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1978-2007年我国SSCI论文的科学计量学分析发现,我国高校SSCI论文发表具有如下特征:SSCI论文数量逐年上升;高校发表的数量在国内机构中占有优势;"985工程"大学是高校SSCI论文发表的主力.在社会科学各学科中,高校也基本是主体.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各学科SSCI论文发表在全国高校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各校社会科学SSCI论文的发表呈现不均衡状况.1982年我国高校开始发表国际合作SSCI论文,2002年后国际合作论文的增长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走向国际是一个必然趋势。本文以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SSCI和A&H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状特点的分析,揭示出制约和影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发布的主客观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如何提高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SSCI、A&HCI期刊上的发文量、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提出了若干条建议。  相似文献   

3.
统计1998年到2008年SSCI收录的中国20所高水平大学发表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的情况,比较发表类型、发表数量、论文语种、发表领域的差异,并与CSSCI论文数量做对比,分析后发现.不同学校SSCI数量和高层次文献比例差距较大、论文绝大多数为英语、多涉及经济管理和本校优势学科领域等特点;这些反映出我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近10年发展迅速,但参与国际研究仍不足的现状:同时揭示了各校社科研究的不同特点,如北京大学在SSCI上的绝对优势、中国人民大学更多关注国内研究、清华大学近年来迅猛提升等.我国高水平大学要进一步重视SSCI成果、重视社会科学研究、发展交叉学科、加强校际合作、增加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4.
在学术国际化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对教师发表SSCI和A&HCI论文进行激励。激励制度主要体现在物质奖励和学术评价两个层面。从对国内某研究型大学文科教师深度访谈的情况来看,高校教师对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发表及其激励制度持不同意见,虽一般不反对对国际发表进行物质奖励,但他们对国际发表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高校在实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发表激励制度的过程中应理解和尊重差异性的存在,关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SSCI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之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CI、SSCI等索引工具与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学术界对于作为索引工具的SCI、SSCI等系统成为评价指标的做法,一直持慎重的态度。本文分析了SSCI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的原因,指出了其作为学术评价标准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从如何对待西方的现代知识体系、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以及学术的目的与学术评价的目的三个维度反思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基本问题,以期建立一个符合中国自身学术发展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中国际核心期刊专题数据库SSCI和A&HC.收集了我国高校研究人员截至2009年主笔或参与合作完成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在对总体数据进行各年统计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在引文量、引文期刊、引文年代、被引作者及高校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内容.从引文分析的角度剖析走向世界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外部的教育与科研国际化和内部的科研绩效管理标准化双重需求作用下,我国逐步形成了以SSCI为导向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本文以教育学科为例,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了我国学者近10年来发表在SSCI期刊上的教育研究成果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对比我国学者同一时期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论文特点,剖析了SSCI期刊对我国学者教育研究的导向作用及其成因。最后,笔者反思了SSCI学术评价功能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在外部的教育与科研国际化和内部的科研绩效管理标准化双重需求作用下,我国逐步形成了以SSCI为导向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本文以教育学科为例,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了我国学者近10年来发表在SSCI期刊上的教育研究成果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对比我国学者同一时期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论文特点,剖析了SSCI期刊对我国学者教育研究的导向作用及其成因。最后,笔者反思了SSCI学术评价功能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Thomson Scientific公司基于WEB开发的引文数据库SSCI为样本,对其2001-2010年收录的中国社会科学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论文合著情况发展迅速,篇均作者数由1.91增加到4.35,独著论文由32.65%下降到17.51%;不同学科的合作度增加了2.2-2.6倍;国际合作合著的论文由39.89%上升到50.26%,反映出近1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合作研究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理论的流变和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在对教育学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提出了“教育学终结论”,在教育学研究和实践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对教育学的质疑,关键是对现有的教育学体系是否具有“科学性”存在分岐,事实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着明确的分野,终结论的实质是漠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规律的差别,排斥社会科学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终结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站不住脚的,当然,教育学必须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Web of Science中的SCI-E、SSCI数据库,以1945年至2010年间国际创业教育领域的2000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和计量单元,将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运用国际新兴的CiteSpace软件和可视化方法进行知识计量和知识谱图绘制。在可视化图谱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国际创业教育的研究前沿方面的定性研究,从而为国际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开拓了全新的视角和平台。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99篇研究中国基础教育的SSCI高被引论文的主题分布、对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价值的表述以及被引用情况的分析,发现这些高被引论文通过凸显中国学生的优异成绩、揭示与他国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等方式吸引了国际学界关注,但对有中国特色教育实践的描述分析以及对中国基础教育独特研究价值的发掘尚有不足。相关成果对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价值的建构方式需要实现从成绩到经验、从问题到方案、从数据到理论的转变,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葛莉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4):70-76,123,124
基于Web of Science中的SCI-E、SSCI数据库,立足于国际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文献,采用国际新兴的CiteSpace软件和可视化方法,将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在知识计量和谱图绘制的基础上,诠释国际创业教育的热点知识群,从而为国际创业教育领域开辟新的研究范式。研究发现,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创业教育的热点知识群可诠释为商业教育与管理教育,创业管理与商业模式,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预期、态度、模式与绩效,创业教育与方法,职业流动劳力和创业移民,创业者的人格与健康,青年创业者的支持与环境,创业专业选择、内科与初级保健护理,创业目的与成功,创业教育的调整与文化互渗,职业干预与决策,职业选择与创业自我评估等。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Higher Education》等8种SSCI高等教育学期刊2000-2011年刊载文献的作者共被引网络图谱,探测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及其学术思想,梳理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主流学术团体及其学术观点。其中,伦斯登(Ramsden P)、克拉克(Clark B)、比格斯(Biggs J)、巴内特(Barnett R)、比彻(Becher T)、丁托(Tinto V)、艾斯丁(AstinA)、布拉克斯顿(Braxton J)等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作者共被引网络中的代表人物。组织变革与学术重建,正式学习,学生辍学,质量评估和全球化,远程教育与在线学习,情境学习和教学研究等问题是这些代表人物的主流研究方向。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1999~2008年间SSCI数据库中主题词为"道德教育"的全部文献进行分析,绘制文献共引网络图谱,从而对国际道德教育研究的关键文献和高影响人物进行了提取,进而厘清这一时期道德教育领域的研究脉络与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研究领域"进口"和"孤芳自赏"的现状必须改变,教育研究需要在国际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影响世界教育发展的能力.通过了解SSCI数据库的特点、分析教育学科在其数据库中的地位,本文指出中国教育研究成果要走向国际,必须树立教育研究成果的国际意识,遵守共同的学术规范和加强学术期刊的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7.
以2000-2019年间34本教育学SSCI收录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国外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特征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发现,21世纪以来,国外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基本形成了以定量研究为主、质性研究紧随其后、混合研究占有一席之地的格局;因研究议题和学术共同体偏好的差异,具体方法的应用在教育研究的不同领域呈现不同样态;"方法从之于问题"的实用主义导向不断驱动国外教育研究方法应用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国内学术界对国际课程研究主题目前没有引起高度关注。通过分析国际SSCI收录的权威学术期刊《课程探究》发表的学术研究性论文可以发现,国际课程研究的主题聚焦于:教学实践转化研究、思想理论探析、课程改革的批判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主体研究五个层面。未来我国课程研究需要注意三点:第一,重视课程研究领域中的教学品质,将教与学的学术研究实践化;第二,课程研究视域有待于完善提升;第三,继续重视课程理论原创新、本土课程实践转化、课程变革批判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相关主题深入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