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特征,提出了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构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利用亲产业优势,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大课堂”;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阔视野,有效开展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  相似文献   

2.
以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每年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文件和国家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门文件为材料,梳理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根据其背景、名称、内涵等要素,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创业”阶段、“创业教育”阶段、“创新创业教育”阶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高等教育自身变革的内在寻求、是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各高校要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重大意义,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重建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现状,提出其绩效评价方面的不足:绩效评价目标不明确、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等.并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方法提取其绩效评价指标,进一步提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保障措施,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其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需要。高校必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从学校实际出发,探索形成具有自己的特色的、开放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魏斯胜 《文教资料》2020,(2):155-156
应用型高校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充分凸显其办学特色,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实现自我价值铺垫道路。本文立足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剖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维度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以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围绕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阐述了高校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体育应用型人才教育体系的路径,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其创新实践能力,加快体育理论转化为创业产业链孵化,做好学生学分成绩、创业就业实践的弹性评价工作,更好地保证体育创新创业教学中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7.
培养大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其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是应用型高校教育目标之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着眼于专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通用能力的培养。文章探讨大学语文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结合现有基础和条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文章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培养模式和机制保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一种可操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形成的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三种典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基于实力雄厚的院校而构建。对这些模式的借鉴和推广,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现实困境,包括创新创业教育运行不畅,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创新创业课程供给不足,与项目“孵化”不匹配;创新创业空间建设不足,育人场景缺乏联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缺失,改革缺乏有效针对性等问题。以上述问题的解决为导向,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一体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成都大学为代表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一体”的运行机制,建设“一干多层”课程“孵化链”,构建“一核三圈”实践平台,实施“一测双评”全过程评价,实现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在教育过程、教育场景、教育评价“三贯通”,形成了“一体三贯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通过多年实践检验,较好解决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推广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可复制性,形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新范式,双创育人成效明显,促进了学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和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良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抓住时机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百色学院自升本伊始就结合百色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多年不懈探索,成功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之路,逐步向多科性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同时对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近年来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在精准供给的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应对自身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从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反思出发,对于精准供给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就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对今后研究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意义、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构建了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建立了课程标准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该课程体系包括潜在课程和显性课程,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涯规划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其内涵在于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从而探索建立自主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和需求导向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优化教育机制、提升教育对象针对性,同时通过保障智力支持、丰富教育形式、科学构建课程、搭建各类平台等措施,达到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提升高校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质量和构建符合高校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引进社会导师机制的新探索,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作用:是破解人才供需脱节困局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综合素质的应有之义,是实现校内外教育有机对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安徽省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构建适合应用型高校特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和实践教学平台,课题组对安徽省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以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联盟17所成员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院系、教师和学生为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研究认为,安徽省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重视落实不够,条件保障不足,体系需进一步优化,成效显现度不高等问题.在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安徽省应用型高校改革背景下,各高校应抓住机遇,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体系,提高质量,建立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重新定位学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在对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健全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以为应用型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刍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新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课程设置、配套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教学平台、实践平台、服务平台和竞赛平台等四大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氛围,形成“课赛融通、赛教转化”的机制等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实现"互联网+"思维与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以此来培养更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分析"互联网+"思维与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重点探讨"互联网+"思维与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武汉理工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设立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将创业教育、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制定辅修二学位、本科、硕士三种不同类型的培养方案,搭建“创客空间—创业园—企业孵化器—企业发展加速器”四级链接的创新创业平台,提出基于雇主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1234”教育模式,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生态。学校在创业型人才生源选拔、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为其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