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熙的《林泉高致》是中国绘画美学理论的重要著作。“夺其造化”,是其美学思想核心。郭熙强调了创造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生命活力;创作主体必须直接审美观照自然山水;艺术家必须善于营造一个兴奋适意的创作心态;“三远”论表明了中国山水画艺术走向了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2.
郭熙的山水画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集》是山水画理论的集大成。它的美学价值在于明确回答了山水画的本质特点是源于人热爱自然山水的本性,论述了人的情感变化与自然山水景物变迁的对应关系。它的艺术价值在于提出对自然山水“取之精粹”的艺术概括的观点,以及中国山水画的视觉原理和空间表现的“高远、深远、平远”即“三远”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3.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本课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山水画为媒介,经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深刻理解“自然观”这一哲学思想的本质内涵。道学思想所揭示的大自然本原的道德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和不断融合发展的精神源动力。中国山水画是其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它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因此本文结合初中美术教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一课,从其所追求的意境美进而延伸探索其中的“天人合一”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4.
唐代山水艺术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本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回溯了唐前山水艺术“自然”精神的贯注历程,并以唐代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为考察对象,探讨了“尚自然”精神在唐代山水艺术的艺术展现和唐代山水艺术对“自然”的审美追求,以期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中国山水艺术的传统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黄宾虹是中国古典山水画艺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黄宾虹一生的绘画与金石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金石美学又使他对书法和绘画的认识进入刚柔相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他于山水画创作中总结出“画之道在书法中”,“以书法之法入画”的系统理论,从而形成“雄浑古朴”的金石风格。  相似文献   

6.
顾恺之针对人物画提出的“传神”论是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理论之一。章首先对顾恺之“传神”论的提出进行分析,然后从理论及创作两方面论述顾恺之的“传神写照”的绘画美学思想在魏晋至元代之间是如何逐渐突破了人物画的领域,广泛地渗透到山水画的领域,从而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美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在其发展演进中,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完整而独立的艺术体系。20世纪的山水画,总体上是崇尚自然.回归自然,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表现出“开门迎宾”的宽容心态,形成“借古开今”,“中西融合”的两条流向。新时期山水画在创意风格样式的艺术领域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格局,并从传统程式化的技法和审美惰性的羁绊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艺术本体的追求,寻求新的天人合一。在新世纪里,中国山水画将越来越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放射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美学家中,庄子的审美观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自然审美观。这种自然审美观“素朴”是其纲领,“本真”是其本质,“大美”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雕琢复朴”是其艺术主张。这种美学思想对中国后世美学和艺术影响极为深远。文章对庄子的自然审美观及其渊源进行了阐释与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富有独特艺术魅力和卓越成就的民族传统绘画是我国博大丰厚文化宝库中极为绚丽的明珠.在蕴含丰富、源远流长的民族绘画中,山水画艺术又是最有代表性的画料.本文以美学的观点,阐述了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山水画的主要审美特征和艺术特色,借以体现各个历史阶段独具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也展现出了不同时代山水画的嬗变及历代画家各具风骚的创造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从中引发出:“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发展规律.并明确指出:现代画家只有把握时代的脉膊,紧跟时代的步伐,具有现代人的情感,才能为繁荣社会主义新时代绘画艺术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说中国山水画在其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于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及其独特的美学理论,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感,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二、课程内容的精辟分析及重难点的设置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本课的内容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本主要从绘画形式的角度,就如何在中国山水画教学中把握其传承特点,更能接近山水画艺术的本质和精髓,提出一些初浅的认识,并结合教学中临摹,写生和创作三个具体环节论及“造化”与“传统”,自然与创作主体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对于诸多生态美学核心问题,有极为丰富和深刻的阐发.在传统绘画艺术观念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原生性的"自在美";人本身以及人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自然",人创造的艺术作品具有的美,作为一种"再生美",与自然之自在美和谐统一于世界之一体.传统文人画艺术的这些思考,应当成为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思想资源,并启迪研究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13.
董其昌山水画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其昌山水画论的美学意义:一是概括了董氏山水画论的基本美学倾向;二是总结了董其昌丰富而又有创新意识的山水画艺术实践;三是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美学风貌;四是描述了"南宗"画派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演变的过程中深受道学、玄学、佛学思想的影响。道家崇尚自然和玄学的“自然与道合一”,以及禅学中的“心造万物”等思想,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突出表现是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亲和性。分析、研究这三者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有利于揭示中国山水画的本质即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泽厚后期实践美学的基本理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批判哲学的批判》是李泽厚后期实践美学的理论起点,《美学四讲》则是其集中体现。“自然的人化”这一人类学主题分别展开为“美是自然的形式”、“新感性”和艺术积淀;审美本体论是主体性实践哲学的总结形态。李泽厚的后期实践美学是20世纪中国哲学美学的重要收获,其内部存在诸种矛盾,对人类审美活动的个性与具体性并未展开深入讨论,也没能实现中国当代美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征主要为天人合一,忠实于自然,并师法于自然,表现方法臻于成熟。“融金碧与水墨于一炉”,题材和内容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表现形式多样,在构图上出现“一角半边”的形式,宋代山水画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其巨大的艺术成就是和当时的宗教、文化及哲学思想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正>谈及中国画,人们首先会想到山水画。它始于唐代,在宋元达到高峰,是中国艺术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艺术部类。"气韵生动"是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特色与艺术追求,即不刻意追求景物的外在形似,而是在对自然景色真实而又概括地观察、把握和描绘的基础上,尽力表达出某种内在神韵。受此启发,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引入生活世界、创设生活情境以引发学生思考与体验  相似文献   

18.
李娜 《华章》2013,(12)
中国山水画并不是以单纯地描摹自然场景来体现画家的主要意图,而是通过多种自然场景融合画家的思想意识达到表现画家主要意图的目的,由此形成了在有限的内容限制下容纳了无限的艺术意境.这主要是“留白”起着主导左右.文章主要探讨了中国山水画“留白”的主要技巧及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为范本,强调师法自然,从自然中选取素材,汲取灵感。中国画家游历山川,眼看心记。注重感受,从而写胸中丘壑、心中意向等。中国的山水画。是在寻求艺术的真谛。寻求创造的活泼与生气。  相似文献   

20.
教授风采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28(4):F0002-F0002
曾宪荣,男,汉族,1948年出生,湖南南县人,现任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系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艺术美学、绘画技法研究,主讲水彩画技法、绘画色彩、中国画和素描技法理论等课程。主持完成省、厅级科研课题“水彩画技法探索与运用研究”、“中国山水画写生技法研究”、“钢笔风景写生技法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