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课程与实践体系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实现知识逐步巩固、能力逐级提升的关键在于实践项目对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全贯穿.知识链依托课程,按照时间线构建;能力链注重能力长成,按照技术复杂层级构建;两者交叉融合,较好地回答了实践项目的 需求设计问题.智能学习岛是能适应多种学习任务的学习平台,采用开放式基础框架+多功...  相似文献   

2.
项目式教学模式是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的重要实践形式,“智慧社会与大数据智能”项目式课程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以行业需求为切入点,全面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教学设计并优化评价考核方式。为全面考察学生在思维、能力、知识、品格等方面表现,提出了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的多元融合评价方法,将过程性评价融入日常教学设计、引入外部专家探索增值评价,使各评价环节全面覆盖课程目标并充分考虑学生需求,评价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实践证明,新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及时给予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文中基于安德森目标分类学设计语文课堂学习目标,将知识和认知过程维度分解为"四知识"和"六过程"进行分析,实现学生能力提升的目标,将学生语文学习生成过程的支撑可视化,并为语文课堂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水电类专业CDIO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初步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综合实践教学评价量规制定进行研究,通过评价量规体系中对学生评估的每一步结果,来指导和改进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和教师在进入环节教学前明确学习目标,评价后又能直接找到学习过程中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中,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以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设计了"强化项目背景工程性、强化知识应用综合性、强化实现方法多样性、强化实践过程探索性"的一系列实验项目,构建了具有"多知识点融合、跨理论课程知识融合、已有知识与拓展知识融合、课内实验与课外研学融合"特色的电工电子实践课程。通过案例分析、任务要求、考核规则及研学方法引导,使学生在自主选择任务要求、自主设计方案进程、自主构建实验平台、自主展示实践成果的实践进程中形成"创新意识思维、自主学习研究、项目组织规划、知识综合运用、研究探索发现、工程设计实践"的综合能力与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6.
具备初步的筹划思维、发展基本的设计能力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筹划或设计是基于目标导向的高级理智能力,强调人本立场,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和欲望的系统解决策略,由系列结构化步骤构成,涉及跨学科知识的应用和意义再建构,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决策、实验、调研、问题解决、反思”等多种高阶思维。指向筹划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可以基于以下路径展开:确定劳动对象,收集需求;界定驱动性问题,明确目标;激活多学科知识能力,形成头脑风暴;明确标准与系统筹划,决策最佳创见;迭代测试、优化方案模型;基于量规,评价改进作品。  相似文献   

7.
跨学科视域下,设计以“制作流光溢彩的压花小夜灯”为主题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围绕驱动性问题“如何留住校园花色”,结合STE AM教育理念,联系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借助项目学习过程卡和评价量规表,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STEM教育强调培养学生采用跨学科思维解决真实问题,注重反思迁移的能力,其与“6E”学习模式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指导设计实施STEM校本课程。学生亲历“6E”学习模式各环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针对STEM课程实施存在重要环节缺失、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及实施过程表层化等问题,构建基于“6E”学习模式的STEM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以工程教育项目活动为载体,通过问题串加知识链,触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和STEM核心素养的达成。  相似文献   

9.
针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在数字电路教学中引入以科研项目驱动的创新型实验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该环节的实验项目是以科研项目为基础,在设计时应遵循有机融合、难易适中、创新实践的原则。在创新型实验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贯彻"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引导作用,并采取结果性与过程性考核并重的考核评价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该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型实验教学环节是对数字电路实验教学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可在同类课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媒体作品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炅 《电化教育研究》2011,(2):79-81,86
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方向。本论文在分析现有教学评价方法的主要分类以及教育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媒体作品的评价量规,并以电子学习档案袋为平台进行了过程性评价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注重以"知识掌握程度"为标准的总结性评价,缺乏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这制约了教育技术培训研究的发展。电子档案袋能连续记录培训学习的过程,联系实际情境,促进教师反思,实现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这正好弥合了现有评价体系的弊端。电子档案袋评价量规主要包括学习活动、作业媒体和反思评价三个维度。应用概化理论深入分析测评量规的总体信度和各维度的信度,分析认为电子档案袋测评量规基本满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形成性评价的要求。通过多元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对电子档案袋中的评价数据进行个体发展趋势和个体间差异的分析,结果显示学员的初始成绩和增长速度存在正相关,且存有个体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何冰 《教育导刊》2006,(8):18-19,33
地理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发展。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感到比起“知识与技能”这些显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隐性的、潜在的、长远的目标则因难以量化而使评价有更大的难度。如何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价呢?笔者认为,“过程与方法”是在知识传授及能力形成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桥梁,因此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评价的实现是达成地理新课程目标的关键。为此,我们进行了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考评试验研究。下面结合笔者的实践就相关问题提出一些管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工程教育模式和理念,针对数字逻辑课程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在改革与实践的过程中,针对课程构建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并评价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结果作为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依据。教学团队对关键性的学生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制订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能力、素养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提出并实践了“线上课程+课堂教学+项目实践+竞赛”的教学实施过程,形成了贯穿“教、学、评、测、练、管”等教学全链条监控过程。  相似文献   

14.
崔柳梅 《成才之路》2023,(33):109-112
新课标把培养和增强问题意识、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问题的能力、独立探索和质疑能力等设为课程目标,教师应立足学情和章节内容设计和实践“问题链”,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究、解决中,在物质变化密码破解及感受化学世界神奇的过程中,学习和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探究实践能力,开发创造思维力。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与实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为非机类专业开设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提出了课程的培养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课程教育教学环节设计,研究了.能力达成的形成性评价方法,为教育教学环节与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项目式学习要求从真实问题出发,往往可以参照生产生活中常规的工程项目的开展方式来进行,是融合学科知识与工程素养、形成综合育人合力的有效方式.以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拓展研究课题“简单电路:异地多控灯设计”作为项目式学习案例,在设计中注重“任务驱动”“问题探究”“实物展示”“项目评价”等环节,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在真实工程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性学习,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综合探究实践,形成选题、探究流程与方法教授、交流与展示、结果评价和二次探究五个环节为一体的系统设计方案。量规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更加关注评价实践的可行性空间,更符合探究性学习评价的新思路,为解决探究性学习的评价问题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教师选用有地理特性的乡土地理情境,创设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递进性、逻辑性的问题链,推动探研活动纵深发展,让学生形成真正的地理核心素养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评价,精心设置情境问题链的标准答案,并设计学生按小组开展探研活动表现及问题答题情况两方面水平分层评价,即评价学生表现出的核心素养达成水平;基于情境的探研式教学设计和评价是提质、增效、减负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协同融合,为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产学研用"协同融合、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基于"三链"协同融合的视角,结合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适应产业价值链环节上的综合设计创新人才需求,以"融合创新"为特征的设计教育能力范式、"课程、项目、竞赛、展览、活动"五位一体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以及"产学研用"协同融合的多维设计实践平台建构,为建设产学研用协同融合的育人格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分析行业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明确以多层次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反向设计实践教学体系:设置“认知实践—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逐层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关联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融合、重构;充分拓展现有实践教学平台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环节。以实践教学成果为导向,构建师生双主体多阶段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表明,递进式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不断积累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融合式教学内容重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双主体多阶段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既能够充分发挥考核的引导、评价和激励功能,又可以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