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我国1996—2021年中央出台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共词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政策文本的发展历程、主题变迁等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利用内容分析法与Nvivo软件,从基本政策工具维度对样本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政策主题持续丰富且呈阶段性变迁,但总体呈现出领域分散、内容过度集中的特点。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政策工具交叉综合应用,但供给型、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率存在一定不足,具体政策工具种类的使用也存在明显差异。我国未来政策的发展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形成多主体长效合作机制,提升政策主体的协同效能;把握数字中国下新发展机遇,拓宽和深入政策主题的关注领域;加强政策工具的合理运用,保障动态平衡、协同发展的政策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政策文本角度分析我国乡村文化发展不同阶段的价值理念、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及演进脉络,为乡村文化相关政策制定与执行提供参考。以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条款文本为研究样本,在政策计量视角下,基于外部结构、政策工具、主题特征三维分析框架,依次对样本进行政策主体、发布时间、效力级别等外部结构统计分析,政策工具编码分析,词频统计、构建共现矩阵、绘制网络关系图谱等主题特征分析,基于此进行政策主题时序演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文化政策发展呈持续、稳定状态,但效力级别整体不高;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政策子工具使用情况差异更大;乡村文化政策重点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政策演进呈现出由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转向着力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基础数据库和北大法宝中的政策文本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从价值取向、政策效力、政策工具3个角度构建研究分析框架,对长三角城市群八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进行分类统计,探究特征、分析不足,从内容、主体和发展机制角度提出建议:提高政策内容系统性,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度,进而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工具选择策略,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施梗阻问题,本文对28个省/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文本进行了编码分析和内容分析,从构成框架、具体内容方面提炼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特征,揭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政策工具选择的区域差异和梗阻状况,最后提出各省/市制定和实施新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应以多元政策主体利用不同政策工具实现差异化政策目标为导向,采取“基础建设型”“资源供给型”“服务利用型”不同工具选择策略,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由62份有关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发展的政策文本组成的政策样本集,采用内容分析方法,按照分析框架构建、分析单元划定、政策工具编码、频次统计分析等步骤,借助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从政策工具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基本要素两个纬度对样本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存在不同基本要素间政策分布差距过大;政策工具应用结构失衡、应用范畴单一;各部门配合有待加强等问题。未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的制定应优化政策工具应用结构,推动各基本要素均衡发展,提升政策工具与基本要素间的拟合度,增强政策可操作性,构建能够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闫慧  林欢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1):54-59
以9个试点省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的相关文本为分析对象,从政策制定主体、实施主体、出资方、受益人群和地区、运行模式、政策资源及工具、资源建设等角度对其建设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安徽繁昌县的田野调查,形成对政策落实情况的初步判断:文化部门作为政策主体和实施主体,推动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未成年人和农民群体成为重点服务对象,受益地区基本惠及到省、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但政策落实中也存在资金渠道狭窄、免费开放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乡镇及村级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利用率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十四五”期间31个省级公共文化发展政策文本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目标、主体、内容、方式4个维度构建分析类目框架,揭示各地公共文化发展规划的建设共性与特色内容。基于此,从共性建设着重点和特色建设关键点两个维度分析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地区发展战略,提出致力于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基层公共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深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扩大特色公共文化空间和活动品牌效应、形成跨区域常态化帮扶工作机制、探索公共文化机构“联盟-总分馆”省际服务模式等启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通过政策计量视角观察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环境全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设计,提供政策、研究、实践等板块之间进行比较的思路与资料库。[方法/过程] 收集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文本形成样本集,利用机器自动抽取和人工规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题标引,构建政策类目框架。[结果/结论] 对政策类目框架中8个一级类目组及24个一级类目进行描述,阐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核心内容主题。以内容主题为分析单元,可以考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定、理论研究、机构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保障老年读者权利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广大老年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为了解我国老年读者权利保障政策现状,本文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构建“政策工具—老年读者权利要素—政策参与主体”三维分析框架,对2012—2022年间我国发布的81份政策样本进行文本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老年读者权利保障政策以指导、规划类政策为主,政策体系结构有待完善;政策工具使用偏向于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比重偏低;老年读者权利要素偏重于使用权保护,其他权利要素保障较弱;政策参与主体以政府主导为主,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保障老年读者权利的格局尚待形成。为此,应构建“1+N”的老年读者权利保障政策体系,打好政策工具应用的“组合拳”,注重老年读者各方面权利的均衡保障,激发政策多元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提升政策整体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公共数字文化治理是促进公共数字文化事业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分析公共数字文化治理政策能够完善政策设计、赋能公共数字文化治理。文章构建“政策工具-参与主体”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治理政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仍然存在政策缺乏规范性和政策合力、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主体参与失衡问题。为改善上述问题理应推进立法工作,凝聚政策合力;结合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特点,优化政策工具结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治理。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着眼于探讨外部因素和主观建构性因素,而对于不同的个体、群体如何因内外因素差异而导致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使用层次不同这一问题,则关注较少。本研究整合内外因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对象,分析各示范区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政策文本内容,并进一步实地调查服务落实情况,发现公众对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利用可分为是否使用、是否满意以及是否持续使用三个阶段,在阶段分析基础上,提出公众使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路径,即服务主体分别经由保障、内容要素,影响公众信息素养,最终决定服务效能的高低;而作为影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的“公众信息素养”,需要在今后的政策和实践中加以重视。图1。表8。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12.
选取1994—2020年我国政府于国家层面颁布的101份文化扶贫相关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量分析以及内容量化两种政策分析方法对政策文本的发布时间、政策工具使用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我国文化扶贫政策存在强相关性政策数量不足、三种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我国应通过发布强相关政策文件、均衡优化各政策工具使用、充分激发全社会参与积极性等来优化文化扶贫政策。  相似文献   

13.
"推动全民阅读"作为我国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在提升国民素质、构建学习型社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及各省市区陆续出台了推动全民阅读的政策,其中国家层面的政策提供了基本指导,各地方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因地制宜,有效地推动了各地阅读活动的开展。本文从政策工具视角对我国省级全民阅读政策现状与格局进行考察。通过网络调查,收集和整理政策样本;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并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从政策工具和全民阅读参与主体两个维度建立二维框架,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样本进行剖析,梳理我国省级全民阅读政策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全民阅读政策空间持续拓展,参与者及其参与类型日趋多元,政府在政策制定中的行为逻辑发生变化。建议加强政策工具协同,优化全民阅读政策工具体系;挖掘参与主体的功能多样性,促进多主体共同推动全民阅读事业发展。图1。表4。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4.
厘清档案利用服务中的内容结构与演进特征,有助于完善档案利用服务政策,并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以中央层级档案利用服务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我国档案利用服务政策演进可分为初创、深化、体系化、转型与创新5个阶段。构建政策“目标-工具”二维分析框架,运用关联网络分析方法,可以探讨政策目标与工具的关系,并识别核心政策目标与工具。研究发现:目标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并渐成体系;工具由供给型-环境型协同主导且趋于多元;目标设置与工具选择的适配性强化。同时存在政策目标表达笼统、政策工具结构失衡、目标与工具错配等问题,为此,应推动政策目标的细化与差异化、强化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应用、提高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15.
揭示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演化特征,为政策制定者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提供参考建议。以1991—2022年长三角地区919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主题、政策发文主体和政策工具3个维度,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二模网络分析、主题编码等方法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研究发现:(1)政策主题方面,政府关注的领域越来越多元化、系统化和具体化,但是政策较强调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对行政手段的使用,较少涉及市场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2)政策发文主体方面,市级及以下级别发文主体开始发挥作用,且专业化、个性化、基层化的发文主体越来越多,政策发文主体的区位分布不够均衡;(3)政策工具方面,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多,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政策工具的使用与地区、发展阶段和时代背景相关。基于上述问题,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包括:增强政策的区域协同性;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市场化机制;优化对政策工具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论文基于重庆市北碚区17个乡镇(街道)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模型,从政策科学性、政策执行环境、政策执行人员等六个因素对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居民对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的总体情况基本满意;政策科学性、执行环境、执行人员及目标群体因素对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满意度存在显著的促增作用,但政策执行资源与执行机构对其提升效果却并不显著。对此,应积极营造良好政策执行环境,切实保障政策科学性,同时全面提升政策执行人员素养,努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以期提升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隐私保护已成为国家推进政府数据开放的重要政策目标。聚焦央地政府数据开放隐私保护的政策工具问题,进而研究央地政策工具的共识、差异和深层逻辑。[方法/过程]选取2013—2022年间央地制定的政府数据开放隐私保护相关政策121份,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对央地政策的文本属性、主体特征和词频作量化分析。根据罗斯威尔和赛格菲尔德提出的政策工具分类框架,系统论析央地政策工具类型及其工具要素分布,比较央地政策工具的同异性,进而解释政策工具选择的内在逻辑。[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中央和地方运用政策工具的总体目标都锚定信息安全管理、行政服务改革和技术发展;央地政策工具分类结构的一致性较强,表现出环境型、供给型和需求型三类政策工具使用率逐渐递减的总体趋势。然而,央级政策主体“中心—边缘”结构显著,省级政策主体却呈现“一核多元”特征;单类政策工具的内在结构和政策工具组合形式也具有央地差别。央地政策工具选择的差别,反映出政治情境回应逻辑、价值规范引导逻辑和理性执行逻辑。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确立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行动,图书馆学应增强面向未来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研究与实践的融合共进。本文从政策、理念、实践三方面阐述了国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行动路向:政策行动路向体现为明晰空间定位发展部署、鼓励空间功能跨界融合、呼吁空间主体协同联动和形成公共文化空间品牌;理念行动路向体现为数字中国战略下趋向“数字空间”弥合城乡差距、拓展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场景、强化空间新型产品装备应用;实践行动路向主要是指地方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创新形成的四类代表性样态,包括服务文化生活场景的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注重社会力量参与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强化文化空间品牌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和数字技术赋能的图书馆智慧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构建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的目标取向、政策体系所要解决的问题、政策体系基本构架和构建原则等问题。其中政策体系基本构架包括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政策、经费保障政策、文献资源建设政策、图书馆服务政策、队伍建设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系统梳理我国国家层面的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政策文本,分析其演进历程和特点,发现我国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政策还存在政策目标不清晰、政策内容不完善、购买的主体范围受限及客体范围不明确等问题,提出应从明确政策目标、健全政策内容、扩大主体范围和明晰客体范围等方面不断优化政府购买图书馆服务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