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落后 ,首先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落后。研究现代教育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不仅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而且是教育变革的理论前提 ,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一、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的矛盾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矛盾  现代教育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要求 ,适应传播和创造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 ;适应生活方式现代化和人的身心发展的需求而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新的教育模式和观念体系的复合体。现代教育是在继承古代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在近代产生 ,在现代发展完善起来的崭新教育。现代教育的内在矛盾是教育思维和价值观层次的…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得到了持续高速的增长。为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更应该是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创新,完善内涵、丰富内涵、发展内涵。内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认识:1.高职院校坚持和必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成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主的教育模式上来。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我国经济和…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目的及其性质教育目的决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实践的问题,而同时是一个教育事实与价值的理论问题。它不仅是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在环节,而且与教育价值观密切相联,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往往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由于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教育的本质和职能以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的一种自觉意识和反映,是对教育功效的一种评价和追求,因此,教育目的又与教育的本质、职能和主体利益、需要的客观事实及其认识相关。它一方面集中体现了对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是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可见,教育目的既是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罗成 《湖南教育》2003,(10):10-11
创新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实践。它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代表着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必将带来全方位的教育创新。当前,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创新教育的原则、目标和途径?笔者在此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5.
谈到家教问题,一些论者往往过分看重家教观念和方法的作用,而对教育意志问题则注意不够,甚至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家教观念和方法固然重要,家教如缺乏正确的观念和方法,将迷失方向,走弯路。但是,如没有坚强的教育意志,即使观念和方法再正确,也难以获得成功。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之所  相似文献   

6.
质量就是     
面临学习化社会到来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远程教育成为世纪之交最受关注和发展最快的一种教育形式。远程教育在给我们带来教育市场、教育机制、教育结构、教育合作等方面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管理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挑战。特别是教育质量,自远程教育诞生之日就风雨一路相伴而来。随着“十一五”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优化教育结构”上,远程教育必将迎来新一轮“质的提升”的考验。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教育质量是动态、变化和发展的,并随着时间、地点和使用对象…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在这世纪之交的社会变革时期 ,适应时代需求 ,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责无旁贷、任重道远。然而 ,要实现应试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 ,它必须有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作后盾。这些条件与环境至少应该包括 :一、一个具有较强宏观分析和调控能力、具有较高层次的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领导集体。实施教育改革 ,关键在领导 ,最终靠教师。领导的思想和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与否。当前 ,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的教育改革中 ,毫无疑问地必须充分发挥领导的主体作用。这里所指的领…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高师教育观:系统开放,双元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①的改革指导方针提出,明确了教学改革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改革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以系统观念,从全局着眼,探索教育改革,无疑是一种积极尝试。笔者从教学系统出发,提出高师教育改革模式,即:系统开放,双元互动。其核心是:确立科学的教育目标体系,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建立开放的教学系统,培育良好的教育环境,实施创新教育;实行双元互动式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推动深层次的教学改革。 一…  相似文献   

9.
国外中职与高职衔接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各国大都把发展职业教育看作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保障。许多发达国家,通过改革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机制。因此,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完善我国的中高职衔接制度,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教育产业化的制约因素在于教育排斥市场机制,教育市场的发育滞后和劳动力市场不成熟,要顺利地实施教育产业化,就要切实创造条件把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并通过各种措施建立教育市场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以此推进教育产业化。  相似文献   

11.
黄钧华 《陕西教育》2003,(11):16-16
一、赏识教育——新世纪教师必备的素质 赏识就是欣赏、赞赏,它的本质就是爱。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教师的爱,是学生心中的雨露和阳光。只有爱学生,才能使师生之间缩短距离,增强了解和沟通,产生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论实践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阐述了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两个概念的内涵,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是过于重视知识传承与应试,轻视实践教育的作用和功能,使教育失去了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论述了实践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 0 0 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指出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阶段。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 ,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进入小康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这一历史性跨越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和机遇 ,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 :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 ,加速我国农产…  相似文献   

14.
在社区教育体系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区教育和社区高职教育 社区(Community)一词是社会学的专用术语,是用于研究社会构成基本单位的概念,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共同的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教育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一体化教育活动,以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水平提高、满足社区和谐发展为目的。具体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仰与教育生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面对今日教育生活的支离破碎,如何救治?文章从信仰与生活世界关系的分析入手,认为教育信仰的缺损是造成种种教育问题的一个总根源。教育信仰是人们对教育活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教育行为的根本准则。对于教育生活而言,教育信仰是一种前提性条件,是一种超越性,凝聚性和教育性的力量。教育信仰在教育生活中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教育信仰的培育和提升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学名著、重振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束有的速度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发民的影响越来大。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一个国家掌握和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更成为构成其综合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是两个联系比较密切、正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新概念。科学地界定两者的内涵、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完善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和全体的教育 ,它主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 ,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 ,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主张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形成个性 ,它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为依据 ,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而“应试教育”不把学生当成主体 ,而把学生当作应试的工具 ,扼杀了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能力的发展。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教育观念不适应今天社会的发展 ,但仍然在影响着学校教育 ,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新的社会观念 ,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 ,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 ,才会产生出来 ,…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人类信仰和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美育正是精神教育尤其是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中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宗教以及外来宗教在中国“水土不服”的情况下,蔡元培等人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以解除国民精神教育的贫困,但因理论和实践都存在问题而未能实现。在科技时代人文精神薄弱和重塑民族精神的背景下,认真分析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普遍概念。"三农教育"目前虽然不是普遍概念,但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也很有必要成为普遍概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重视"三农"及其教育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阶段的实际,形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基础性和指导性意义的丰富的农村教育、农民教育和农业教育思想及其成功教育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农教育"主要是争取和落实农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宣传革命思想和培养革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的"三农教育"是全面开创史无前例的教育根本制度和崭新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教育"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镇化不断发展条件下,为实现小康目标,积极实施"普九"教育和农业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三农教育"是在大力推进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上,积极推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