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是指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教育费用或者支付困难的学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更为突出的一个特殊群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资助,通过建立"造血工程"考证资助体系,降低其考证成本,激励贫困大学生提升职业技能,促使大学生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增强就业竞争力,以积极的、自强不息的就业心态去迎接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随着全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受资助的学生群体在高校中不断扩大,而受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出现滞后现象,如贫困生资格认定困难、还款不良率攀升等,这使得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变得复杂、艰巨起来。德育是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方法,把德育注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创新贫困生资助工作思路,构建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实现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效,对于解决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和贫困生资助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国在长期实践中制定出一套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目前,采用奖学金、学生贷款(贷学金及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资助政策。通过分析我国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资助政策是国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措施。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学杂费成为接受高等教育必支付的开支,在校贫困生数目急剧上升,贷学金制度的实施不仅能缓解日益增长的资助需求,克服了以往资助政策的局限,是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文章通过对山西省五所高职高校1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贫困生的来源及贫困的原因,提出更好地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生资助是脱贫攻坚、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高校贫困生认定是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有效落实的基础工作,是推进学生资助精准化的重要内容。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着认定模式单一、衡量尺度不明确、材料失真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结合高校资助工作实际,提出了构建困难程度综合指标、定期开展认定复查工作、重点学生家庭走访等优化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使贫困生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我国逐步建立了"奖、勤、贷、助、补、免"多元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但是近年来,在资助政策推行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文章分析了高校资助贫困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了思考,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体系、尽最大效能发挥资助作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鉴别过程中存在学生家庭情况调查真实可靠性欠缺、审查部门在审查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贫困生鉴别体系不健全、资助资金来源过于单一等问题。高校贫困生鉴别体系要不断完善学生的个人信息档案,使得鉴别过程有据可查;要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通过诚信档案来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则要加大贫困生资助资金的投入、加强资助对象的科学鉴别、树立贫困生的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作为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资助育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成效。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不科学、助学贷款体制不完善、勤工助学机制不健全、贫困生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突出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辅导员应强化的资助育人能力有资助管理能力、资助监督能力、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推进高校收费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学费的大幅度增长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益突出.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经济或者是教育问题转化成为一个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独立学院作为年轻的高等学校之一,其中有关贫困生资助在内的各项工作起步比较晚,对于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的政策制定和引导及规范工作制度正在日趋完善.本文探讨了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困扰高校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高达300多万人,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做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是事关社会稳定、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而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又是做好高校资助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状况调查及救助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校贫困生状况调查 一般而言,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困难的学生。据教育部调查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资助政策是国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措施。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学杂费成为接受高等教育必支付的开支,在校贫困生数目急剧上升,贷学金制度的实施不仅能缓解日益增长的资助需求,克服了以往资助政策的局限,是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当前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导致部分贫困学生不能得到及时资助而引发一系列高校贫困生问题.新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从国家奖学金制度、助学金制度、助学贷款政策以及工作要求等方面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我们切实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犇 《文教资料》2013,(23):118-119
贫困生的准确认定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也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影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因素,最后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通过建立统一的认定标准;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认定参与者的责任意识;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后续管理;实现贫困生资助观念与资助模式的转换等提高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措施.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高校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保证高校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从而保证有限的资助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6.
徐娟 《文教资料》2013,(29):164-165,167
在高等学校的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产生的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尖锐的背景下,对贫困生资助方式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目前我国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下的各类资助方式,不能满足高校贫困生的需求。经过高校贫困生资助需求调查,全面了解贫困生对现有资助方式的满意度状况和其他需求,提出今后改良资助工作的方法,拓展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将各类资助用到贫困生最需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以下问题--宣传不到位,贫困生的认定程序不合理,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非正常影响行为,勤工助学在资助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为此,应建立完整、规范、定期的宣传机制,完善学校家庭贫困生认定工作程序,完善现行公示制度,设立励志奖助金以替代助学金.  相似文献   

18.
赵春梅 《考试周刊》2012,(41):165-166
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帮困机制在物质资助方面已经使贫困生受益较大.但是在精神扶持方面还缺少有力的措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才,物质资助只是一种手段,其短期内能够解决生活问题,以完成学业。因此,从长远来看,加强高校贫困生的精神引导,树立正确的资助理念,以资助为手段、以育人为核心、以成才为导向。紧紧围绕“资助一育人一就业”这条主线.实现资助全过程育人目标,扎实做好各项相关工作,这样高校资助工作才能真正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 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尽管政府 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但还是难以完全满足贫困生的需求。不仅如此,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高校也 时常遭遇窘境。如何认定贫困生准确地给予资助,是落实教育公平和党的“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 常困难而失学”政策的重要环节,是需要高校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高校已初步建立起"奖、贷、助、勤、补、减"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高校资助管理工作内涵越来越丰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套定位准确、信息完备、操作性强、可动态化管理的贫困生认定及资助系统,来完成困难学生电子档案、民主评议、提交资助申请、在线审批及学生历次资助记录等,可有效实现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公开化、简单化、规范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