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约翰·罗尔斯和阿马蒂亚·森的正义思想分别在理论旨向、分析框架、评价指标、关注视域等方面有所不同,二者针对“最不利者”及非正义状况各执核心利器,即基本善与可行能力,凸显先验制度主义之正义与聚焦现实比较之正义的异质性。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与森的正义理念源出自各自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是他们长期思想交锋、观念互鉴所释放出的理论能量。由于二者都是出于对人类与社会发展进步的深切关注,这两大异质正义理论实则殊途同归。在辩证哲学视角下,异质个性是共性的基础,以基本善与可行能力的本质属性为切入点,考量两种异质正义理论的异同并探析其正相关性,以期更加全面地认识罗尔斯和森的正义理论是如何回应时代问题、产生实践作用并彰显其世界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正义理论是政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要存在由于冲突而产生的统治,就有存在正义理论的必要性。政治未必是正义的化身,但正义的统治必然是正义的体现,问题就在于如何体现,当然这只是具体操作的问题,而不是问题的关键。现有正义理论通常是以国家的存在为前提来探讨政治正义问题,但政治正义能代表正义吗?似乎是个疑问,因为实现正义的形态有许多种而非一定是政治的统治。从现有国家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罗尔斯的所谓的在民主条件下作为公平的正义,即使我们认为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是存在的,在目前只能存在差别的正义,差别原则始终优先于公平的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3.
陈晓旭 《政治思想史》2015,(2):145-156,200
当代关于社会正义问题的主导争论是以分配问题为中心的,问的问题是分配什么以及如何分配。而伊莉丝·杨和南希·弗雷泽则论证分配不是(至少不仅仅是)社会正义问题的中心,相反错误承认也会导致不正义,这种不正义无法用分配正义理论解决。然而,二者对分配正义理论的批评存在不足之处,她们的承认理论在解决社会正义问题上并不比分配正义理论更为优越。与之相比,一种底线承认的概念更能得到辩护。  相似文献   

4.
作为自由主义的代表,诺齐克与罗尔斯的理论在关于社会起源上分歧明显。诺齐克继承了洛克以自然状态作为产生正义社会前提,在自然状态中产生了社会组织和政府必须遵守的自然法;相反罗尔斯提出原初状态产生正义社会的组织原则,承认康德的绝对命令产生正义的道德。对这两种形式的元社会状态进行比较,能够分析出他们理论的根本差距,以及各自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变革时代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其政策治理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值得反思的社会正义问题。当代正义理论的发展,为从"制度伦理"视角反思教育政策正义性提供了思想资源。以当代正义理论的分配、承认与代表权的三重维度,"先验制度主义"和"现实比较主义"的两种进路为基础,建构一种多维的教育正义观,反思教育政策设计的程序正义,为教育制度"正义"构想的价值辩护,并倡导对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正义"的积极消除。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核心是两个正义原则,并通过对原初状态的契约论程序设计而对这两个正义原则加以论证,而这一论证又是建立在个人道德之善与公共制度正义之间具有一致性的最基本的道德证明之上。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的《正义论》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哈贝马斯等学者的质疑。为反驳哈贝马斯的观点,罗尔斯通过阐述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关系,揭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及"合法性"概念在实质层面上的意义,但这恰恰又否定了其在《正义论》中所推崇的"纯粹的程序正义"的观点。而从罗尔斯著名的正义两原则的推导过程来看,"纯粹的程序正义"是一个基础性的观念,对它的否定也就动摇了其"正义论"的理论基石,使"正义论"陷入了理论危机。  相似文献   

8.
正义秩序之追寻——兼论罗尔斯的公民资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直存在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种不同的公民资格传统,前者视个体自由为最高政治价值,后者视美德为最高公民典范.罗尔斯一方面对自由主义仅仅强调个体权利的倾向作出修正,增加了公民资格理论对实质平等的关心,用以解决社会正义问题,一方面提出一种公共理性的公民资格观,用以解决多元和统合的政治正义问题,从而在其正义理论的框架中彰显其独特的民主公民资格观,对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种不同的公民资格传统进行了一种调和,目的在于:在个人自由和市场社会基础上重建公共自由和集体认同,以维持和保障正义之秩序.  相似文献   

9.
普世伦理的正义及其对功利价值的优先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力求在普世伦理的理论框架内重新解释伦理正义这一基本概念。通过检省目的论与道义论两种经典的普遍伦理学探究方式,深入探究了正义或道义与功利或人权两种基本的社会伦理选择方略及其正当合理性;进而借助于比较分析的方法,努力厘定伦理正义的规范特性、伦理正义原则的制定程序及其获取普遍有效性的条件,并证明在普世伦理的价值系统中,伦理正义相对于功利价值的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义的共同体与未来世代——代际正义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将正义的共同体从当代扩展到未来世代,建立代际正义,是当代正义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的研究中,至少有三种扩展正义共同体边界到未来世代的理论主张,分别是社群主义者扩展道德与文化共同体的主张、权利论者扩展权利共同体的主张,和社会契约论者扩展原初状态各方共同体的主张。本文将围绕这三种主张展开,探究它们为代际正义的实现提供了哪些理论可能,同时又具有哪些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学艺术的审美创造过程中,酒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借用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探析了酒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认为酒是激发文学艺术家进入创作境界的触媒,但真正作品的形成离不开文学艺术家对文学创作规律的娴熟领会与运用。  相似文献   

12.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values and virtue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his article seeks to shed light on the dilemma facing history education in regions beset by a protracted, and as yet unresolved ethno-political conflict. The article will examine this issue by means of a unique test case that observes a dramatic war event in Israeli textbooks. The event in question is the Six-Day War of 1967 and the study of its outcomes. This war stands in the twilight between memory and history and there is an extreme gap between the public history and the formal representation of that war in school textbooks. The question that begs an answer is why such a seminal event in Israeli history is not presented in history textbooks like the country’s other war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which was conducted on two generations of textbooks, is based upon a comparative discourse analysis. A discussion of the findings contends that a critical pedagogy approach to history education might equip adolescent students with more powerful lenses through which to view several plausible scenarios for healing the wounds of the present by means of a rational and grounded perception of the past.  相似文献   

13.
阮瑀和应玚的文质论有相同之处,都肯定了文质并重.但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阮瑀重质轻文,应玚重文轻质.两者的文质观表现在创作中,形成了他们在创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筑起自己的网络阵地,发挥网络宣传教育功能,防范网络负面侵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网络素质。  相似文献   

15.
政治哲学从总体上不是空虚的概念,必须与时代的方式、存在方式。与思想文化相关联。而现代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的时代,不能回避科学技术对人的政治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这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设计: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与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与艺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仅实用艺术与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纯艺术与一定的技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历史与艺术的历史一样久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总是需要更高层次的艺术观念来引导和互助,这样才能使技术融入艺术之中。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在不断发展的层面上开展和提升的。随着21世纪高科技的日益发展,两的结合表现得更加紧密,并走向新的整合。设计艺术将以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为己任,并以之为手段和工具来创造为人所用的一切产品,它能够克服两之间的不协调和矛盾,并将两有机地整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巨大的作用,而艺术美育在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道德情操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和渗透,发挥各自的作用和功能,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即使是在满足其自然性欲望时,满足的方式通常也具有不同于动物的满足方式的社会性或社会性色彩,人的生活行为除了常常有意向性和意志性体现之外,还常常有动物所不具有的趣味性体现。欲望、需要和表象的产生及呈现与人的生命存在具有同一关系,而作为人的欲望、需要的高级心理表征一精神性表征的趣味和表象的产生及呈现不但与人的生命存在具有同一关系,而且对人的生命存在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趣味的生发是随时随处都有可能的,正是日常生活丰富多彩而意义无限的种种形态成了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之源。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与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但是,英语中绝大部分常用修辞格都能在汉语中找到与他们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方式。针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常用的修辞手法上存在着相似之处,而在相似之中又有各自的特点的现象,本文选其中的"明喻"与"隐喻"的应用及翻译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在英汉翻译工作中正确理解原文的各种修辞手法,翻译出符合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支撑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该文基于山东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管理实践,在对大型仪器设备基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四个坚持"的开放共享思路和"一统四分三构建"的开放共享路径,以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水平和效能的提升,为进一步探索开放共享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