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野草>中黑暗与虚无意识的深广度集中体现了鲁迅个体精神的复杂性.本文试图分析<野草>虚无意识的来源.<野草>是鲁迅精神世界的集中表现,只有在分析鲁迅前期的个体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把握<野草>的精神实质.鲁迅的个体是以群体为内核的个体,在儒家范畴内.鲁迅与尼采的个体精神不同,因为鲁迅反对尼采的极端个人主义.鲁迅与俄罗斯精神本质上也不同.鲁迅延续了儒道的一些精神,没有根本上受佛教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们不能轻易地相信鲁迅对作品主旨的自我表白,《我的失恋》不同于普通的打油诗,它有严肃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出鲁迅与传统文化诀别的原因,诀别的勇气以及诀别时的心态。作品的风采格调、情感倾向与《野草》中的其他篇目基本一致,它是《野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我们不能轻易地想念鲁迅对作品主旨的自我表白,《我的失恋》不同于普通的打油诗,它有严肃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出鲁迅与传统文化诀别的原因,决别的勇气以及诀别时的心态,作品的风采格情感倾向与《野草》中的其他篇目基本一致,它是《野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文本互证的方式,联系<野草>其他文章以及鲁迅书信,阐述了<过客>里所蕴含的鲁迅独特的生命意识"反抗绝望"和"夺取爱的生存",并借此感知鲁迅那鲜活的生命,真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中,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几乎占了五分之三,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新旧两类知识分子.<在酒楼上>、<孤独者>、<伤势>历来被认为是探索知识分子出路的最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三篇作品.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小二黑结婚>不是在<讲话>影响下产生的作品,而是自身愿望,鲁迅影响,大行政化政策等因素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鲁迅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其小说.<呐喊>、<彷徨>共收25篇小说,比较著名的<孔乙己>、<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情节展开的具体环境都是"鲁镇".本文以"鲁镇"为视角对这几篇作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鲁迅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的荒原意象是鲁迅先生苦痛和孤独在小说中的投影.从根本上说,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荒原意象正是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的真实体验.作者类似于灵魂拷问式的焦灼感,通过<呐喊>、<彷徨>的荒原意象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9.
林志浩先生在<鲁迅传>里,以<闲话>和<并非闲话(二)>为例,重新评价了鲁迅与陈源的立场和态度.本文从文本入手,剖析了双方论争的文章,认为林先生的结论尚有再思考的必要.文章还从文化接受和政治追求的差异等方面,论证了他们论争的缘由,从鲁迅讽刺攻击性语言的特点,论述了鲁迅的"骂人".指出陈源害怕革命、蔑视民众和对帝国主义妥协软弱的立场、态度均表现得十分鲜明,鲁迅先生的批评当是无可指责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风格与其小说、杂文迥异.该文意在探讨其创作成因,从鲁迅所处的特定环境、独特心态及其个性特征等方面着手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11.
<呐喊>、<彷徨>时期的鲁迅作为一位思想启蒙者,通过文学形式表现了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对个体生命状态的深切体验.其作品不仅体现了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题,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度,而且记述了作者深刻、复杂、痛苦的心灵历程,作品内容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因素,后者是鲁迅作品价值构成的重要方面.鲁迅在"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生存困境中重塑的人格,既有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因素,又体现了极具现代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世情小说开山之作的<金瓶梅>,几百年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诞生于封建末世的这部作品,汲取前代小说之精华开创后代世情小说之先河,尤其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金瓶梅>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以一个家庭的兴衰为整个社会的缩影,融女性悲剧和商贾发迹历程于一体.其丰富的内容与高超的表现手法的确值得今人去揣摩探究.  相似文献   

13.
小说<棋王>不仅表现了道家文化,它又是儒道互渗、互补的统一体.同时,阿城的心灵体验无意识中融入了作品,这使得<棋王>在实际上还存在着另一个潜在的主角"我"和另一层潜在结构.  相似文献   

14.
<珍珠>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加以解读.从作品的素材来源可以发掘出它所蕴涵的印第安人神话成分及其象征意义;把它当作寓言,则可读出它所阐释的老子学说;探索作品的哲理,则可发现它与<科蒂兹海航行日志>一样都植根于自然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千古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震荡心灵.本文试图从美学特征的比较上探索一下两部作品的美学差异现实精神与浪漫情趣、情景交融与情理结合、粗犷坦率与悲壮激昂.及其形成的根由.从而寻觅到它们迷人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所在.这对于更好地更进一步吸取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有着极为重要作用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韩非(前280?-233)是战国末期的一位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韩非子>共有五十五篇,<说难>是他后期的作品.①<说难>一文,是先秦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一篇奇文.它的奇,表现在它的形式和内容上.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大陆新武侠在小说原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今古传奇·武侠版>、<白桦林·新武侠>、<湖北画报·奇幻>、<科幻世界·奇幻版>、<武侠故事>等期刊为阵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2004年大陆新武侠文坛的成就,昭示着以中国先进文化为指导的中国大陆武侠文学与通俗小说的繁盛.  相似文献   

18.
张洁的<方舟>、铁凝的<对面>、陈染的<私人生活>、卫慧的<愈夜愈美丽>是分属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几部作品.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演变,可以找到新时期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当代著名德国作家,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183;格拉斯一向关注德国二战前后的历史题材.他脍炙人口的但泽三部曲&lt;铁皮鼓&gt;、&lt;猫与鼠&gt;和&lt;狗年月&gt;以及近年来问世的&lt;说来话长&gt;(一译&lt;辽阔的原野&gt;)和&lt;我的世纪&gt;等无一例外地与历史清算和文化反思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格拉斯的最新作品&lt;蟹行&gt;是德国战后文学的继续.惟一不同的是,格拉斯新作的视角有所转换:小说中描写的战争的直接牺牲者正是德国人自己.……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金庸武侠小说不仅具备一般武侠小说所具有的虚拟性和传奇性的特征,同时还别具一格地包含了丰富的对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以及国民精神性格的认识和阐发.通过作者虚构的武侠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历史的某种深刻的真实和内在奥秘,看到中国人性格命运的某种必然.文章以<碧血剑>、<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三部作品为例,时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