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卢望军 《江西教育》2012,(29):19-20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我评价乃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认为的人生最困难的事。正确的自我评价,其社会意义在于帮助人成为社会人,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使社会充满正气;而其个人意义在于帮助人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自然人,认识自己,悦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主体是人,它必然牵涉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实现。如果将引导人生历程的展开、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导引体验的生成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唤醒自我、陶冶性情、超越功利,帮助人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和自我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我评价影响孩子身心发展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说:“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在于能够认识自己。”自我评价对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自我评价主宰着一个人对环境和经验的知觉,相同的事件,对于自我评价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举个例子说,同样是考试得了  相似文献   

4.
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有利于促进人的自我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基本目标在于全力塑造健康人格、营造良好的社会心态环境和发挥群体的整合作用。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支持机制,科学把握心理承受阈限,健全社会奖惩机制,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培育能力,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37):157-158
个人分为内我、外我与他我,只有当这三个我合成为一个我,我们才会是真正的自己,简称自我。本文主要阐述了自我选择的重要性,指出了人首先要找到自我,但是在发现自我之前,还存在这本我,二者合一便是超我。只有当本我、内我、外我、他我、自我、超我这六个我融和成为一个我的时候,人就找到了人,旨在帮助人独立自主地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6.
教育存在论认为教育是人的意义的自我生成,教师教育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师的意义的自我生成,主要表现为教师责任、教师智慧、教师美德的自我生成。只有建构基于教师意义的自我生成的教师教育目标、内容和评价体系,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师教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旧有的价值观评价标准日渐显露出其局限性。以辩证的视角来看,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重视一方不等于可以忽略另一方,关注并倡导自我价值的合理性是新形势下价值观评价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此意义上,本文提出了二维评价标准,即以社会价值维度的评价标准作为人的价值活动最底线———以此保证每个人的价值活动都具有正社会价值;在社会价值认可的范围内,以自我价值维度的评价标准作为人的价值活动的源动力和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8.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现在的教育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它不仅没有帮助人认识自己,了解生活的意义,思考生命的真谛,反而使人丧失了独立思考、判断和创造的能力。克氏认为理想的人是完整而非分裂的,有智慧而非有知识的,敏锐而非呆滞的,精神自由而非受到束缚的,内心丰富而非残缺不全的,生活着的而非与生活割裂的人。克氏期望通过教育塑造理想的人,医治社会的腐化堕落,实现自我的回归和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的媒介,智能机器拓展了媒介的意涵,它们在多个层面发生作用,影响不断深化。作为连接中的行动者,算法和智能设备建构、调控着各种关系,也赋予内容和关系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一些智能机器已从媒介进化为传播主体,这些“机器媒体”对内容生态也将产生复杂影响。智能机器也是个体和人类进行自我认知的媒介,是人的镜子,但它们能否帮助人进行准确的自我认知,取决于人如何利用它们。成为基础设施的智能机器,塑造着人们的生存环境、数字自我,也塑造着人们的现实行为。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人生理想是深刻而复杂的。概而言之,就是通过自我修养,达到自我完善与自我完成,从而使人生成为有价值的存在,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王充闾及其散文的人生追求的核心,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1.
当代人在逐利的忙碌中陷入了人与自然疏离、人与社会疏离及人与自我疏离的困境中,人的生活处于无意义状态.这根源于人"心"的缺失.休闲是人的自由闲暇的状态,是人通过自主选择获得人的完美存在状态与活动方式.人在休闲中,回归自然,畅享健康;融入社会,欣赏他人;认识自我,和谐身心.  相似文献   

12.
当代人在逐利的忙碌中陷入了人与自然疏离、人与社会疏离及人与自我疏离的困境中,人的生活处于无意义状态。这根源于人"心"的缺失。休闲是人的自由闲暇的状态,是人通过自主选择获得人的完美存在状态与活动方式。人在休闲中,回归自然,畅享健康;融入社会,欣赏他人;认识自我,和谐身心。  相似文献   

13.
赵升奎先生的新著<人类灵魂的自我对话>是一部关注人类精神健康的著作,主张通过进行灵魂的自我对话来保持心理健康,建立和谐自我,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从多学科的角度来探讨人的精神健康问题,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预防或消除人的心理障碍,更在于让人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从而创造作者期待的"成功的自我、和谐的自我、愉悦的自我".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学者诺伯特·威利在《符号自我》一书中为"符号自我"的性质给予了一种全新阐释。他指出,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用途是表达意义,自我则是对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是人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简言之,符号自我就是对自己作比较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评价。社会中的人都是符号自我的人,符号自我对生活和工作具有很大影响。因  相似文献   

15.
只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有资源优化配置和良好的企业管理,才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质量信誉,才有竞争优势和最佳效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拯救企业的当务之急,其关键环节在于加强职业道德评价:搞好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组织评价、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6.
论自律教育     
自律即人作为主体主动地自己约束自己,自己限制自己。自律具有社会制约性、发展性、自由性。自律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其行为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构建人的自律机制,培养人的自律品质。自律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学校德育工作应该加强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增进全社会成员自律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王月绮 《中小学德育》2021,(4):66-67,25
从心理学视角看,学生压力性自杀的原因在于无法建立自我同一性,无法形成社会身份的延续感和同一感,最终产生学习、生命的无意义感和自罪自责心理。教育应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上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从而有意义地生活,建立真正爱自己、珍惜自己的内在形象,成为有责任感、有意义感并自爱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18.
师德不在于空洞的说教,而在于点滴具体的践行.教育人先教育自己,塑造人先塑造自己.在教导学生过程中做到:以情感人,博爱众生;以理服人,博学多闻;以礼待人,先礼后兵;以言动人,言语文明;以行示人,身体力行;自我约束,严于自律;自我评价,清醒冷静;慎独自处,扪心自问;不愧于师,师道自行.  相似文献   

19.
1.自我认识与评价。这是我们对自身,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看法、观点和态度。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现实、客观、明确和完整的,即积极的。他能把承认自己的优缺点和局限性作为提高和完善的起点。2.自立自强。人格的正常发展是从幼儿时期的依靠他人到青年和成年时期的独立自主。一个人在幼儿时期要依靠大人的帮助和照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依赖性日益减少,他学会独立自主地思考、评价和行动。3.自我发展。很多人将自我发展视为健康心理的本质,认为健康肌体的一个基本动力是争取发展、开发和更新其潜能的冲动,实现自我价值的冲动。一个人能否成功地发展其潜能,取决于促进这种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阻碍这种发展的不利条件。4.协调。这个特征是指人格的统一和连贯一致,指自我和谐和没有强烈的心理冲突。根据这一特征,心理健康的程度取决于以下几点:将各种动力协调起来;根据价值目标和生活意义来组织自己的生活;克制紧张和焦虑情绪,不要使之影响心理平衡,即对挫折有高度的宽容心。5.人格的社会协调性。指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它取决于以下几点:发挥了社会规定的各种作用;个人的主要需求得到满足;对别人持积极的态度,富有同情心;能与人合作。  相似文献   

20.
榜样教育能帮助人确立最初的生活指向,给人以奋进的力量,使人更好地社会化。因此,教育者要将榜样用好,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这有利于学生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正确的处理事情.成为最有价值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