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骊 《甘肃高师学报》2006,11(4):103-105
目前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地区差异和性别差异,而西部贫困地区女童失学现象是这一问题的主要表征。本文以陇南市礼县为例,通过对西部贫困地区女童失学问题的危害和原因的分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设14个地级单位,87个县(市)中,就有41个贫困县。甘肃贫困地区女童失学问题十分严重,严重阻碍了甘肃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是甘肃基础教育的老大难问题。造成女童严重失学的因素很多,也非常复杂,其中有自然环境、经济、社会观念、家庭、教育本身和女童自身等因素。分析研究表明,改善这些不利因素将会有助于甘肃贫困地区女子教育的发展,进而有助于推动甘肃基础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女童教育仍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采用统计分析、观察、访谈和个案法,对贫困山区的大冯村小学校长、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贫困地区女童教育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解决贫困地区女童受教育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女童失学问题已成为扫盲教育、义务教育中要解决的焦点问题,众多的研究表明:越是贫困的地区,女童入学率越低,辍学率越高,我们对西部地区八个边远地区县的女童父母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六种不利于女童求学的父母态度及垫抉择、较低的父母文化素质、不发达的地区经济的是造成西部女童失学的主要原因,优化西部女童教育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重庆武隆县浩口乡儿童失学情况为例,说明重庆市部分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并未享有充分的受教育权。究其原因,是受地区经济、文化、学校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要改变重庆贫困地区农村儿童的失学状况,应加大扶贫力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6.
日前,笔者从“西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论坛中了解到:如今,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中,女童占到了2/3,其中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女童的比例竟高达88.63%。这组令人震惊的数字表明,尽管近年来我国女童受教育率有了大幅提高,从解放前的20%提高到了2001年的98.81%,但在贫困、边远、民族地区,女童受教育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较高的女童失学率,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母亲素质不高。在农村,大多数女童未能接受应有的教育,便在愚昧无知中早婚、早孕。由于素质低,这些母亲根本无力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在甘肃省会宁县,许多幼儿会走路之后,…  相似文献   

7.
聚焦女童教育--农村女童教育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童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女童教育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困难,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还有1.21亿儿童失学,其中6,500万是女童.在发展中国家,女童教育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边远贫困地区,学龄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是很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女童,受教育权利缺损现象频繁发生.如何从根本上保障农村女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从认识、制度和实践上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解决农村学龄女童失学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学龄女童失学现象比较严重。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必将影响妇女提高自身素质,影响社会的发展。要改变现状,就要(1)切实转变观念,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育人环境;(2)抓住机遇,扩大家长及女童的教育需求;(3)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学校吸引力;(4)增强女童主体意识,克服其上学的心理障碍;(5)提供寄住读条件,加强《义务教育法》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呈现我国西北农村地区女童教育存在的入学率低、失学辍学率高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进而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个维度对西北农村女童教育面临诸多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密切相关,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远远落伍.贫困山区教育基础差、教学条件差、师资配备差的现状使其教育水平难于攀升,也限制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党和政府作了巨大努力,但仍需加大教育投入;改革和健全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府主管部门应把握好机会平等和社会救助原则,加大对贫困山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强有力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由于城乡教师在信息素养发展需求和策略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根据农村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发展的需求,探寻适合其信息素养发展的策略是当务之急,而行动学习法在贫困地区具有普遍适用性,使农村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统筹,关键是解决贫困地区的"三农"问题。解决贫困地区"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有两个,一是解决农业投入问题,二是解决农民消费问题。本文主要从分析农业投入的一般绩效出发,着重探讨贫困地区的农业投入状况及增加贫困地区农业投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Rural teachers are a weak part of China’s teacher team. Over ten years, China has been continuously making up deficiencies in its policy, with the focus first on rural teachers, teachers of village schools and teaching sites, then further on the rural teachers in the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s, national-level poor counties, and finally on teachers of areas of extreme poverty like the “three regions” and “three prefectur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teacher policy system has been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by refining supplement, enhancing security, optimizing management, and improving quality, which has effectively helped with the problem of “teachers are unwilling to teach, to stay, or to teach well in rural areas,”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ural teachers and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deficiencies in the policies concerning rural teachers.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are needed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for policy improvement research and reflect the rural point of view in policy making.  相似文献   

15.
贫困地区农民收入问题是今后农村工作中的难点,影响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收入因素、支出因素、资源因素,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应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的非农化;②加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好一个带头人;③推进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④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⑥提高农民化素质,增强农民市场意识;⑦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做好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的薄弱是造成贵州山区贫困的主要原因,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不仅是让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基础教育的落后并积极开展救援工作,更为重要的是中央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应该加大财政的投资力度,尽最大努力来改善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施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我们进行了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体系的实践探索,经过三年研究实践,创建了脱贫攻坚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体系,并在培训实践中应用,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难以维持最低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济制度,其重要意义在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文章从历史沿革、现实状况、保障对象、未来展望等方面阐述论证了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内蒙古地区经济快速却不平衡的发展,农村牧区贫困问题越发突出,急需缓解并最终消除。基于2011年内蒙古国家重点贫困旗县数据,从基础设施,专业农业设施、合作组织,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情况等方面对这些贫困旗县的贫困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国家重点贫困旗县贫困状况仍然严峻,其人均生产总值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农村基础设施,专业农业设施、合作组织,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城镇化程度低,乡村劳动力转移程度低;卫生条件差;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发展水平落后,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粮食单产低,耕地机械动力投入不足;人均政府财政预算支出不足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贫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疆和田地区典型的贫困维吾尔族聚居村——墨玉县托乎拉乡初中的校本课程开发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南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成因,阐释了校本课程开发要立足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和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