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透过科学昌明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王林大师”及其那么多粉丝、“小悦悦事件”中为什么那么多如此麻木不仁的现代人等追问,可见,大社会和大社科需要大科普,社科普及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适应社会大转型的形势要求。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社科普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极其特殊的领域,可谓“理论贯通顶天、实践育人立地”,更需要走群众路线。因此,立足社科普及的特质分析,探究社科普及的现状成因与深刻问题,才能进一步揭示社科普及为什么要走群众路线,如何走群众路线,进而明确社科普及只有视群众路线为生命才能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信息需求特点,对安徽省域社科信息资源建设、分布以及服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适应科研创新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安徽省社科信息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需尽快构建"安徽省域社科文献信息资源联合保障系统",扎实解决安徽省社科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立多元化的跨部门的社科研究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高校工作的学者们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充满了积极性和期待。为大力推进这项工作,我觉得特别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社科科研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创新。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立多元化的、跨部门的、灵活有效的社科科研管理体制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目前,我国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机构大体可分为企业、政府、民间和高校四个系统。每个系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第一,企业系统的社科研究工作,我把它称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的市场化”。企业的社科研究重在市场,企业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代表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和水平,是社科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项目。级别高,影响大,受到全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国家社科基金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承担着服务现实、服务决策的重任,国家社科基金每年列入的项目都是国家急需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反映了国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宏观导向。国家社科基金作为社科研究领域的国家级课题,具有高水平和权威性的特征;能否承担此类课题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科普及的有序推进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区块链以闭环管理、去中心化、防篡改性、公开透明、可追溯性等特征为其赋能社科普及提供了可能,然而当前社科普及区块链应用还面临观念、技术、制度等方面的挑战,呈现出去中心化导致核心主体缺位、技术落地缺乏专业人才支撑、政策法规缺失致使监管出现空白等问题。鉴于此,提出区块链技术赋能社科普及创新的规制策略,发挥社科普及工作者价值引领、奠定坚实的区块链应用基础、提升社科普及工作者技术素养、建立与区块链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借助区块链技术推动社科普及工作信息化,使社科知识和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相似文献   

6.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2):F0002-F0002
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需要发达的自然科学,也需要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术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学报是大学的学术文化品牌。哲学社会科学发挥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大作用。学术理论期刊是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链条,学术理论期刊的编辑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科学报工作者既肩负着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又担负着塑造高校学术形象、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大责任。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我们广大社科学报工作者做人的准则,也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为此,我们倡议如下:  相似文献   

7.
论进一步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荣和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 ,是北京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应突出重点 ,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作出贡献 ;应围绕中心 ,大力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研究和推进工程 ,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 ;应与时俱进 ,大力实施工作机制创新工程 ,充分发挥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应抓住关键 ,继续实施北京社科理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不断加强理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与自然科学普及工作有着同等重要意义,并在当前改革开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大而深刻的意义。这项工作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是促进社会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社科普及工作之所以落后,主要是由于科普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科普主力军的作厢发挥不充分,科普设施建设落后。要加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就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科普意识,建立政府主导的协作机制、加强社科普及队伍建设,就要加强基地建设、法规制度建设和社科普及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教育科学研究"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同意,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开展了此次活动,旨在展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启动以来高校社科学术期刊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由南宁市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科学术理论刊物。刊物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自2007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内研究 ,本文探讨了三个问题 :我们立足什么“复杂性”概念研究社会科学领域问题 ;复杂性研究应该建基于前沿研究基础之上 ;关注各个领域的实验和编码性研究 ,以复杂性观点进行统合 ,是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目前可选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任务。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着一些问题,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对理工科大学有着特殊的意义,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定位,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是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比较优势,为此理工科大学可以通过相应的思路及措施来发展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3.
Within the current methodological debate, notions successful in the natural sciences are rallied by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ers to support their own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However, problems of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principles have often clouded the issue. One such notion under discussion is 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 and the derivative notions of indeterminacy, uncertainty, precision, and observer–observed interac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se not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mplications are draw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法律思想研究传统中,自古希腊时代起,就存在着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不同的"法律数学思想"传统。近年来,这种以数学理性思维和数学工具为方法论的法律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但由于长期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着的研究思想和方法的鸿沟,理论界对于这种"法律数学思想"研究还有很大的质疑声,认为这种研究方法背离了法律价值判断的基本属性。从本质上看,这种质疑观点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争论在法律数学思想研究上的具体体现。所以,如何实现"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辩证统一,是开展法律数学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价值哲学到价值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人类的实践结果积累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人化自然成为人类生活世界的主要基础,这个充满人为事物、以物质文明为核心的人类结果领域,构成特殊的价值世界.从宇宙进化链来看,价值世界是进化的表现环节之一.随着价值世界的出现和发展,我们有了自然、社会、思维(主观精神世界)、价值等多个"世界".相应地,我们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包括心理学)分别对前三个世界加以研究,但尚没有跟价值世界相对应的科学领域.因此,应当建立价值科学.价值科学是一个大的门类,它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属于同一个序列的科学研究领域.价值科学不同于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论(价值哲学).  相似文献   

16.
In 1953, at the Second Conference of Latin American Sociologists, the Brazilian sociologist Ramos first proposed a campaign for the indigenization of the social sciences. He urged his colleagues to discard the "canned sociology" imported from the developed nations and to set up a school of sociology suitable for the resolution of indigenous Latin American problems. This raised the curtain, on a world scale, on the indigenization of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Indigenization represents a trend in research; it is not a strictly defined scientific term, and it is difficult to give it a strict definition. In general, the indigeniz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may be understood in this way: The world is multicultural, and the issues studied by the social sciences are all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culture. Meanwhil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ers always live within a specific cultural setting and take as their objects of research social issues and social phenomena in the cultural setting to which they belong. Hence we have the indigenization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Sociology of knowledge also maintains that scientific knowledge or theory (especially social science knowledge or theory) is not generated in a vacuum, but is conditioned by given social,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factors. Actually, this theory of sociology of knowledge shares the same view of indigenized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科学是不是科学?这是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波普尔从科学的划界标准、科学发现的方法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比较中对社会科学的性质作了逻辑规定,得出结论——社会科学是科学。  相似文献   

18.
What might science education learn from the recent affective turn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Framed as a response to Michalinos Zembylas’s article, this essay draws from selected theorizing in affect theory, science educa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in pursuit of diverse and productive ways to talk of affect within science education. These discussions are framed by desires to transcend traditional epistemic boundaries and practic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offering some associated ambiguities and tensions involved.  相似文献   

19.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两个最大子学科,人文科学着重研究"人",社会科学着重研究"人的世界",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具有"人与人的世界"的二元结构。中学人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形成正确的人的观念,学习如何做人;二,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善处外部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学会生存和发展,学会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因此,中学人文课程的内容同样具有"人与人的世界"的二元结构。按照"人与人的世界"的二元结构,中学人文课程设置可以这样构想:中学思想政治课名称改为"人生品德"课,以人学系列(含人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哲学等子学科)知识为其全部教学内容,而将现行《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人文世界知识剥离出去;设置"人文世界"课以替换试验区的《历史与社会》课,同时取消单科历史课与地理课,"人文世界"课的内容是全部人文世界学系列(含社会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和人文自然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