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图书情报学期刊互引网络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图书情报学17种期刊互引数据转换的二值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期刊互引网络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该网络的密度、中心度、k核、中心-边缘结构等特征,并对一些结果进行了可视化的展示.结果表明,17种图书情报学期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当k为7时有10种期刊关系紧密;期刊互引网络可以划分为11种位于核心和6种位于边缘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刘超  李秀霞  李林  宋凯 《情报科学》2017,35(7):96-100
【目的/意义】期刊互引和期刊共被引不仅能揭示期刊之间的强弱关联,还可以据此划分期刊群。本文目的 在于对比互引和共被引在分析期刊关联,揭示期刊作用,以及划分期刊类别上的效果差异。【方法/过程】以图书情报 学的18种CSSCI核心期刊为例,构建期刊互引矩阵和期刊共被引矩阵,运用UCINET生成引文网络。分别对其网络 结构、中介中心性、凝聚子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期刊共被引在区分关联的强弱、分析期刊桥梁作用上有优 势,而期刊互引在划分学术期刊群上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于光  郭蕊 《科学学研究》2006,24(Z2):528-531
利用8种医学期刊群的互引关系矩阵,在受出版过程影响的实际引文分布模型基础上,建立互引期刊群中受某期刊出版延时影响的期刊被引半衰期的计算公式,并对期刊群中各期刊出版延时增加后引起的期刊被引半衰期变化的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得出当某期刊出版延时增加时将不同程度地延长互引期刊群中期刊的被引半衰期,其中互引关系密切的期刊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魏瑞斌 《现代情报》2010,30(11):37-41,45
科研人员的引用行为,使学术期刊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网络,不同期刊在网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本文以中国引文数据库(CCD)收录的36种图书情报学期刊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期刊形成的互引网络进行分析,探讨学术期刊的信息交流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期刊和会议论文集的影响力差异以及二者的关系,探索期刊与会议论文集的混合共被引分析方法。【方法】 以计算机科学领域为例,从澳大利亚计算研究与教育协会的期刊和会议排名系统中获取A类期刊和会议组成的数据集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计算机协会的计算机学科分类对期刊和会议名称进行学科标注。从Scopus数据库中抽取出大型混合共被引关系。最后构建期刊-会议混合共被引网络进行共被引分析。【结果】 期刊与会议论文集倾向同类内引用;同一学科聚类不明显;会议论文集在核心共被引网络中具有更强中介中心性,期刊文献在总体共被引网络中具有更强的中介中心性。【结论】 期刊与会议论文集倾向同类内引用;计算机科学领域内各学科融合程度高;高水平会议论文集应纳入部分学科学术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基于共被引率分析的期刊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贤文  刘则渊 《科研管理》2009,30(5):187-195
摘要: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中的Cited Reference Search功能,在整个数据库中检索期刊的共被引次数矩阵,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数据的完整性。根据本文提出的计算期刊共被引率矩阵的方法,通过将期刊的共被引情况标准化,可以减少数据误差。随后作者从JCR的4个学科中随机选择若干种期刊,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聚类的结果与JCR中的期刊学科分类完全一致。作者进一步以SSCI收录的78种管理学期刊为研究对象,检索和计算期刊共被引率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Netdraw进行网络结构的分析,研究管理学学科的内部知识结构和知识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7.
期刊同被引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NKI引文数据库,选取CNKI收录的图书情报类期刊中的31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Ucinet和Pajek等社会统计分析软件,通过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和社会网络可视化等方法进行了期刊同被引分析。结果表明:期刊大体可以归为四个族类,研究内容侧重有所不同;期刊同被引网络可以划分为由17种位于核心和14种处于边缘的结构,并实现了网络图谱的可视化展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文分析与期刊群互引分析,揭示高等教育学科类结构及其内在关联关系.把某一学科类期刊群作为一个系统,从该系统的复杂网络结构和构造出发,构建了一个复杂网络模型,研究该学科核心期刊之间的引用关系.从而发现该学科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关系,以考察学科的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支撑的关系,研究引文网络节点度分布特性并时其累计分布函数进行估计并进行K-S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引文网络的社团结构、派系结构进行聚类分析,以考察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类结构的分类,并分析了科类结构的层次性及其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避免主观分类.最后阐述了高等院校科类结构分类准确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以便更好地改进我国高校科类结构分类的方法,及时调整科类结构使得学科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200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数据为依据,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代码GB/T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的分类依据,分析三个医药学相关专业期刊的自引情况,并以同为临床医学类的中华医学会总部主办16种期刊作为对照。“高自引期刊”在各专业期刊所占比率分别为:临床医学类53.7%(22/41)、药学类20.0%(7/35)、中医学与中药学类31.0%(9/29);中华医学会总部主办期刊没有“高自引期刊”。平均自引率分别为:临床医学类28.8%、药学类15.9%、中医学与中药学类20.4%;中华医学会总部主办期刊为8.5%。各专业影响因子排名前三位的期刊中,临床医学类全部为高自引期刊;药学类、中医学与中药学类均有2种高自引期刊。提示三个专业自引率普遍偏高,临床医学类期刊高自引现象尤为明显,自引对影响因子排名贡献过大。提出自引率设警戒线、引入他引影响因子排名、期刊本身自引率纵向比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将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对2000~2004年国内外共17种医学、哲学、医学哲学期刊的引文情况、论文合著情况、作者机构分布等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再通过交叉学科期刊与专业期刊的互引矩阵,用可视化技术枸建了国内外的医学哲学期刊与专业期刊的互引网络,从中观察医学哲学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医学和哲学各自在医学哲学发展中的地位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医学哲学目前正处于学科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科研队伍在逐渐扩大;哲学在医学哲学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2-2013)来源期刊和扩展版来源期刊为依据,对收录于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和高校综合性学报类的144篇国内文献,从期刊载文分布、合作者情况、基金资助、研究方法、高被引文献等角度,运用计量统计法分析2001-2011年期间心理契约违背问题的研究进展,对五大热门主题的研究进行述评,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期刊科技创新水平量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我国科技期刊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量化分析。按照国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 ,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的情况 ,以及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被引证率、影响因子和即时指数 ,通过大量对比研究 ,得出我国科技期刊科技创新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较为可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焦坤  夏秋菊  李正龙 《情报杂志》2012,31(7):72-75,90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对学科的资源保障情况是衡量其对学科发展支撑力度的重要参考,以相关学科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SCI收录为科研产出,利用引文分析法,从资源性质、期刊数量、被引频次三方面分析外文资源对SCI收录期刊论文的引文资源保障情况,了解外文数字资源对相关学科的支撑力度,为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医学学报类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引用的情况及特点,为办好医学学报提供思路。【方法】 选择被CSCD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共同收录的16种医学学报,检索得到16种医学学报2013—2015年发表的论文被CSCD收录期刊引用的施引文献列表,分析施引文献的发表期刊、语种分布、作者机构及研究方向。【结果】 自身施引在该类期刊被CSCD引用中占主导作用,很少有CSCD收录的英文期刊施引该类期刊,本机构作者施引对其被引的贡献较大。施引文献研究方向除内科学、肿瘤学和外科学外,还有一些医学交叉学科。【结论】 医学学报需要继续扩大影响力,特别是对非本机构作者;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被引机会;注意重点、交叉学科和科研机构,从而提升质量、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的学术分层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术性科学技术期刊在学术维度上的分层是一种客观现象,高质稿源集中流向少数期刊是出现学术分层现象的根本原因。核心期刊遴选的周期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期刊的层内和层际流动成为可能,大幅度地提高了期刊界的开放程度。然而,也正是因为管理制度对期刊级别的强调,造成中国许多优秀的论文流向国外期刊,从而导致中国学术性科学技术期刊陷入了提高国际地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姜春林  梁帅  丁堃 《现代情报》2012,32(3):10-15
运用引文分析法和信息可视化技术手段,对科学计量学最高奖普赖斯奖获得者弗朗西斯·纳林(Francis Narin)的论文及其引文进行计量分析。从发表作品的时间、领域、被引频次、论文在其研究领域的重要性等方面对纳林的学术贡献做了客观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纳林的学术研究在专利计量、科技评估、科技管理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方面其学术贡献尤显突出。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elf-citations of the most productive semiconductor journals by synchronous (self-citing rate) and diachronous (self-cited rate) approaches. Journal’s productivity of 100 most productive semiconductor journals was gathered from INSPEC database, 1978–1997 through OVID. Data of citation frequency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 2001 CDROM edition by the title-by-title search. The self-citing and self-cited data were drawn from the Citing Journal Listing and the Cited Journal Listing of the JCR CDROM version 1990–2001. Self-citing and self-cited rate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suggested by the JCR. Eighty-seven journals common to INSPEC and JCR in semiconductor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and were listed for statistical test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 that high self-citing journals are usually older than low self-citing journals. In contrast to the self-citing data, the journal self-cited rate is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ublication year but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journals. Journals with a short time interval of publication are more possible with high self-citing and self-cited rates. Journals with higher self-citing rate tend to be more productive and receive more citation than journals with lower self-citing rate. The journal self-cited rate has no associ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articles that a journal published and the citation it received. A journal with a higher self-citing rate tends to be cited more by itself. The mean self-citing rate is 9.59% and the mean self-cited rate is 15.0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elf-citing and self-cited rates within the same set of journal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研究医学领域国际学术期刊的数据出版政策,为国内同类学术期刊制定数据出版政策和科研人员投稿和共享科研数据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科院SCI期刊分区表中医学大类1区影响因子排名前50的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调研期刊网站的投稿指南等信息,从政策的强弱、数据的类型、数据存储的位置、数据引用的方式等方面对各个期刊的数据出版政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 94%的期刊发布了数据出版政策,但政策要求力度较弱,仅有部分期刊将数据出版作为论文发表的条件之一。不同类型数据存储位置不一样,数据可用性声明格式不统一,这增加了数据获取的难度。【结论】 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的数据出版政策发展进度不一,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9.
宋玲玲 《现代情报》2017,37(10):137-143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学术迹和学术矩阵的学术测度测算国内航空、航天领域期刊的学术矩阵参数和学术迹,实证探索研究期刊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学术测度方法对期刊各类学术成就进行量化评估,充分展现期刊整体学术水平提供了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并深化了学术评价的直观性和全面性。[方法/过程]以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10种核心科研期刊为研究对象,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集10种期刊的可被引论文数、零引论文数、h指数、总被引数和h域引文数5个独立数,基于学术迹和学术矩阵的学术测度测算它们的学术矩阵参数和学术迹,实证探索研究期刊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通过学术迹的动态变化趋势比较发现它们的学术迹整体呈发散状走势,有效学术贡献的累积期至少需要2~3年;学术矩阵的各项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期刊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主要从总学术贡献、发文的即时关注度、学术潜力爆发期和整体发文水平等方面对期刊学术成就差异进行总结。这对于学术期刊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及科研影响力起到了客观且正确的敦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