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阐明国家实验室地位作用和美国国家实验室发展历程、目标使命基础上, 分析了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重从国家实验室的分级分类管理、目标任务合同制、实验室与承包商间互利双赢模式、内部管理架构和学术组织结构等管理体制方面,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人员聘用管理与流动,人才、项目与仪器设备结合,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合作与竞争, 同行评议,技术转移等运行机制方面研究其有益经验,以期对我国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不同视角剖析美国国家高磁场实验室(National High Magnetic Field Laboratory)的管理体制,并从人员管理、经费管理、开放共享、产学研合作等多个方面考察其运行机制,从而对依托大型科研设施的我国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松  张金隆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5):97-101,F003
针对国家实验室建设计划的启动,对比国内外实验室发展趋势与特点,探讨有关我国国家实验室的定位、作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家实验室建设已成为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迫切需要在管理体制机制上,特别是经费配置与管理方面进行革新。这不仅是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国家实验室拟突破现有科研机构瓶颈的重要切入点。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初级阶段迫切需要借鉴国际经验,而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与发展已较为成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从财务管理视角切入,通过详细梳理美国国家实验室经费配置与管理特点,对我国拟筹建的国家实验室及科研机构经费配置与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旨在为建设我国国家实验室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研究发现美国国家实验室以联邦政府资助为主的经费分配模式、全程多元监管体系、精准的绩效预算模式等卓有成效。建议我国国家实验室的经费配置遵循以任务为导向的原则,采用弹性制经费分配模式,完善管理程序和立法内容,辅以多元主体共同监督的模式,促使国家实验室经费配置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进而提升经费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5.
国家实验室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高水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原始创新的平台。如何强化目标导向的国家实验室战略性基础研究,并与产学研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提高我国前沿技术和战略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是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是美国开展战略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的核心力量,在世界同类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基于基础研究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对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战略性基础研究组织运行模式及产出特征进行系统调研和分析,研究发现,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基于明确的战略定位和研究方向,组织开展战略性基础研究,在经费投入结构和研发团队结构、基础研究产出水平、学科领域布局等方面各具特点;国家实验室通过与政府、非营利机构、大学和企业以及国家实验室之间的合作开展协同研究与创新,同时开展差异化的国际合作研究,形成以发达国家为主、并不断加强与中国合作的国际合作模式。研究结果对我国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开展战略性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参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隶属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生物医学类国家实验室——弗雷德里克癌症研究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思路、运营机制、科研实力、研发经费收支情况、大型科学设施的开放共享、教育和社会服务及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特点,借鉴经验,为我国生物医学类国家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决定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以配合国家计委和各实验室主管部门加强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的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大措施之一。国家投资建设的1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基础性研究的大部分学科,经过10余年的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初步建设成为我国基础性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宏观战略视角解读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分析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及其变革趋势,对完善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革、参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我国国家实验室运营管理制度建设路径,从资源管理模式入手,运用案例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研究美国"大学-国家实验室"合作交互模式.首先,选取麻省理工学院与林肯实验室、卡耐基梅隆大学与软件工程研究所以及加州大学与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3个典型案例,以财务、项目、人员为主要线索,分析资源管理路径中的关键节点和模式特征;其次,对比分析3类资源管理模式的共性与差异,讨论不同管理模式相对优势、选用原因与适用范围;最后,结合国外科研管理先进经验和我国国家实验室运营管理制度建设实际,提出精准匹配大学与国家实验室资源、打通底层资源结算系统、多元化"大学-国家实验室"资源互动模式因事施策、打造基础研究与实战应用有机结合的科研人才梯队等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实验室资源优化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院系实验室是高等院校实验室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管理体制与自身体系建设的影响,院系实验室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文章论述了院系实验室应当建立内外开放式的运行机制和全过程协同的运行机制,从按学科调整、跨院系协作、区域内共享这三个方面入手.不断增强院系实验室资源的教学服务功能、科研服务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实现院系实验室资源的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包括以国家实验室系统为主的集中管理和资助模式,和以科学基金为主的自由探索科学研究资助模式。国家实验室系统是联邦政府资助科学的主要渠道,国家实验室以任务导向研究为主,服务国家需求为目的。大部分国家实验室采用“政府所有、合同运营”治理模式,主要涉及联邦主管机构、国家实验室和合同承包商三方主体间关系。国家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围绕联邦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及研究任务开展的需求进行设计的,核心制度(以能源部为例)包括财政资金的拨付及资助形式、实验室战略与联邦主管机构的协同、M&O合同机制、承包商PEMP绩效考核机制、承包商保证系统制度设立以及监管部门的评估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王喆  陈伟伟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3):171-177
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我国各类实验室在创建国家实验室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从实验室的建设模式与行政隶属关系、资源配置机制、激励机制、考核评估机制、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深入剖析体制机制问题及成因,并进一步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总体思路和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十四五"时期国家实验室建设和科技资源优化整合提供基础性参考和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防部是美国国家实验室的重要资助单位,在最高峰时期,美国国防部曾经资助过34家国家实验室。目前仍然资助10家国家实验室。文章详细分析了美国国防部下属国家实验室构建的"资助机构—运营机构—国家实验室"三层管理体制。根据联邦采购法案(FAR),资助机构决定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国家实验室要依照资助机构的特殊要求或章程来执行研发任务。运营机构负责国家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包括实验室主任等高级管理人员的选聘等。资助机构通过驻地办公室对国家实验室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和绩效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来确定国家实验室的绩效收入和补贴。美国国家实验室的三层级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使国家实验室获得稳定的联邦政府资助,另一方面又能在具体的事务管理上保持相对的灵活性,这种模式较为符合科研规律,对于中国构建国家实验室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全球卫生安全体系带来了重大考验,也给全球治理结构和格局带来新的冲击;同时,还暴露出全球及我国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一些不足。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新疆域。其中,高级别生物实验室是开展生物安全科学研究和体现国家安全能力的核心平台。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实施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明确、功能齐全、分工协作、网络化运行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体系,建设临床、生产、科研活动有机融合的国家生物安全协作中心。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明确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运行的潜在威胁因素,促进其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建设,从管理安全、意识安全、环境安全及学术信息安全四方面分析归纳影响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得知管理安全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运行作用程度最高,其次是学术信息安全。基于此,设计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联动和学校领导、学校专设实验室管理部(处)、学院领导等七级管理的实验室组织架构,根据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风险处理以及工作评估4个风险管理环节,提出实验室安全保障的三大核心包括应急预案管理机制、安全培训考核机制和学术信息安全机制。最后提出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进行系统科学的安全培训与演练以及提高实验技术队伍人员素质等提高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应对新兴复杂多变的生物安全威胁,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针对生物安全风险因子的全球性、复杂性、毁灭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中科院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建立了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网络平台,构建生物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形成应对新发和突发烈性传染病、外来生物入侵种等生物安全威胁的侦、检、消、防、治的综合能力,健全生物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加强战略资源和人才储备,前瞻部署生物安全防控科技项目,力争在解决国家生物安全威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