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指游离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处于课堂教学的边缘,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学生个体或群体。这种个体或群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边缘性、弱势性、相对性等特征。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划分为若干种类型:主动型边缘人和被动型边缘人、积极型边缘人和消极型边缘人、内源型边缘人和外源型边缘人、完全型边缘人和相对型边缘人、表象型边缘人和实质型边缘人以及安静型边缘人和躁动型边缘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现象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可以采用教师主导型、学生内省型、教学环境刺激型和教学制度规训型等策略进化转化。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因为某些原因被教师忽视、同班同学排挤而被动疏离课堂教学中心或因自身原因而主动远离课堂教学活动处于课堂教学边缘的群体和个人。他们具有沉默退缩性、相对稳定性及发展可逆性等特征。调查数据显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态度懒散、缺乏自信等问题。而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不良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不良信息的侵蚀、娱乐场所的增多,学校评价方式单一、位置安排不合理、教师偏见及学生性格缺陷等原因导致了课堂边缘人的形成。对此,从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远程培训实践,重在探索一条开发“研究型”远程教师培训资源的有效途径——案例研究小组的行动研究:以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为基础,由高校学科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及其他专家等组成案例研究小组,以他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作为案例内容,组织培训资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远程培训实践,重在探索一条开发“研究型”远程教师培训资源的有效途径——案例研究小组的行动研究:以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为基础,由高校学科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及其他专家等组成案例研究小组,以他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作为案例内容,组织培训资源。  相似文献   

5.
人文社科研究中的“边缘人”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视角。作者从国内外学术界“边缘人”理念探索与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入手,围绕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和归纳,思考“边缘人”理念与民俗学本位的关系。在文末创新地提出“经边缘识本质”的学术概念,即通过横向或纵向研究边缘人群,找到边缘与中心的同异及形成同异的缘由,从而发现一个社会或一段历史的本质。“经边缘识本质”运用的是一种逆向思维,摒弃了最初“经中心识本质”的凝固思维。  相似文献   

6.
课堂“边缘人”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其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课堂“边缘人”身体缺场弱化了课堂交往情境,后台人格降低了个人情感体验,身份认同缺失引致班级符号式微。课堂“边缘人”参与课堂互动仪式,应保证身体在场参与课堂互动情境、共享焦点引发课堂情感连带、积累符号升华课堂互动效果。基于此,教师须以公平与质量为导向,确保课堂“边缘人”身心在场;营造充满爱的课堂环境,引发课堂“边缘人”情感共鸣;注重凝结班级时空符号,提升课堂“边缘人”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课堂“边缘学生”身在课堂,而心在游离,或主动或被动,远离主流群体,成为教学及管理中必须予以重视与纠偏的存在。在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工具理性的评价逻辑、异化变质的同辈群体负面效应以及消极退缩的人格特质的影响下,学生成为脱离集体的“边缘人”。在家校合作视域下,采取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价值理性指导下的评价以及创设良好育人环境等举措能够协助“边缘学生”摆脱边缘处境,回归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教委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宝贵的“862”资源。如何充分利用“862”资源”,有效开展教师培训,成为各区县教师培训部门和名师培养基地努力探索的课题。上海市历史名师培养基地学员积极地投入到这一探索中,把基地的名师培养工作和利用“862”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初步探索出“案例研究-重新设计-同课再构-评价提升”的教师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当“边缘人”的概念第一次走入大众的视野,它就以一种极大的冲击力,人们在寻求“边缘人”概念的理论突破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深入社会,切实地致力于“边缘人”的实证研究。在实际的生活中,“边缘人”也有一种被泛化的趋势,达到了那种无处不边缘的境地。这其中不乏为“边缘人”的研究提供新原型的情况,也即丰富了“边缘人”实证研究的对象。但,也有偏离“边缘人”最初概念的状况,从而,为进一步厘清“边缘人”的概念带来了更大的困扰。  相似文献   

10.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边缘人”现象值得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边缘人”类型有四:无法参与的学困者、格格不入的受斥者、“搭便车”的偷懒者以及寻找自我空间的独行者。对其进行转化,需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在小组组建上,要从随机安排到差异定制;在同伴交往上,要让学生从“冷漠的大多数”变为包容的接纳者;任务分工要从明确到适切;评价指标要从多元化到个性化;教师角色要从监管者转变为援助者。  相似文献   

11.
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培训结束后需要对教师提供持续的支持服务,目的是促进教师培训迁移完成教师个体知识建构。该文从远程教育“持续关注”理论的视角,结合培训迁移影响因素,从设施、资源、人员与信息、组织、评价五个方面对教师培训迁移支持服务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教师对培训迁移支持服务存在着多方面需要,各方面需要内容多样化且差异较大,组织服务中学校信息化领导力需要明显,人员与信息服务需要与现状严重失衡,人员与信息服务及评价服务中教师缺乏主动性。最后,根据教师的需要分析给出了实施教师培训迁移支持服务几点建议,希望为培训机构、学校实施支持服务提供参考,对教师培训效果的提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贫困地区农村中职教师在参与培训机会、选择培训内容以及接受培训方式方面都存在不足。农村中职教师精准培训模式在理念上,体现公平第一,为最需要培训的教师提供服务;在培训过程上,变“课程中心”为“学习者为中心”,提高受训者的获得感;在实施机制上,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最大程度扩散。基于H省“送培到校,精准培训”的案例研究发现,突出对象精准、内容精准和方式精准是实践精准培训理念,改进教师培训效率,全方位提升职教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对“精准送培”项目提出了激发教师内在发展动机、推动优质培训内容建设以及实现培训机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进一步思考,以期更好地推进职教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我院承办了“国培计划”(2010)一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管理者3个项目,7个学科,实际培训学员1026人。培训结束,学员对项目的整体满意度达95%以上。下面围绕“有效教师培训”主题,从优化智力资源,提升培训实效的角度,介绍如下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4.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是个体参与实践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教师培训是一项实践性、情境性很强的活动,它们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教师培训中,应重视任务情境的设计,强化与实际教学问题的联系;为学习者提供情感交流的环境;提供与合法的边缘参与理论相吻合培训方式———“参与式”教师培训方式;提供丰富的知识工具并充分利用;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和环境。  相似文献   

15.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教师是培训过程参与互动的主体,是理论与实践循环互动中合作反思的主体,更是培训环节资源创生的主体。然而,在日常的教师培训工作中却往往忽视教师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教师作为培训生态中的主体学习者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是培训的“旁观者”而非“参与主体”,其主体意识和主体价值无法得到彰显。从发挥教师主体性视角来分析提高教师培训效果的策略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边缘人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游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之外,不能通过正常的课堂教学得到充分发展,具有边缘状态的发展性、行为习惯的隐蔽性、课堂表现的退缩性三大特点,他们的形成与其自身的心理障碍、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诺丁斯教育关怀理论秉承关怀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关心型的教师和学生,倡导建立关心型的师生关系,让关心型关系成为一种道德教育的工具。立足于诺丁斯教育关怀理论,从关心型关系两大主体的自我改变出发,通过榜样、对话和实践的方法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通过维持关心型关系中目的、人、地点、课程的连续性来化解课堂教学边缘人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雅斐 《四川教育》2023,(12):39-40+42
参加各类教师培训,既拓展了教师的教育视野,又丰富了教师的学习资源。但不少学校忽视教师培训后的“资源共享”,导致了学习资源的浪费。为此,本文从“资源共享”的视角出发,论述如何通过培训后的学习资源共享促进教师培训质量的提升,对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的有效开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是个体参与实践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教师培训是一项实践性、情境性很强的活动,它们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教师培训中,应重视任务情境的设计,强化与实际教学问题的联系;为学习者提供情感交流的环境;提供与合法的边缘参与理论相吻合的培训方式——“参与式”教师培训方式;提供丰富的知识工具并充分利用;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和环境。  相似文献   

19.
学校边缘人的多维特征表现为消极的身份认同、浅表的实践参与、微弱的关系卷入、欠佳的胜任能力、稀缺的个人资源。其产生原因可以归结为教师的自身因素和学校既有的“核心—边缘”管理模式。实践共同体理论为化解当前学校边缘人现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视角,强调高质量的互动与关系卷入、为教育事业开展意义协商、创造共享的教育资源。其成员身份特征体现为动态变化的身份轨迹、重在参与的资格标准、多重边界的身份体验。转化学校边缘人的路径:要在学校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共同体;在内部设定以参与为主要形式的身份资格;要求教师寻求多种实践共同体定义的胜任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已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合格”向“高素质”诉求。面对新形势,教师培训工作的基本矛盾,是教师高涨的学习需求与培训机构的相对低供给。教师们的需求集中在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分阶段和适应性上,聚焦于两个问题:解决“怎么教”、优化“教什么”,迫切希望教师培训内容“拿来就能用”。教师的需求反映了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