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属22所中职学校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属中职学校普遍对学生的体育锻炼重视不够,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安排不足,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安排专门的体育教师或班主任指导,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2)福建省属中职学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过低,体育锻炼的强度不够、持续时间不稳定,严重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针对这一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彭伟 《体育科技》2013,(6):95-98,106
课余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发展身体素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锻炼场所、锻炼项目、锻炼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强身健体、调节情绪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价值取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明显不足,这主要与学习任务繁重、缺乏兴趣、缺乏喜爱运动项目等因素有关.同时,在余暇时间安排方式、锻炼项目、锻炼场所、锻炼频度,锻炼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长沙市示范性中学教师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获得了他们在闲暇时间安排、体育锻炼的频度、锻炼时间与强度、锻炼形式、锻炼场所、体育锻炼原因等方面的数据,并进一步比较分析,提出了促进中学教师体育参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医学院校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许多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会占去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也就忽视了体育锻炼,所以学生普遍存在体能差、体质弱的问题。作者以本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科学制订锻炼计划及合理的安排锻炼时间,证实了只要科学的安排,能达到学习,锻炼两不误。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体育锻炼干预实验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李娜 《体育学刊》2001,8(4):32-33
采用EPQ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筛选陕西师范大学1-2年级的学生抑郁倾向高分者为研究对象,以体育兴趣小组为活动方式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大学生抑郁状况与个性特征存在着显著相关,改善抑郁倾向的效度与体育锻炼关系显著.有计划、有目的安排体育锻炼和娱乐性群体运动兴趣小组,更有利于改善抑郁状况和情绪稳定性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进入中学以后,尤其是到了毕业班,有的同学便整天埋头看书学习,从而挤掉或放弃了必要的休息和体育锻炼。久而久之,这些同学便会出现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食欲不振、夜间失眠多梦,继而导致精神萎靡、周身软弱无力,稍一活动便心跳、气喘  相似文献   

7.
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兴趣与动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温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及浙江林学院五所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兴趣与动机的调查。揭示开展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只有充分兼顾学生的自身需要,合理选择与安排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与动机,逐步养成锻炼的好习惯,使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经常持久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1.1社会“重文轻武”思想的束缚很多中小学校占用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严重,根本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家长们连学生的周末时间也安排各种形式的补习,学生根本没有自己可以自行安排的时间和空间.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因缺乏体育锻炼,体质、体能状况极差,使学生在上体育课都有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魏勇 《体育教学》2008,(6):67-68
运动性疾病是指在体育锻炼、训练或比赛时出现的体内紊乱现象或功能异常.它广泛存在于体育运动中,多发生在体育锻炼基础差,身体素质状况不良,运动比赛经验不足等情况下,由方法不当的运动和过量运动引起,如过度紧张类的胃肠功能紊乱、腹痛、昏厥、脑血管痉挛;过度训练引起的运动能力下降、食欲不振、失眠、消瘦以及运动性的贫血、低血糖、血尿等.学校体育教学虽然不像竞技体育运动那样由于大运动量过度训练而经常出现相关运动性疾病,但由于学校体育教学涉及的对象年龄小、身体机能差、运动水平低以及体育教师教学安排得不得当,也时有运动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对体育的科学研究的加强,科学的体育锻炼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众所周知,适宜的体育锻炼在人体有机体内产生一系列的良好的适应性机能变化。而随着竞技体育对人体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有机体内产生一些与运动项目特点有密切关系的机能变化。这些材料对合理地安排训练将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着重简要介绍一下,近来有关为提高一般机能能力的体育锻炼和与竞技运动项目特点有关的训练,对心血管系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一所农村中学216名九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讨论和分析,了解学生节假日锻炼情况,希望能对促进学生节假日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参考。调查对象:铜山区何桥镇中心中学九年级1-4班,共计216人;调查内容:节假日你认为需要参加体育锻炼吗?你参加过哪些体育锻炼项目?平均每天安排多少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你是否是有计划的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生  吴健 《体育学刊》2008,15(3):67-70
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因素中,父母参加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正相关,父母学历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现低度负相关;父母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相关不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状况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正性影响;大学生的原居住地与其参加体育锻炼行为有一定相关.来自农村乡镇家庭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优于居住地为城市的大学生;而对于同一居住地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而言,男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要明显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表明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上男同学要好于女同学;形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阶段是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体育锻炼习惯总体呈现较低水平,大部分学生每周锻炼频率还停留在1~2次左右;阻碍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主要来自学生本身,内部因素的改变或者合理的安排可以提高其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体育锻炼动机的关系,对9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存在性别差异;健康动机是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首选.女大学生的外貌动机高于男生,而男大学生的社交动机高于女生;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变联系密切,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层随机抽取了辽宁省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4 628人,以调查辽宁省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行为,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辽宁省青少年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校内外课余时间的行为选择均以功课为主,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较重,直接影响课余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安排;辽宁省青少年校内外体育锻炼的参与度不高,学校体育教学与校外体育锻炼的契合性不强,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分散,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学生较少;个体主观因素、家庭经济因素、社会导向因素是辽宁省青少年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地选择与安排户外体育锻炼时间,对主要气象要素的周期性,人体机能的日周期节奏性以及人体运动生理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17~19时(第二时段)为最佳户外体育锻炼时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青海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要求和安排,2008年3月1日至4月30日在青海省范围内。对2007年全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正> 国家体委群体司学校体育处最近就1986年的学校体育工作作出如下安排一、开好两个会: 1.计划于10月份召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工作经验交流会。 2.计划于11月初召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学校课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宁夏城市老年人慢性疾病、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宁夏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方面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0),而在患慢性病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0).(2)宁夏城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呈现出锻炼意识强、锻炼动机明确、锻炼项目多元化、锻炼场所较集中等特点.结论:宁夏城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较好,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老年人经常选择免费场所进行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