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人文教育又在职业教育中占一席之地.当前,我们面对的中职学生崇尚个性、张扬个性,他们要求教者尊重个性、塑造个性.我们更应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把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诠释,新时期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构筑一套具有人本特色的时代教学模式.传统语文教育忽视人的教育;新型语文教育以人为本,张扬个性,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要求,是人本教学模式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3.
"个性"是个人的独特性,是指主体性的自由自在的张扬."张扬个性"是指行为个体由于自己特殊的经历或背景而形成的乐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小学生的"张扬"欲望强,有创新的举措,这是儿童心理状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性格特征有自身的因素,如某方面的天赋、特长等,还有社会因素,像优越的家庭条件、非同一般的社会背景、特殊的社会关系以及周围人的偏爱等,这些都可以促使儿童与人交往中产生"张扬"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应该促进人有个性地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在儿童美术创作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灵性,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开拓思路,引导儿童关注生活;张扬个性,发挥儿童的创造精神;鼓励儿童大胆表现。  相似文献   

5.
<正>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表现"作为一种观念和行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表现"不仅是为了张扬个性,也是为了打造优秀的自我.那些不善表现、不会表现、消极等待、被动适应的人,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次张扬个性和开放自我的机会,而是失去了一次追求卓越、实现自我和完善人格的机会."表现力"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质.但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学生在课堂的自我  相似文献   

6.
朱幼华 《考试周刊》2008,(52):226-226
巴班斯基说:"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随着教育时空的拓展,学校与学生都无可回避地面临着语文教育个性化的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解放思想,张扬个性呢?  相似文献   

7.
人的语言是有个性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是,许多初中生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说假话,言不由衷;说大话,云山雾罩;说空话,空洞无物;说套话,人云亦云.凡此种种制约了学生语言个性的张扬.那么,如何张扬语言的个性呢?  相似文献   

8.
张扬学生个性是当前教育工作者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育理念.随着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方式的变化,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强,这些个性有些对学生的成长有利,有些则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对学生成长有利的就是真个性,反之则是伪个性.所以,张扬个性也应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培养.马克思也曾说过:"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带有个性特色."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充分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张扬他们的个性呢? 课程设置、课堂教学需要改革,作业设计也同样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10.
新的时期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教育来培养,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个性。人的创新能力是健全的人格个性的张扬。可见德育教育是实现个性张扬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1.
2003.NO.9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张扬学生个性已经成为时下的一种共识,并被认为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来看,学生个性被压抑、盲从师长教诲的现状固然存在,但不能就此以为张扬学生个性是对传统的彻底改变,张扬学生的个性提法很好,但不能就此而全盘张扬。在新的教育形势和教育理念下,我们提倡张扬,但不是放纵。一、张扬学生的个性,是扬长避短,不是听之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塑造了学生多重的个性。一方面,他们热情、成熟、自信、朝气蓬勃、充满幻想……这是他们的优点;另一方面,他们自私、偏激、任…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诠释,新时期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构筑一套具有人本特色的时代教学模式。传统语文教育忽视人的教育;新型语文教育以人为本,张扬个性,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要求,是人本教学模式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13.
艺术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是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体现。艺术是文化,是文化精神的个性张扬,因此,艺术教育必须以文化教育和文化建设为底蕴,不断汲取民族文化精神营养,立足民族文化传统,张扬民族文化个性,反映民族哲学和人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誉为"四大支柱".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今天,"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如何才能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挖掘他们个性世界的潜能,点燃他们的智慧呢?  相似文献   

15.
张扬良好的品德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本质在于解放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当教育高举人文主义大旗,主张张扬人的个性,认为“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时,我们审视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便会发现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一个重要理念:张扬学生良好的品德个性。一、品德个性的独特性品德是个性的社会特征之一,是个性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品德个性是人的品德发展的心理特征(也有学者把品德个性列为人格的一个内容),它集中体现在品德认知、品德思维、品德情感、品德行为等维度上,即品德个性的独特性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一、课程结构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重新构建的新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与原来的化学课程体系从内容安排、版面设计、结构布局等方面有截然的不同.从课程结构上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重点,尊重学生、张扬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7.
遵循良好的社会规范,张扬个性特色是现代文明社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向.然而,中国长期的教育理论研究始终没有对规范教育和培育个性提供一个明确的思想方法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本文通过对规范涵义的解读辨析和教育实践中对规范学习与个性培育的审视思考,依据人发展的社会化要求和个性化需要,主张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把规范教育和个性培育和谐地统一在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张扬个性的时代要求教育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然而当不同的"个性"越来越表现出"不和谐"的一面时,人们开始体悟到人与他人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需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教育所追求的"主体性"逐渐转向"主体间性",表现在课程领域,如课程综合化趋势.这种转变要求教师共同合作,并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交往.  相似文献   

19.
在"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之下,教育正不断满足着学生的成长需要,其作用于人的功能被进一步凸现出来:一方面,教育肩负着发展人的使命,即通过赏识、肯定、激励等方式唤醒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从而将人尽其可能的角色化;另一方面、教育承载着将角色社会化的责任,即通过惩戒、约束、矫正等策略来规范人的思想、引导人的行为,从而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20.
有教师认为:阅读课上,齐读虽然能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共同提高,却不利于部分学生个性的张扬.对此观点我不敢苟同,我十分喜欢并积极提倡在课堂上让学生齐读课文.我认为,齐读是"共同提高"与"张扬个性"的双赢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