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化.大学生是高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高校教育者必须理解“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性,在El常工作中切实进行落实,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加强思想引导,改进教育改学,完善常规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服务.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解读及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是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时代要求。高校管理“以人为本”的内涵就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人本化管理,以求达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曹建芳 《河南教育》2011,(12):14-15
高校图书馆服务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服务同事为荣,以服务教师、学生为本,以师生满意为乐,积极、主动、热情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图书馆工作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人为本"需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发展观,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高校是学术性组织,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以人为本”的内涵应表现为以学术人才为本、以拔尖人才为本、以青年人才为本;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人为本”存在诸多制度制约,而推进“以人为本”的实现首先需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逐年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逐步被大学所接受。国内众多高校特别是民办二级学院纷纷召开学生工作会议,探讨“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但是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认为“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具体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一问题涉及两个关键词:一是“人”,二是“本”。高校必须准确、全面、科学地把握“人”与“本”的基本内涵,认清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坚持以人为本。在实践中坚持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惠及师生的基本思路,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走特色发展之路,建设高水平师资,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应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提出应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者认为高校的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应确立学生在学校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观、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实践性教学环节、教材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体现生本理念,真正落实“三个为了一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的改革应以教师为本,作者认为,高校教师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教学质量的保证者,学科专业建设的执行者,学术科研的主持者,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的落实者,所以学校各项改革应体现向教师倾斜的精神。高校的管理应以人为本,应树立新型的学生管理观,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树立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教育管理理念,高校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强校战略,通过为师生积极主动的服务,实现学校内外各种关系与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思想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内涵,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以育人为根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新时期高校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实践中,贯彻“以生为本”是高校“两课”教学的重大改革。本文主要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概论》“以人为本”的特征和在教学中转化为“以生为本”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理念,简单解释就是指理论观念,工作中的指导思想。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就是高校辅导员工作中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理念是否得当,将决定辅导员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是否正确,对辅导员工作的影响既现实又长远。目前,辅导员工作的“大理念”或者“元理念”已经成型,那就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