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课程中,特别强调学生探究。什么叫探究性学习?简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活”和“动”两个字。“活”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活动的生成性。教室里实际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能都由教师所预设,  相似文献   

2.
黄志雄  尹承豹 《考试周刊》2009,(14):154-155
研究性学习泛指贯穿于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的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它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创新”和“创新学习”的特征。因此.中学物理无论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还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都需要体现研究性学习方式,它既可表现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专题研究学习”,也可表现为在物理学科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来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方前伦 《中学文科》2009,(7):137-138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当前,语文教学基本上走出了教师“天女散花”,学生“啃压缩饼干”的樊篱。大多数语文教师,能按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大胆地运用活动教学模式,把语文课教“活”了,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但语文教学要真正抓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还需要有效地整合课程中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进展,广大教师已认识到在品德教学活动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都注意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由于新课程改革推行的时间比较短,广大教师尚处于实践和探索阶段,所以在目前开展的品德课堂活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①活动的课前准备不足,开展得比较仓促,随意性较大。表现为课堂活动组织比较散乱,目的性不强,有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②把活动当作“标签”,把学生当作展示自己教学理念的工具,缺乏尊重和平等意识。表现为为了实现“目标”而随意中断…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学习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要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6.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内涵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础,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质疑探究问题,并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其核心可以概括为“活”和“动”两个字。“活”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表现为学生动手动脑。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学生是探究数学的主体,它包括三层含义:—是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二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的价值和独特品…  相似文献   

7.
刘帮平 《湖南教育》2002,(14):26-26
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这已在广大教师心中形成了共识。广大教师把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操作、说理、评价等当做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极大地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笔者却发现:有的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与“动”,盲目地设计一些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活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该让学生动的时候没让学生动,不该让学生动的时候又强迫学生去动,导致课堂高耗低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学生的活动一要有“机”,即把握好学生活动的有利时机,要在知识的疑难处、重点处、转折处、…  相似文献   

8.
一、活动背景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意识到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且在教学中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但“探究学习”多数都流于形式,所谓“探究活动”只是引诱学生钻进教师预设的“圈套”,没有丰富的探究活动和探究空间,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去发现“新知识”。这样,  相似文献   

9.
田林  刘桂霞 《天津教育》2007,(11):51-52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的学习活动。探究式学习可以分成专门的探究式学习和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从性质和特点上可以看成是探究式学习,科学课程的本质和核心是探究,在各科教学巾开展探究式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活”和“动”两个字。  相似文献   

10.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充分智能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活”和“动”两个字。“活”,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活动的创新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手动脑。  相似文献   

11.
刘忠保 《教学月刊》2015,(Z1):80-83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1]然而,目前许多日常高中英语课堂还是表现为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要特征,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的个性被限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不足;教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思维品质的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和探究。教,是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是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归宿的。把和谐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本质体现。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梁陆元 《教师》2008,(1):44-46
探究式学习,从广义来说,它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学习实践活动。从狭义来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或课题研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探究活动包括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咨询者和指导者。在课堂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师生共同研究,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变“学生围着教师转”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自己研究、自己讨论。教师相机引导,适时点拨。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教科书设置的“活动与探究”栏目是实现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载体。在探究活动的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实际探究能力出发,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的关系;突出自主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过程,是让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有效的“动”起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活动单导学"模式,它如声声春雷响彻教改大地,从老师、学生到课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活动单"是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所进行的活动方案,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依据。通过学生的"动"使课堂"活"起来,教师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自由求得真知。  相似文献   

17.
“活动单导学”是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它一般由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提升、活动反馈等几个环节组成。其中,自主是必要条件,“动”是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它包括手动、口动、眼动、耳动、心动。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听说读写之外,朗读、表演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可以选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可见,科学课堂的主要活动是科学探究。高效的科学探究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用心指导,如何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有效地调控科学课堂,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深思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指向学科育人目标的达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和实践,强调为学生的素养发展和健康成长而教。为了让学生的“学”“看得见”,教师应当聚焦并深度解读英语学习活动观,尝试从创设主题语境、明确活动目的、搭建活动支架等角度深入探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李平 《新课程研究》2009,(11):167-168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时,课前要精心设计,课中要细心引导,用心组织,课后应静心反思,力争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实现“动”有所获,“动”有所思,“动”有所悟,从而提升探索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