论研究的回顾,有助于继续后期继续对"名师工作室"的实效性研究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推进"名师工作室"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一项品牌质量工程。针对"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双带头人"工作室负责人选拔、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和专业群建设等方面,探讨工作室党建和业务的融合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传统的设计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引入工作室模式势在必行。由于实际情况的差别,国外工作室的经验不能直接套用于我国的设计教学。基于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以深入剖析工作室模式的内涵为前提,开展设计教育的"工作室"模式,分别从基本的结构、功能、实施条件以及教学机制等四个角度来分析实施"工作室"模式的可行性,并最终得出,在国内设计教育中开展"工作室"模式,对于改善国外工作室模式的限制条件及扩展其适用性方面具有巨大可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正>"工作室学校"更适合职业教育,我的启发:一、职业教育工作室化。"职业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构建"工作室制"教学平台,以"工作室"作为教学场所,生产劳动同教育相结合,这实际上和德国的"双元制""现场教学""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做中学,做中教"一脉相承。在具体操作上可以由专业教师组成学科方向教学研究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教学、项目承接与实施能力,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进行学习、研究、社会服务与实践等工作。以工作室的形式,把工作实践与学习  相似文献   

12.
<正>主要创新点:工作室教学模式从最初几名教师的摸索,到名师、企业参与教学及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逐渐实现"名师工作室""企业工作室""孵化工作室"的功能完善和有效对接,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就业创业教育等"单元模块"系统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有效整体。1.对接地域文化区域市场,服务苏州文化创意严业苏州文脉源远流长,依托鲜明的地域文化优势,名师工作室开设吴文化特色课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正>刘炜杰:江苏省职教领军人才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专家无锡市名教师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刘炜杰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05年,201 3年获"无锡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称号。工作室坚持在模仿中转换,在转换中改变,在改变中创新,将学习规律、考证要求、实际条件和企业项目要素紧密结合。工作室重视专业课程的开发研究,以特色专业课程开发促进工作室的纵深发展。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始终  相似文献   

14.
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是目前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关注的问题,工作室如何走得更远、更持久,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内部驱动力,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是必由之路。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理念应定位在"建立多元机制,体现人文关怀"上,通过内部机制如组织管理机制、跨界联盟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点燃、唤醒、激活名师内驱力从而实现自我超越,本文以跨界为创新点,以跨界思维寻找工作室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特色"工作室"建设出发,分析了"文创工作室"的创建思考、运行模式及实践意义,以学工部宿舍管理部门与图书信息中心合作为基础,提出了共建共享"文创工作室"的理念。阐释了高职公寓设置"文创工作室",旨在与图书信息中心在共建共享服务建设中提升文化、智能等附加值,体现"特且融""融且合""合且美""美且新"之文创特色。  相似文献   

16.
<正>班主任工作室制,是指为了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在一些地区设立的以"功勋班主任"或班主任带头人名字命名的、吸引广大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加入而组建的班主任成长基地,是区域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合作、交流、互动的工作平台。如"功勋班主任工作室"或"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如2008年教师节,武汉市教育局授予桂贤娣等10名班主任武汉市中小学首届"功勋班主任"称号,以他们姓名命名的10个工作室也随之成立。10个功勋班主任将作为工作室负责人,每人和10所学校各一名班主任进行师徒结对,开展专题指导、互动交流等活动。市教育局  相似文献   

17.
《滁州学院学报》2021,(4):98-101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客户端、云计算等新技术纷至沓来,新技术背景下,高等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受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许多大公司财务模式已做出相应的调整,财会专业人才需求变化倒逼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构建"三个层面,五条路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框架,从应用型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结合专业评估,评建结合,探讨新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正>汪燕港城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3月,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批"港城名师工作室"之一,由来自连云港市两个县、四个区、两所直属学校的27名教师组成。工作室围绕"美的表达"这一主题,致力于让语文成为"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课程。工作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有作家赵丽宏领衔的读书活动,有袁浩、陈红、武凤霞、黄艳梅、高子阳等特级教师引领的专题活动,有工作室成员"校校行"特色活动,等等。工作室通过带领成员一起研究相关理论,开展活动实践,探索出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而将成果辐射到各县、区和学校,  相似文献   

19.
高职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模式。本文从"工作室"的建立与管理、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具体的介绍,并总结了实践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曾 《辽宁教育》2012,(13):8-9
"名师工作室"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产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名师工作室"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形式,为发挥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打造学科骨干队伍,促使新的名师不断涌现,不断壮大名师队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主要从内涵、价值、作用及运作策略等方面对"名师工作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