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职业倦怠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中是否存在中介作用,为减少高校教师离职行为提供实证依据和支持。方法:采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以及离职倾向量表对460名广东省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分别与离职倾向和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r_1=0.20,r_2=0.41,Ps0.01),离职倾向和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r=0.22,P0.01);职业倦怠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1.69%。结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不仅直接影响其离职倾向,还通过影响职业倦怠进而影响其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就业压力问卷》、《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32名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女生在正负性情感、主观幸福感及就业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压力及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3)毕业生就业压力与自尊、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4)毕业生就业压力、自尊对主观幸福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5)自尊是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是学校价值最高的人力资本,是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任务的具体承载者。然而职业倦怠却对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实证研究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在身心衰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倦怠程度,并定量考查了教学、科研、行政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度。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已初见端倪,尤其是情绪衰竭程度相对突出;倦怠产生的主要压力依次源自科研、教学、行政、职称评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是学校价值最高的人力资本,是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任务的具体承载者。然而职业倦怠却对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实证研究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在身心衰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倦怠程度,并定量考查了教学、科研、行政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度。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已初见端倪,尤其是情绪衰竭程度相对突出;倦怠产生的主要压力依次源自科研、教学、行政、职称评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廖冰  徐家运  唐松涛 《软科学》2012,26(4):106-109,130
以重庆和北京若干企业、事业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为研究对象,基于639份有效问卷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索组织公平感、员工情感与员工成就感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组织公平感对员工情感有显著影响,组织公平感和员工情感对员工成就感有显著影响,员工情感承担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9,(5)
根据幸福人假设,从社会幸福感与职业幸福感两个视角构建了一个多重中介模型;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拔靴法等对350名知识型员工的有效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交互关系对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贡献意愿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社会幸福感与职业幸福感均在社会交互关系对隐性知识贡献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且两者的中介效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总体幸福感量表中国修订版(GWB)》的基础上,对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大一至大三共计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615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室友及朋友关系的满意度偏低,同时家庭关系、朋友关系以及室友关系的满意度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高校应创建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搭建学生感知幸福的平台;引导同学学会自主承担思考和行动,建立价值观和行为清晰的个体疆界;家校联动,用爱和智慧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组织公平量表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了教师组织公平感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较严重,组织公平感较低;年龄、职位层次、中小学教师等变量对教师组织公平感和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组织公平感能预测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其中分配公平对个人成就感和情绪耗竭的预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任荣 《未来与发展》2016,(10):101-105
高峰体验作为一种美妙的情感体验,既是一种特殊的幸福快乐,又对幸福产生巨大的后续影响,是高校教师幸福提升的重要体现和巨大动力。高校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同、自我和谐目标的确立、热爱工作获得的成长是高峰体验获得的重要源泉;因此,高校教师可通过调整认知幸福的角度,多元定义追求目标,从而发挥自身及精神性目标在高峰体验创设的作用,在感恩之中不断自我超越从而在收获高峰体验中获得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和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焦虑、抑郁的状况及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南昌市464名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职业倦怠量表教师版(MBI-E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研究,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校青年教师存在中度的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以及轻度的情感淡漠;存在中度焦虑和轻度抑郁;情绪衰竭和情感淡漠对焦虑与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结论: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应得到重视,建构心理健康维护网络与扶助机制建设体系为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科学界定高校科研管理职业倦怠的表征,剖析高校科研管理队伍产生职业倦怠的诸多因素,设计出多角度多维度的立体式职业倦怠干预方案,提出应从管理到治理转变,完善高校的组织治理体制;从职能向技能提升,着重科研管理队伍的职业能力培养;从契约向契合塑造,构建科研管理队伍与学校组织层面的心理契同。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视角下辅导员领导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贤辉  李燕 《科教文汇》2012,(10):14-15
从辅导员领导力概念及其内涵入手,通过分析职业倦怠对辅导员领导力的影响,尝试从创新辅导员培养、评价和管理机制,发挥辅导员个人潜质,树立辅导员人格威信,强化职业和价值认同等方面,提升辅导员领导力,克服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济南市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倦怠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工作人员的选拔和录用提供参考依据,也使更多的特殊教育教师了解和应对职业倦怠。方法:运用MBI问卷和艾森克成人人格问卷对济南市2所特殊教育机构的60名在职的特殊教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性呈显著正相关,与人格特质的内外向性和说谎性成负相关。结论:教师的人格特质对职业倦怠有一定的影响和中介作用,特殊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培养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减少职业倦怠对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龚会  时勘  卢嘉辉 《软科学》2012,26(8):98-103
通过对332名电信营业厅服务岗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员工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在情绪劳动与倦怠、情绪劳动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在他们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心理解脱不仅调节表层动作对生活满意度的负作用,而且调节倦怠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当员工在下班之后,经历高的心理解脱时,表层动作和倦怠对生活满意度的负面影响作用将会降低。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努力-恢复理论中,工作压力可以通过远离工作任务的方式,重新获得心理资源,促进这些因素在家庭界面的积极作用,提高个人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桂荣 《未来与发展》2012,35(3):79-81,58
目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演化以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英语的需要日益增长,新课程改革实效性的加强以及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使得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探讨也随之深入.与此同时,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与成果的快速推广与应用,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使得科学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愈来愈密.本文从“要合理协调新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意识的培养与新教育技术能力的习得具有一定的统一性”、“新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加速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进程”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访谈法、开放式问卷等方法构建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估量表初稿,通过对220名高校教师的调查,对量表进行检验。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包括8个因子:教学成效、职业素养、教学投入、沟通协作、敬业精神、科研服务、组织忠诚、遵守规章制度。该量表信度、效度符合统计学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向丽 《科教文汇》2014,(10):28-29
为了考察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204名河南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抽象调查。结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正常人群,青年男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青年女教师,已婚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未婚青年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受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两者可以解释心理健康12.4%的方差变异。  相似文献   

18.
贾建锋  王露  闫佳祺  唐贵瑶 《软科学》2016,(11):105-108
以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为情境因素,探索对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特征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特征对工作绩效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该正向作用主要通过基本特质维和科研内驱维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在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特征与工作绩效之间具有调节效应。从研究型大学制度建设和教师工作绩效提升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9.
胡春国 《科教文汇》2012,(21):166-167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一个非正式职业,与社会上其他正式职业一样,也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本文说明了高校学生干部职业倦怠的表现,分析了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同时还总结了对高校学生干部职业倦怠现象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刘葵 《科教文汇》2020,(5):153-155,170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等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承担的工作日趋复杂,特别是受工作性质的影响,他们更容易产生倦怠。通过对辅导员职业倦怠、角色压力与社会支持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为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改善策略提供实证支持,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满意度和自身身心健康水平。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角色压力、社会支持相关关系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其中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r=0.770,p<0.01),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r=-0.445,p<0.01)。社会支持在角色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β=0.0158,p<0.001)。结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角色压力、社会支持三个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职业倦怠与角色压力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水平在职业倦怠和角色压力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