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地实施课程建设 ,深刻理解课程群建设对课程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文章以课程群内涵分析为切入口 ,以课程群构成的学科内容为主线 ,通过课程群建设中的课程内容的变化 ,揭示课程建设中的融合与分解规律 ,提出课程群建设是对课程群的再设计 ,是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文章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制度建设和教法改革五个方面,对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科学理解课程群建设,本文通过对课程群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对比分析,指出课程群建设在建设目标、建设重点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特殊性,在阐明课程建设中存在种种误区的基础上,提出课程群建设应定位于课程体系建设的本土化和课程建设的群落化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植物生理学重点课程建设必需重点建设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概述,指出课程建设应与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并分析了重点课程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通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对课程建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根本,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是课程建设的永恒主题。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和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科学地实施课程建设,深刻理解课程群建设对课程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章以课程群内涵分析为切入口,以课程群构成的学科内容为主线,通过课程群建设中的课程内容的变化.揭示课程建设中的融合与分解规律,提出课程群建设是对课程群的再设计,是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分析,以及对课程群与课程群建设原则的介绍,论述了工学结合教学改革课程群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实施步骤,团队建设与教学规范,并结合游戏软件专业给出了一个课程群建设的设计,最后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8.
高校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和环节,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对课程建设重视不够,建设理念落伍、重形式轻内涵、课程总量不足、缺乏特色.应确立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以坚持产学研结合、挖掘潜力、增加课程总量、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水平等为对策,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部分知名院校凭借其各方面优势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拟通过对我国目前课程建设方法的总结,以期对地方性高校的课程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相关人员等方式对教师及大学生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认为我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总体方面还是符合要求的,但还有一些不足,需要继续改进以加强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1.
布尔迪厄认为:知识分子是“统治阶级中被统治的一部分”,“文学场”在“权力场”中的这一位置决定了它具有其独特的运作逻辑。中国古代“发愤抒情”的文学传统肇端于屈原而形成于司马迁,其形成是“文学场”向“权力场”疏离的必然,这种疏离昭示了文学场“输者为赢”的运作逻辑。“楚辞”也被作为“发愤抒情”的范型而为后世接受。  相似文献   

12.
匡维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4):101-103
不同的"位"决定了高校在高等教育结构中不同的功能.真正的定位发生在多重博弈之后.安于其位,就是各个高校要根据市场需要、国家要求以及自身的条件做到安于职守、各司其职.安于其位的前提是正确理解"位"的差异性问题,防止高校盲目追求"上位";安于其位的核心是组织认同;安于其位的保障是制度.  相似文献   

13.
论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平天国政权不能笼统地定为“农民政权”或“封建政权”。1853年定都南京前,太平天国颁布了反映农民阶级愿望的纲领性文件,并把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清王朝,作为惟一的斗争目标,此时它属于农民政权。定都南京后,太平天国将对清的矛头转向内部,为巩固与争夺最高领导权而相互残杀,个人与宗族利益至上,它转变为洪秀全家族的封建政权。  相似文献   

14.
这里对朗吉弩斯的《论崇高》作了全新的阐释,认为其学术理路是清晰的,其中显在的是修辞学理路,隐在的是美学理路;而"崇高"之所以由此而成为真正的美学范畴,主要是因朗吉弩斯依循美学理路,把崇高的探讨纳入了人性经验的分析,从而为崇高找到了人性的根据和经验的来源;其崇高修辞学思想既承袭了贺拉斯的"合式"理性,又有所突破,表现就是对崇高修辞的特殊性的强调,其意有似于中国文论"文以气为主"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信息社会的到来,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正逐渐发生改变,知识选择范围和对象已由"教育知识"向"教育资源"转变,知识选择主体越来越呈现出由"教育者选择"向"学习者选择"发展,知识选择价值取向呈现出由"优胜劣汰"的精英价值取向朝"机会均等"的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发展,知识选择模式则呈现出由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服务"模式向强调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事业"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公文语言要“精炼”、“准确”的度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认识,应从表意、遣词造句、情感诸方面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7.
华语文本中"他者"的因素相对于其他语言的文本来说,出现较晚成熟也较晚.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华语文本中的"他者"本身就带有一种较为强烈的"晚熟"现状.在很多文本中,这种带有特殊叙述策略的"他者"形象说到底,就是一种不成熟的符号与象征在现代文本中的时隐时现.如何解构这种悖论?需从叙述策略这个大问题出发,解构文本中"他者"的叙述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代课程论的课程目标的系统性和特定化、课程结构的整体性、课程设计的“三角型模型”等三个基本观点来分析《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该教材有多方面的创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瑕疵,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箸(著)”是魏晋时期发展较快的一个词,本文从它在《世说新语》中的使用情况来说明它在这一时期的基本情况:(1)词义有所丰富,用法极具特色;(2)字形也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从“范式”的视角看质的研究之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式"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是由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结合范式及其相配套的研究取径或方法,量的研究属于"实证主义"的范式,质的研究主要属于"解释主义"的范式,而"行动研究"则属于"批判理论"的范式。从研究的价值导向来看,"实证主义"及其量的研究和"解释主义"及其质的研究都可以归于"学术导向",其主要目的是"求真",了解和理解事情"是什么";而"批判理论"及其行动研究则归于"实践导向",其主要目的是"求善"、"求美",探讨并推进"应该是什么"。"定性研究"同时具有"思辨的"和"解释的"特征,"质的研究"则同时具有"解释的"和"实征的"的特征。量的研究既是"实征的",也是"实证的";而质的研究在研究的形态上是"实征的",但其哲学基础不是"实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