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问法、逻辑分析法,以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项目训练与体育文化研究有机结合为创新出发点,对高校与地方共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研究,旨在为高校与地方共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提供理论参考。为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水平、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为武术类、养生功法类、民俗体育类和少数民族体育类,文章分别阐述了这些项目的开展对现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有助于现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传统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及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育中进行研究。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课程开发价值与优势,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能体现民族地区高校的办学特色,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建议建立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库、建立师资培训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嫩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将嫩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断传承发展下去,最好的途径就是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在校运动会上设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组织学生参与、观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赛事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建议:高校应深入挖掘、整理、继承、创新嫩江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吸收自身的精华和借鉴国内外体育文化研究成果,寻找契合点整合创新,使嫩江民族传统体育更具时代性。  相似文献   

5.
张炜 《体育世界》2010,(3):80-82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进行了认识,并在这种视角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启示,提出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路径选择:(一)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保护体系;(二)进行数字化整理与编目;(三)打造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四)开发学校体育文化教育资源;(五)开展民族地区传统体育竞赛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6.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方法对新疆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3民族(简称"新疆3民族")居民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简称"传统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揭示了新疆3民族居民参加传统体育活动的现状、规律以及影响因素。为相关组织机构决策提出可行性建议,保护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促进传统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要求建构一个深入的民族文化价值体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西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推广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载体,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应通过发挥科研和教育优势,利用高科技化改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器材,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各项规则科学、合理化,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和对外交流工作等,承担起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传播和创造的任务,展示和弘扬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周霞  王强 《体育风尚》2023,(5):134-136
随着南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较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兼容性等特点愈发显著。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传统体育文化,其集合了当地地域特征与民族理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然而,受基础设施匮乏、语言交流不畅、地理位置偏远等复杂因素影响,南疆人口较少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十分有限,甚至难以持续进行。基于特殊的人文、地理背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将口述史研究方法引入传统体育的探究及传承路径分析之中,以期促进南疆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民族高等院校的体育赛事资源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民族院校体育赛事的推广是传承与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平台,是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载体,是不可多得的课程内容资源,将少数民族传统育活动广泛融入学校体育课程之中,可以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促进民族团结,进一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规律,为初步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理论奠定基础,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指导。运用文献资料、行家调查、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大中小学中已进行教学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技能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类型运动技能的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化区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对西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区的形成背景、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西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区分为三秦文化区、甘陇文化区、宁夏文化区、青海文化区和新疆文化区五个区,其中三秦文化区分为陕北亚区、关中亚区、陕南亚区,甘陇文化区分为陇南亚区、陇北亚区,宁夏文化区分为宁北亚区和宁南亚区,青海文化区分为海西亚区和海南亚区,新疆文化区分为南疆亚区、北疆亚区。  相似文献   

13.
华桦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6):624-626
研究目的:通过对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社会因素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从而达到提高湖北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质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二手资料分析、实地调查、统计资料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对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进行研究表明:基础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学校课程设置创新、基础理论课老师中有创新能力老师数量不多的问题是较突出影响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瑰宝,随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作为文化载体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多地被纳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之中。本研究以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现今学校体育中的少数民族体育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体育教学存在着缺乏师资、教学内容定位不准等问题,并根据少数民族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进行远程网络授课,着重于多媒体教学、搭建少数民族体育教学网络互助平台等建议,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芦笙舞在广西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所调查的广西学生和教师对芦笙舞的了解程度与兴趣倾向总体较好,芦笙舞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空间比较大;芦笙舞的学校体育引入有利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校本课程的研发,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提升;在碎片化背景下为拯救民族文化流失,通过对芦笙舞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研究.能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分析民生与传统体育文化的科学内涵出发,剖析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民生建设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田野作业、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索民生视域下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建议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适度开发传统体育资源、加强体育文化研究以及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自我构建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传统体育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中庸性、娱乐与竞技性等特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传统体育项目仍是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健身、娱乐和促进生产的有效手段,充分利用这一财富,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各民族或地区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是具有自身特质,价值取向,内涵的重要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将民族传统体育有效地引入高校教学,并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优点去促进高校的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两种方法对利用民族传统体育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进行研究,简述了其主要途径:运用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文化价值,强化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可;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趣味娱乐价值,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运用民族传统体育的简单健身价值,辅助体育课堂的深入延伸。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1997-2007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与一般期刊发表的新疆少数民族体育科研论文、报告以及有关研究新疆少数民族体育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做了系统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论文数量呈增长态势;论文目前仍以文献资料研究法为主;科研人员以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为骨干;研究内容以新疆少数民族体质、少数民族体育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为主,而对新疆少数民族体育史及新疆少数民族体育休闲娱乐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